首页 理论教育 沙湾大盘鸡

沙湾大盘鸡

时间:2022-01-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盘鸡简直成了西部粗犷大气饮食风格的一个符号。大盘鸡以312国道为界,南北方吃法越来越大相径庭。至于大盘鸡的起源地,内地人多不关心,他们习惯上称作“新疆大盘鸡”。因为即便在新疆,南疆、北疆、东疆的大盘鸡,滋味也大不同。现在新疆所有饭店的菜单上,大盘鸡都是重点推荐,但客人夹两筷子尝个新鲜,注意力就被不断上来的其他美食分散了。大盘鸡再大都是小吃,它不属于厅堂楼阁,而永远适合于公路边上远行者的快意。

文_方如果

大盘鸡可能是唯一由货车司机们普及并且带到各地的一种新疆美食。

全程5000余公里的312国道起于上海,止于新疆霍尔果斯。20世纪90年代,这条著名的大通道经过上海、江苏、安徽、河南、湖北、陕西、甘肃、宁夏和新疆,是最早的大盘鸡传播之路,而它的起点便在新疆沙湾。之后大盘鸡还向西沿天山进入中亚。仅以路程衡量,其长度远超丝绸之路,当然,这是后话了。

二三十年前的沙湾县城,穿城而过的312国道便是县城的主街道。那时有“要想富,就撵路”的说法,早前沙湾县城由老沙湾迁至三道河子,就是为了撵这条路。

县城西郊,土木平顶矮房外带一个大凉棚,这个凉棚就是公路边食堂旅社的标志。棚子会刻意与公路保持些距离,方便大货车停放。这样的食堂、旅社、商店在公路两边密密麻麻,成就了新疆每一个县城的城乡结合部,热闹远胜县城。当时的沙湾西郊,也因此有了“上海滩”的绰号。

叫“上海滩”不仅是因为面前的这条路可一头扎到上海,更因为司机们不断带来的财富、信息、消费方式和花枝招展的女孩子,在那个刚开始开放的边疆僻壤,引起的人们内心的骚动和穷则思变的尝试,成为后来沙湾许多大事件的温床。

1989年,货车司机们发现沙湾“上海滩”一个叫“满朋阁”的饭馆出现了一道新菜,用一只大盘盛满整只炒鸡,可以拌皮带面吃,味道比一路所有饭馆提供的炒面、拌面、丸子汤都过瘾。在当时,司机算是最牛的一群人,且不论高工资,单就沿途私自带货、倒货,外快就来得够快,钱花得仗义,大盘鸡盘大肉多,爽快淋漓,简直就是为司机们定制的——尺半阔、寸半深的盘子,红肉绿菜显山露水一个冈尖儿;“吱嘎嘎”停了车走过来的大车司机,两个人吃一整盘,加三四碗皮带面,拌进红辣浓郁的鸡汤汁里“呼啦啦”全吃光。

我的印象中,第一次吃大盘鸡也是1989年,就是在“满朋阁”,一盘要卖13块钱,吃的人却很多。店家忙不过来,客人便自己动手拾掇前一拨人留下的桌子。周边人逐渐都学着做起了大盘鸡。那时候还不兴挂大牌子,有的在门头上写“大盘鸡”3个字,有的在门前的树上随便钉一块招牌,有的就在凉棚边上直接挂一只鸡。一到中午,各家馆子门前摆着一溜八仙桌。1公里长的县城,1公里长的吃鸡队伍。店家只要听到门前有刹车声,不问是谁,先对后堂喊一声“炒鸡”。大盘鸡简直成了西部粗犷大气饮食风格的一个符号。

就这样,沙湾大盘鸡创造了一个饮食传播的奇迹,好似长了腿一般,路有多远,它便走多远。

大盘鸡以312国道为界,南北方吃法越来越大相径庭。北方,盘子在增大,肉块、面片、配菜也越发粗犷,连人们吃的劲头也愈加豪爽,济南、沈阳、呼和浩特的大盘鸡是人们最喜欢的下酒菜;到了南方,肉与菜料都精细了不说,宽宽的皮带面成了“小姐皮带”面,配菜由土豆变成了芋头、藕片。到了广州、杭州、南京,麻辣味的大盘鸡变成了甜味。

至于大盘鸡的起源地,内地人多不关心,他们习惯上称作“新疆大盘鸡”。只有一些爱刨根问底的游人,为吃上正宗味道,才一路追到沙湾,且非要寻到“鼻祖”老店才肯罢休。因为即便在新疆,南疆、北疆、东疆的大盘鸡,滋味也大不同。

哈密的大盘鸡比较中性,辣味平缓,各地人都能接受;南疆的更多适应了维吾尔族人的口味,辣味较轻,讲究爆炒,颜色浓重,还会有孜然的味道;北疆大盘鸡是最接近初创时麻辣刺激口味的,配菜以土豆为主,同时加入的大葱、辣椒生姜不仅是调味品,还是重要食材。这个特点在沙湾、乌苏、奎屯一带保留较多,而在伊犁、塔城、乌鲁木齐,由于采用的辣椒往往不再是沙湾安集海的“螺丝辣子”,名字还是大盘鸡,实则就是一大盘菜。

现在新疆所有饭店的菜单上,大盘鸡都是重点推荐,但客人夹两筷子尝个新鲜,注意力就被不断上来的其他美食分散了。大盘鸡再大都是小吃,它不属于厅堂楼阁,而永远适合于公路边上远行者的快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