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真正的大师都是孤独的

真正的大师都是孤独的

时间:2022-01-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能不能成为大师,除了努力外,还和一个人的悟性有密切的关系。今天这个时代,是所谓“大师”最多的时代,也是“大师”最廉价的时代。“大师”大多是速成的。因为“大师”是和经济利益密切相关的,成了大师,后面就会有很多的追随者,以至于今天,“大师”几乎沦落为“骗子”的代名词,这是时代的悲哀。因为大师的思想水平和道德高度都是常人所不及的。所以,要成为真正的大师,就要心静。

人们常把在某方面有突出成绩,对人类贡献巨大,并且品德高尚者称为大师。

时代都需要大师,时代也会产生大师。这些大师,实际上是时代精神的一个符号和象征。

想成为大师首先需要渊博的学识,需要付出常人所无法想象的努力。当然,记取之学不足成大师。换句话说,如果单单是记住前人的思想,无法运用,最多只能是有学问的人,成不了大师。因为知识可以买卖,而智慧是无法买卖的,需要内化而成。

一个人如果没有切身体悟,那么,即使读了很多的书,最多也只不过是别人思想的跑马场而已。是在读药方,而不是吃药。读药方,虽然知道怎样治自己的病,但是永远也治不了病,因为没有付诸实践。

有些人学写诗,格律、押韵、对仗都很工整,但是读起来就是缺少美感和意蕴。而另一些人,可能没有学过几天,可以说格律、押韵、对仗都不懂,但是,诗里面可能某一个字就意蕴全出,境界全不一样。

所以能不能成为大师,除了努力外,还和一个人的悟性有密切的关系。如果一个人的天赋有限,即使再努力,也只能成为一个名家。在其专业领域的造诣,到一定程度后就上不去了。而一个有悟性的人,在读了许多书之后,自然各方面就通了起来,就可能会成为大师。但一个人,悟性再高,如果不去读书,不去思考,最终也是成不了大师的。

能不能成为大师,还和时代有关。古之学者言之为己,为了提高自己的心性,“因心以会道”。比如,梁漱溟在日寇飞机的轰炸之下,还在院子里安静地思考人生的哲学与意义。而今天的学者做学问多是为了“凭誉以显扬”,治学多显浮躁,自然成就不了大师。

今天这个时代,是所谓“大师”最多的时代,也是“大师”最廉价的时代。“大师”大多是速成的。可能某一领域,入门几个星期,连基本套路都不知的人,马上就能成为“大师”。因为“大师”是和经济利益密切相关的,成了大师,后面就会有很多的追随者,以至于今天,“大师”几乎沦落为“骗子”的代名词,这是时代的悲哀。

要成为大师,就要忍受常人所不能忍受的孤独。因为大师的思想水平和道德高度都是常人所不及的。他们的思想大多是深刻而超前的,所以他们往往都被其所在时代所不能理解。

孤独有两种,一种是空虚的孤独,另一种是充实的、和谐的孤独。我们要追求后者。另一方面,一个人如果身体的孤独和灵魂的孤独能够合拍,那倒是件好事。

独居并不代表着孤独;前拥后簇并不代表着不孤独。

所有的热闹,最后都归结于安静。所有的热闹,都要用孤独来偿还。一个人在动中,影影绰绰,是看不清世界的,只有当静下心来时,将自身小宇宙的能量都集中起来的时候,才能清晰地看清世界,并享受世界的美好。心静则智生,智生则事成。所以,要成为真正的大师,就要心静。所以做学问最怕的就是热闹。

可以这样说,每一个事业有成的人,都要经受某种程度的孤独。有大孤独才有大成功。水到绝处成飞瀑,人到绝处是重生。要想大成功,先忍大孤独。

真正的大师都是孤独的。

大师忍受了孤独。

孤独成就了大师。

孤独是一种境界。

2015年6月9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