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孤独的“舞者”

孤独的“舞者”

时间:2022-02-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小名正是在自己假想的舞台上独自“表演”着,他认为有很多“观众”注视着自己,自身的缺点和弱点都有可能被看穿。“以为别人是如此全神贯注于自己的行为”,这类信念构成了青春期独特的自我中心主义。通过积极投身于社会活动、与他人交往,这种自我中心主义会渐渐淡化。

某日中午时分,一阵叩门声轻轻扣响了咨询室的玻璃门,随后探进一个男生的头来,却有点羞涩地站在门口。我意识到是一星期前预约过的学生,立马把他迎进咨询室。这个中等个子,略显瘦弱的男生犹犹豫豫地坐下来,平静了一会才开口。他说他叫小名(化名),是重点中学高三理科生,一直以来心里有个疙瘩,但上高三以来感觉越来越严重,心神不宁,希望能得到我的帮助。

“我很不喜欢别人老盯着我。下课想到讲台上问老师问题,总觉得班上所有的人都在盯着我,这时我就感到全身不自在,因为众目睽睽之下问问题是很丢脸的。但矛盾的是,老师在全班公布前十名名单,点名表扬时,我虽然能感受到有很多人在看我,却不怎么不自在,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小名说。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很久,进入高三以来就变得更严重了。现在学习上积压了很多问题,却又不敢寻求老师的帮助,只有在班级剩几个同学的情况下才敢问,但这样的机会毕竟少,久而久之,缺漏越来越大,现在高考临近,他担心再这样下去,成绩一定会受到很大影响。我注意到,在说话的过程中,小名总是低着头,几乎没有正视过我。

我们发现正处于青春期孩子,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发展不同步,产生了生理和心理的矛盾,无形中增加了青少年对自身发展的焦虑,而此时,一种叫做“假想的观众”的心理现象加剧了这种焦虑。这是青少年阶段特有的心理现象。由于自我意识过分高涨,青少年有时难以区分自己所关注的焦点和别人的关注焦点,总是以为别人都和自己一样密切地注意着他。中学生往往确信,别人和他同样程度地关注着他的行为、困惑和感情。他总觉得自己处于舞台中心,有许多观众在关注他,有了点小瑕疵,就以为全世界都知道了;出了点小洋相,就会好几天不高兴。青少年感到他始终处在别人的挑剔的眼光底下,别人甚至能够看透他的心思,发现他最不愿让人知道的想法和弱点。

小名正是在自己假想的舞台上独自“表演”着,他认为有很多“观众”注视着自己,自身的缺点和弱点都有可能被看穿。

随着咨询的深入,我了解到曾经有位同学嘲笑过小名,同学认为爱问老师问题的人都是笨蛋、假聪明,真正聪明的人是只要花一点时间就能取得好成绩的人。小名正是受了这位同学话语的刺激,认为自己问问题是一件丢脸的事情,如果被人发现自己问问题,便有种“做贼心虚”,抬不起头的感觉。

小名表示自己不排斥考试成绩名列前十,老师在全班点名表扬自己,被人注视的时刻。同样是被人关注,小名却很“享受”这种被关注的感觉,不是自相矛盾了吗?其实不然,处于“舞台”上的演员,自然希望自己的优点、好的表现能多被人关注:小名获得好成绩,被老师重视的同时也获得了同学对自己的正面关注,提升了他的价值感和成就感。对于平时少言寡语,几乎没有机会让同学关注到自己的小名来说,优秀的成绩是他体现价值感,获得成就感的最好机会。

“以为别人是如此全神贯注于自己的行为”,这类信念构成了青春期独特的自我中心主义。通过积极投身于社会活动、与他人交往,这种自我中心主义会渐渐淡化。对于比较内向的小名来说,自我中心的淡化过程相对较长,也较困难。因此,处于特殊时期——高三的小名,感觉到问题逐渐严重,内心的矛盾和冲突也日益激烈。

通过咨询过程的沟通与了解,我们的咨询方案:

首先,向小名简要、通俗地解释了有关青春期“自我中心”和“假想观众”的理论,同时结合他的具体表现分析行为背后的原因,让小名对自己的矛盾心理有个正确的认识,意识到他的问题是普遍的青春期心理现象。

其次,建议让小名做个试验,放下思想包袱。在课间拿着练习题假装问老师问题,走到讲台前时猛回头看看有多少同学在注视自己,以此检验是否如自己想象的所有同学都在关注自己。说明,处于青春期的你们,都在关注自己,没有时间关注他人,无需作茧自缚。

再次,鼓励小名在调整后能突破自我,问老师问题。小名告诉我,据他了解,那个嘲笑他的同学自己周末有请家教补习。我抓住这个突破口,强调问老师问题是最省钱、最省时、最高效地解决学习问题的方法。鼓励小名走出艰难的第一步,勇于突破自己,不要过分在意别人的评价和言论,做自己该做的事。用成绩和事实证明自己的实力!

(作者 黄晓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