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白鹭洲书院写意

白鹭洲书院写意

时间:2022-01-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江右庐陵,吉安之古称。它就是772年来累经毁兴、遐迩闻名的白鹭洲书院。元代买思永为重修白鹭洲书院作记 :“谓洲在二水间,取唐人诗句以白鹭名其洲,因以名书院。”描绘出白鹭洲书院的形与神。御笔题写 “白鹭洲书院”匾额。从此,该书院名扬海内,与庐山白鹿洞书院、铅山鹅湖书院并称江西三大书院。

庐陵裁纸

“一林蕉雨分窗绿,四面书灯映水红。” 一日,余又一次凝视《中国地图》,惊悟:江右是中国“腹部”,为神州默默输送养分;庐陵乃中国“丹田”,为华夏悄悄贡献精神。文化庐陵,涵养“中国丹田”;山水吉安,营养 “中国丹田”。

“丹田”深处,一座书院。

遥想历史深处的白鹭洲书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仅仅因这句话是这个书院的学生说的,并且是这样做的,这个书院就与史册同辉。

江右庐陵,吉安之古称。庐者,房舍也;陵,小山丘陵也,山水田地花鸟虫鱼皆有,生物多样化之处。庐陵,予人温热、温饱、吉祥、安康的一个地名。

吉安河东案山古文化遗址,叮当之声仿佛依稀可闻。五千多年前,庐陵先民在此敲击“新石器”。公元前221年,秦置庐陵县,东汉末设庐陵郡,隋初废庐陵郡设吉州,唐时复名吉州,宋又称庐陵,元为吉安路,明初改吉安府,公元2000年撤地设市。天佑此邦,她有 “金庐陵”“吉州福地”之誉。

吉安现有可移动馆藏文物三万多件,不可移动文物遗迹近二千处,占全省文物遗迹总量的六分之一以上。古庐陵乡邦文献几乎涵盖了文化科学的所有领域,《四库全书总目》著录吉安人著述381种6168卷。庐陵,生长着灿烂的“庐陵文化”:新干青铜文化,青原禅宗文化,吉州窑陶瓷文化,钓源、渼陂等古村文化、稻作文化,还有熠熠生辉的以白鹭洲书院为代表的书院文化!

“庐陵文化”,突出表现在“吉安进士冠华夏”。

科举制以来,全国出进士十万左右,出举人百万左右。庐陵一郡就有约三千进士,为全国之冠。其中状元18位(仅次于苏州)、榜眼16位、探花14位。有明一朝庐陵进士993位。明建文二年庚辰科和永乐二年甲申科,鼎甲3人均为庐陵俊杰,“隔河两宰相,五里三状元”乃庐陵寻常景观。

吉安,当之无愧的“中华进士之乡”。

文风鼎盛、名胜遍布、名人荟萃,在广阔的时空构造了享誉中华、光耀千秋的“庐陵文化”,人才之盛难以备述。“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民族英雄文天祥,爱国诗人杨万里,《永乐大典》主编解缙,爱国名臣胡铨,南宋名相、文学家周必大,辛派词人刘过,天文学家曾民瞻,农学家曾安止,地理学家罗洪先,理学大师罗钦顺理财名臣周忱……群星闪耀中华历史星空。

这一切,必探源于白鹭洲书院。

千里赣江浩荡北去,流到赣中名城吉安,二水中分一绿洲:其长三里、宽一里,茂林修竹,百鸟栖息。古庐陵一批又一批学子乘舟来此读书,读得海内倾慕,汗青喷香。它就是772年来累经毁兴、遐迩闻名的白鹭洲书院。

今天,这片中流砥石的绿洲,已有大桥相连,让繁华的城市拥抱,四周浪花飞溅,舟楫往来。东边,隔岸的佛教名山青原山,苍茫叠翠。洲头北部古树丛,掩映着两座重檐杰阁、岿然耸立的古楼、白鹭洲书院主体建筑之风月楼和云章阁……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白鹭洲的得名,源于李白的这句名句。该洲屹立浩阔赣江,双水夹流。北宋宣和年,吉州通判徐俯有“空看白鹭洲”诗句。南宋初年,尹直卿送周必大诗有“我公不向庐陵住,羞杀青原白鹭洲”句。元代买思永为重修白鹭洲书院作记 :“谓洲在二水间,取唐人诗句以白鹭名其洲,因以名书院。”清代吉安知府林逄春的诗句:“庐陵文物照江天,院寺钦崇自昔年。水占芳名分白鹭,诗题古壁效青莲。”描绘出白鹭洲书院的形与神。

南宋淳祐元年(1241),新任吉州知府江万里,是一位著名忠烈之士,造诣很深的学者,官至宰相。后来元兵南下攻陷江西,他坚贞不屈,投水自尽。他看见赣江中这一绿洲,心生欢喜,令筑精舍,创“白鹭洲书院”。 院内,立文宣王庙、棂星门、云章阁、道心堂、万竹堂、风月楼、浴沂亭、斋舍,后增建“六君子祠”,祀程颐程颢、周敦颐、张载、邵雍朱熹六人。

江万里自任山长(校长),讲学其中,“载色载笑,从容于水竹间,忘其为守”。本郡俊秀在此求学,如沐春雨、坐春风。其影响之大,盛极一时:庐陵“制科飙举,名硕云蒸,几当宇内之半”。春秋闱,科甲捷报震四乡。宋宝祐四年(1256),金榜601名进士,吉州占44名,且多为白鹭洲书院学子,为全国之最。21岁的学子文天祥独占鳌头,理宗皇帝曰:“此天之祥,及宋之瑞也!”御笔题写 “白鹭洲书院”匾额。从此,该书院名扬海内,与庐山白鹿洞书院、铅山鹅湖书院并称江西三大书院。

庐陵学子的表现没让天下失望。国难当头,文天祥的《正气歌》、他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使中国史书绕不开白鹭洲书院。

后来,庐陵郡州内外竞相仿效白鹭洲书院,无数书院相继建立,士子科举成名,仕宦成群,学者成林,作家成派,著述成山,志士成仁。由此,庐陵文化千年昌盛,为江右文化重心。 后人访谒白鹭洲书院,感慨系之 :“自昔庐陵地,名贤史册香。文章宗永叔,节义重天祥。滟滟清波漾,振振白鹭翔。江公风范在,千古仰遗芳。”

“鹅湖鹿洞寻常事,不信风流限古今。”清代曾在白鹭洲书院主持讲席的著名学者施闰章如此赞颂白鹭洲。

“二月江南花满枝”的季节,我再次走进白鹭洲书院,品读那一副副穿越历史烟云、饱染书香墨魂的楹联,全景式地欣赏“大写意”的白鹭洲书院“鹭飞振振兮,不与波上下; 地活泼泼也,无分水东西。”“字水文山蔼吉士, 葭苍露白宛伊人。” “智水仁山,日日当前逞道统;礼门义路,人人于此见天心。”“六代暮云沉,试看二水中分,与建业地形似否;一亭春雨霁,惟问四山环抱,比滁洲风景如何。”“白鹭交流,挹注直将分泗水; 青螺高峙,步趋端可接尼山。”“风过试留声,檐角振文江之铎; 月斜还有影,楼头照字水之书。”“千万间广厦重开,看杰阁层楼,势凌霄汉;五百里德星常聚,合南金东箭,辉映江山。”“芟其芜,行其涂,似有天作地生之状 ;视其细,知其大,岂独山原林麓之观。”“陵谷经几迁,此地依然为砥柱;江河同万古,斯文有幸见回澜……”

白鹭洲书院创建以来至清末,其间累经修建,庐陵人义无反顾地坚守着这一“浩荡文脉”。

元至元十九年,洪水冲毁书院,吉安路总管李珏修复。红巾军起义,书院大部被烧毁,至正十五年恢复旧观。明嘉靖五年,吉安知府黄宗明重修。嘉靖二十一年,书院迁离城南仁寿寺址另建新院舍。隆庆六年,书院改为庐陵县学,建于城北郊。万历二十年,重新迁回白鹭洲上,增筑吉台,开鹭池,立桥池上,扩建斋舍百间,其余堂、阁、楼、亭均重修。 清代,书院又多次毁于水灾和战争,九次重修或重建。

这块文风鼎盛的江右教育圣地,现为省重点中学白鹭洲中学,今天愈发桃李满天下。文化泰斗郭沫若1965年到吉安,纵览此洲,欣然命笔 :“面对白鹭洲,葱茏林木稠。无心寻古迹,有意浴中流……”胡锦涛同志1993年健步走进白鹭洲中学教室,畅谈科教兴国

丹田读书的地方,仁义礼智信的家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