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疆是个好地方

新疆是个好地方

时间:2022-01-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疆真的是个好地方。于是在和田、在新疆、在全国各地形成了数不清的和田玉交易市场。喀什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边陲城市,是一个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大家庭。这里东西文化交融,民族特色浓厚,是一个不可不去的地方。喀什乃至新疆的各种土特产在这里应有尽有,市场内游人摩肩接踵,汉语、维语等各种语言的叫卖声、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维族兄弟姐妹的幽默尽现无遗,是新疆维吾尔族民俗风情最集中、最浓郁的地方。

金秋季节,我走进了美丽的新疆,那里有一望无际的沙漠戈壁,满山遍野的草地牛羊;那里田成方、林成行,瓜果飘香,棉黍翻浪。

疆内9天,我到达了阿尔泰山、昆仑山和塔里木盆地,穿越了准格尔盆地和天山山脉。我看了布尔津的水、克拉玛依的油井、那拉提的草原,吃了和田的枣、喀什的馕、吐鲁番的葡萄、乌鲁木齐的拌面,参观了坎儿井,感受了火焰山,把玩了和田的玉石,走进了哈萨克族的毡房,流连于琳琅满目的“大巴扎”。新疆真的是个好地方。

和田的石头

和田玉是闻名世界的玉石。据说完璧归赵的那块和氏璧,就是一块经过加工的和田玉。国人对玉石情有独钟,爱玉、用玉的较早实证出自殷墟妇好墓。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力的逐渐增强,人们手头有了余钱,爱玉的馋虫又活跃起来,玩玉、藏玉逐步走进了百姓家。

和田玉是一种原产于和田的矿石,是中酸性侵入岩与白云石大理岩接触交代形成的一种透闪石。它的形成需要特定的时间、压力等地质条件,储量是一定的。经过几千年的开采利用,和田玉越来越少,需求却越来越大,价格呈几何级数上升。于是在和田、在新疆、在全国各地形成了数不清的和田玉交易市场。这些市场鱼龙混杂,乱象不亚于市场上的茅台酒。业内人士说,市场出售的“和田玉”几乎来自全国各地,甚至俄罗斯、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更有玻璃、树脂制品充斥其中。一不留心,你买的不是和田玉,不是南阳玉、蓝田玉、岫岩玉、酒泉玉,也不是俄罗斯、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玉,很可能就是一块普通的石头,或者现代化工产品。买玉是一件技术含量相当高的技术活。

在和田卖玉石的地方特别多,街道上大大小小的玉石专卖店比比皆是,玉龙喀什河大桥两侧还有颇具规模的玉石大巴扎。卖玉的人操着南腔北调,竭力向游客推销自己的“宝贝”,生怕错过每一位买主。买玉的人也很多,一个个貌似懂行,在油乎乎、光溜溜的石头或石头制品中寻寻觅觅,又是把玩,又是在强光下照射,小心翼翼地讨价还价。

不知是荣幸还是不幸,我也成了寻寻觅觅的一员。我的要求并不高,花钱较多的希望是和田玉,哪怕品质差一点,就是产自青海的昆仑玉也认了。花钱少的希望是和田石,哪怕是品质好一点的戈壁石也能接受。卖玉的人说:玉随人缘。我想这是安慰买主的最好说辞:买对了就是缘分,打眼了也别生气,因为缘分还没有到。

市场上出售的和田玉太多了,有多少是产自和田的透闪石玉呢?正如某小品的一句台词:有点乱,得捋一捋。

喀什的风情

喀什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边陲城市,是一个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大家庭。这里东西文化交融,民族特色浓厚,是一个不可不去的地方。

一大早,新开张的大型玉石交易市场游人并不多,甚至有几分冷清。一辆毛驴车停靠在路沿上,身着民族服装的维吾尔族妇女正在出售车上的香梅,每公斤只要6元钱。香梅体形象杏,颜色黑里透红,味道甜中略微带酸,非常爽口。

喀什的东门大巴扎(意思是市场)、也叫国际大巴扎是众多巴扎中人气最旺的一个。喀什乃至新疆的各种土特产在这里应有尽有,市场内游人摩肩接踵,汉语、维语等各种语言的叫卖声、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维族兄弟姐妹的幽默尽现无遗,是新疆维吾尔族民俗风情最集中、最浓郁的地方。

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街道上突然热闹了许多,一队队规模不是很大的婚车队伍吹吹打打,招摇过市,前后大约能持续1个多小时。我不明白今天结婚的人怎么这么多?一位维族兄弟告诉我:今天是星期六,大家有时间参加婚礼、吃婚宴,结婚的人就多;再则这里是市中心,大家围着市中心兜圈子,看上去就更多了。我恍然大悟。

维吾尔族妇女是喀什街上的一道亮丽风景,她们严守教规,外出总是戴上盖头或面纱,这在其他城市不多见。

喀什要去的地方非常多,其中,香妃墓也叫阿帕霍加墓、艾提尕尔清真寺和高台民居是必须去的。香妃墓是霍加家族的墓地,也是新疆最为宏大精美的陵墓,距今已有350多年,据说乾隆皇帝的爱妃伊帕尔罕(即香妃)也埋在这里。艾提尕尔清真寺的外表与其他清真寺没有两样,只是院外广场比较开阔。它是全疆穆斯林的“聚礼”之地,每天到这里礼拜的人多达2000~3000人,一年一度的“古尔邦”节礼拜人数可达2~3万人。高台民居是一处古老的维吾尔族居民小区。我们参观时巧遇一家维吾尔族居民结婚待客,院子里一口大锅铁铲飞舞,菜香四溢;一口大锅油浪翻卷,油饼飘香。出于尊重,我驻足观看后没有打扰他们。据说这处民居两千多年前就已存在,现在大都成为危房,正在改造,经过改造的高台民居一定会更美丽、更具特色。

吐鲁番的葡萄

游客去吐鲁番大都要到火焰山和葡萄沟去看一看。我去吐鲁番那天是个大晴天,火焰山下的金箍棒温度计显示地面温度是62摄氏度。火焰山就是一座没有植被的山,一座因《西游记》而走红的山。为了吸引游客,当地在山下造了几尊并不经典的雕塑,供游客拍照。

葡萄沟的名气要大多了,不管“吐鲁番的葡萄熟了,阿娜尔罕的心儿醉了”是不是发生在葡萄沟,葡萄沟还是很值得一看。这个火焰山下细长、平缓的八公里长峡谷里,以融雪为水源的布依鲁克河欢快的流淌,沟道两侧布满了葡萄架,葡萄架上果实累累;一些叫不上名字的花果树木和村舍农家散落其间。游人行走的道路大都在葡萄架下,可以随手采摘、食用葡萄架上的葡萄。从火焰山走进“清凉世界”葡萄沟,满眼都是青翠晶莹的葡萄串,那个反差、那个感觉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

维吾尔族姑娘古丽介绍说,吐鲁番气温高,降水稀少,昼夜温差大,特别适合葡萄生长。早在2000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时这里已经种植葡萄。现在,吐鲁番的葡萄大约有五百多个品种,产量占到全国的1/5。葡萄沟是一个街道办事处,不到10000人。大家在经营葡萄园的同时,也做旅游服务工作。葡萄沟的葡萄大部分用来供游客尝鲜,很少做成葡萄干。

到了中午,我们走进了古丽家的饭馆。刚刚落座,古丽的母亲就给我们送上了西瓜和葡萄,这位听不懂汉语的维吾尔族妇女,戴着面纱,看上去很善良、很友好。大家要了新疆拌面和烤羊肉串,坐在葡萄架下的餐桌上,边吃边聊,非常特别。饭后,大家在路边的水渠里洗手,水渠是从布衣鲁克河引来的融雪水,凉凉的。古丽说,吃饭用的水也从这里取,不过要等到深夜,那时候水是干净的。

布尔津的水

夕阳西下,我来到位于阿尔泰山南麓、准噶尔盆地以北、鄂尔齐斯河畔的边陲小县布尔津。布尔津的美丽让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全新的县城一尘不染,县城西侧布尔津河与额尔齐斯河交汇处的大片天然湿地与人工草坪交相辉映,美不胜收,是一块让神仙驻足忘返的宝地。

县城以北20多公里处的五彩滩被称为天下第一滩。放眼望去,由紫红、土红、浅黄、浅绿等泥岩、砂岩、砂砾岩构成的雅丹地貌,色彩斑斓绚丽,造型惟妙惟肖,简直就是一幅硕大无比的西洋画卷。西洋画的下缘是我国唯一一条由东南向西北流入北冰洋的河流——额尔齐斯河。这条新疆境内的第二大河静静流淌,大隐画中。河的对岸绿洲处处,芳草萋萋。湖蓝色的河水将两岸截然不同的地貌巧妙融合,构成一幅浑然天成的奇妙景色。

崇山密林中的禾木村是布尔津县内图瓦人的集中居住地,自然风光原始古朴。秋天的禾木风景如画,层林尽染,清澈的河水在白桦林中流淌,急匆匆地拍打着大小不一的鹅卵石,朵朵晶莹的浪花迎接暮归的牛羊和牧人。

禾木河上的木桥也很特别,人、车、马各行其道,紧凑又不拥挤。远处雪山的半山腰斜挂着一轮夕阳,静静地欣赏着山脚下图瓦人木房上袅袅升起的缕缕炊烟……

布尔津的美是全方位的。它区位独特,同俄罗斯、哈萨克和蒙古三个国家接壤;风景如画,林茂草盛,是旅游度假的极佳去处。但真正让我难以忘怀的是布尔津的水。这里有沟就有水,有水必然是清澈晶莹的。布尔津的水既不像内地河流脏兮兮的,也不像西藏的水瓦蓝瓦蓝的,它的颜色很有韵味,比月白色要重一些,比湖蓝色要淡一些。布尔津的水是融雪水,境内有额尔齐斯河、布尔津河、喀纳斯河等河流,径流量都比较大。布尔津这个祖国最西北的小县不缺水。

说到布尔津的水就必须说喀纳斯湖。喀纳斯湖是喀纳斯河在布尔津县境内的一处略呈月牙状的堰塞湖,湖面海拔1374米,面积约45平方公里,比著名的新疆天池整整大了十倍。湖面碧波万顷,群峰倒影。更绝的是湖面随着季节和天气的变化而时时变换颜色,是有名的“变色湖”。

喀纳斯湖的湖水变色神秘,喀纳斯湖的湖怪就更神秘了,有人说见到了,有人说拍到了,言之凿凿,但又查无实据。因为有传说中的湖怪,喀纳斯湖更有了几分神秘。

时断时续的秋雨陪伴着游船,带着我们亲近喀纳斯湖。湖水滑滑的,凉凉的。湖面上雨雾蒙蒙,两岸植被影影绰绰,喀纳斯湖更显得神神秘秘。下了游船雨住了,云雾开始缓慢升起。我们顺着南坡前行,在不同高度欣赏喀纳斯湖,湖水在两岸山形和植被的映衬下,有些地方为湖蓝色,有些地方呈深蓝色,颜色和形状不时发生着变化,考验我们的想象力。

深秋夜晚的喀纳斯很有些凉意,围坐在哈萨克族的毡房里吃烤肉、喝烧酒,既解乏,又驱寒,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那拉提的草原

那拉提草原位于天山腹地,伊犁河谷东端,三面环山,河谷阶地发育明显,山势和缓,溪流纵横,植被丰茂,是古代“丝绸之路”天山道的重要通道。据说那拉提的名字与成吉思汗西征有些关系,在蒙古语里那拉提是“有太阳”的意思。

那拉提是哈萨克族牧民的传统夏季牧场,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年平均降水量880毫米、平均气温20摄氏度,这在西北地区是绝无仅有的,从而保证了这个40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800米的中高山地草场植被的充分发育。

每年6月以后,随着大群牧畜转入,草原进入黄金季节。驻足那拉提草原是一种享受:远处雪山皑皑,白云朵朵,瓦蓝瓦蓝的天空像刚刚洗过一样,雄鹰在天际间时而盘旋、时而翱翔;近处遍地牛羊自由自在寻觅着可口的青草,哈萨克族牧民的毡房星星点点散落其间;眼前一条不知名的溪流默默地滋润着草地,朝着既定目标无声地流淌;脚下绿草萋萋,一望无际,踩上去软软的,特舒服。闭上眼睛闻一闻,空气中没有工业污染的刺鼻气味,没有牛羊的骚味,也没有泥土的芳香,有的是沁人心脾的、淡淡的青草香味。那拉提草原是原生态的,原生态的那拉提大自然让我陶醉。

美丽的那拉提大草原与四周的茫茫戈壁和无垠沙海形成强烈对比,她就像镶嵌在一块黄色绸缎上的翡翠,格外耀眼。只可惜,我去的时间稍微晚了一点,草原的颜色开始泛黄,遍地的野花也都过了花期,但它丝毫不影响那拉提的美在我的心头产生的强烈震撼。

不到新疆,不知道中国之大;不到伊犁,不知道新疆之美;到了那拉提,穷尽所有的赞美之词都显得苍白无力。

2012年9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