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微信里的瀑布

微信里的瀑布

时间:2022-01-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无意间在微信里加上了园林局的郭建平老师,其实和他未曾谋面,至今仍然不识真面目,对他我只是知其名,爱其画。每隔数日,便可在微信中看到他关于壶口瀑布的新作,偶尔也在圈里发一些他参展的得意之作。我之所以沉醉在朋友微信里的壶口瀑布中,因为它让我带着内心的震撼去悟化龙魂精神,如同某年曾在陇南“陇上狂人”老先生那里解读到的“精、气、神”一般。

无意间在微信里加上了园林局的郭建平老师,其实和他未曾谋面,至今仍然不识真面目,对他我只是知其名,爱其画。他也不知我是谁,看我对他发往微信中的作品总是赞了又赞,一直误认为是范桦老师的亲友,和他是同行。每隔数日,便可在微信中看到他关于壶口瀑布的新作,偶尔也在圈里发一些他参展的得意之作。观其各种瀑布造型的画面,我按捺不住,反复点赞。

其实这些年,每每走过老区,都会利用半天时间去看一下壶口,而每次都会有新的感觉。除了季节、天气、水势的恢宏程度差异之外,听那震耳欲聋的轰鸣、奔涌而下的飞瀑、千年河床留下的凝重都会给澎湃的心潮留下更多的渴望,祈求对图腾文化源脉的解读再深刻一些!故而内心深处受到强烈的碰撞后又留下新的神往。所以,对壶口瀑布便有些情有独钟了,以至于现在偏执喜好关于壶口瀑布的作品,包括影视书文、图片等。

以前做秘书的那几年,曾费了些周折联系美院为部队接回许多大师的经典之作,有三幅巨型会议厅专用画作艺术价值非凡。但深感遗憾的是这些作品中没有壶口瀑布的主题内容,直到后来在画店和朋友的美笔之下,看到这类作品,让我大开眼界,感受非比寻常。

要说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应该是运用感知和经验去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而自己平庸俗人一个,既不会写字,也不懂作画,只能从非专业角度去体会和欣赏。

壶口瀑布名字的由来最早可追溯到《尚书·禹贡》记载道:“盖河漩涡,为一壶然,故名。”壶口之名由此而来。从平面上看瀑布全景,它的确像一个巨大的壶口,翻滚倾注着滔滔黄河之水,做冲壶之状,狂涌而下。让人们在壮观的景象中去思索、去探寻华夏龙脉

上下五千年,华夏龙脉何处探寻?郭建平老师对自然风景总有其独特的思考,往往超越自然本身而触及文化历史,来展现他作品的艺术魅力。在壶口瀑布系列作品中,大师们往往让自然的景象与生命的意义紧密相连,折射出人文情怀。通过血脉情怀的写照与黄河壶口的描绘相结合,在形式、符号中表现对“龙文化”的思考。让人身临其境,在气势磅礴中找到灵魂的钥匙,借壶口自然风光再现巨石、惊涛骇浪,将华夏源脉尽数展现。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壶口则被国人誉为“黄河之心、民族之魂”。壶口瀑布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间,会呈现不同的水情变幻。它独特的地形地貌形成了水的千姿百态,摄人魂魄,蔚为壮观。郭建平老师在自己的许多作品中把深厚的人文内涵与壮观姿态融为一体,用龙魂之气塑造黄河雄风,观其形、闻其声、赏其势,但见滚滚黄河倒悬倾注,“声若雷滚撼天地,势如江翻腾蛟龙”,一次一次地把人与自然的对语,来自心底的震撼和洗礼,化作浩荡之思、奇逸之趣挥毫而出。在瀑布图中隐约可见狂奔而来的雄狮、狂龙怒吼不休,各具形态,奔涌而下。

为了深刻描绘泥沙俱下的壶口瀑布,郭建平老师的壶口瀑布作品采用大量的赭黄类颜料为瀑布之水着色,这种颜色看上去充满“火红气势”,真切地表现出壶口之水的咆哮感,把那种真实扭曲的狂放的景象表现出来;在岩石和狂浪之间,从不同的格局和比例上进行调整,前后、聚散、大小,突出险、奇、正等地貌特征,调动干、湿、浓、淡,以色度变化完成水色交融、水势千变万化的韵律,准确把握水的动感和质感,让岩石与水产生刚柔对比,把壶口瀑布脉线表现得淋漓尽致,展现出华夏龙脉的灵性。

随着不断的探索与尝试,郭建平老师在壶口瀑布作品中喜欢采用不同的角度,展现黄河水那磅礴翻滚的气势。为了“得其形而贯其气”,用传统的笔法塑造历尽沧桑的岩石,以求墨色厚重;有的用嫁接的手法,借壶口瀑布图的意境,让不同时代的伟人傲然站立崖壁之巅,再现革命先驱或者伟人们胸怀天下,革命必胜之信念。用传神的笔法,再现时代先锋们运筹帷幄,面对狂流大潮,泰然处之、矢志不渝、坚持改革、安邦兴国的坚强意志。在人物身后,注重水光山色的完美结合,赋予画中主人公的博大胸襟和人格写照。

我之所以沉醉在朋友微信里的壶口瀑布中,因为它让我带着内心的震撼去悟化龙魂精神,如同某年曾在陇南“陇上狂人”老先生那里解读到的“精、气、神”一般。这些成功的艺术作品让我把视野投向美的世界,一种奇妙的力量让我日益紧张的灵魂渐渐放松,扩充血脉的深度和宽度,去寻找生命的亮光,催我奋进,励我前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