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前识”与“参验”的认识论

“前识”与“参验”的认识论

时间:2022-01-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韩非子的认识论中除了提出了‘矛盾’这样的辩证法思想之外,他还继承了先秦哲学中的唯物主义的思想传统。他提出的反对‘前识’和‘因参验而审言辞’的观点,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总之,韩非子的认识论与他的法家思想一样,非常讲求实际,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韩非子的认识论中除了提出了‘矛盾’这样的辩证法思想之外,他还继承了先秦哲学中的唯物主义的思想传统。他提出的反对‘前识’和‘因参验而审言辞’的观点,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韩老师从辩证法到唯物论全面地阐述韩非子的哲学思想。

“什么是‘前识’?”

“所谓‘前识’,就是先验论,就是所谓的先见之明。也就是说,世界上不可能有什么不学就有知的天才,韩非子主张‘虚以静后’,认为只有通过观察事物,才能得到认识,而非妄加揣测。”

“那什么是‘因参验而审言辞’呢?”

“‘参’就是参对、比照、研究的意思,‘验’就是用行动来检验。韩非子认为,不经过‘参验’而硬说如何如何,是无知的表现,不能确定的东西而照着去做,是自欺欺人。因此他提出了‘循名实而定是非,因参验而审言辞’的著名论题,主张‘名实相符’,认为君主应根据臣民的言论与实绩是否相符来决定功过赏罚,反对脱离实际的夸夸其谈。人们的言辞是否可靠,观点是否正确,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和实际功效及其分析、比较等手段加以验证。”

同学们与韩老师的一问一答,问得明确,答得准确,同学们很快就理解了。

“韩非子有种主张: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也就是明智的国君,他的宰相一定要从州县长官中选拔,而他的将领一定是从士卒一步步积累战功而提拔起来的。同学们,你们认为这是为什么呢?”

郑老师在一旁突然发问,使得同学们紧张地思考起来。

“从韩老师刚才提到韩非子的‘循名实而定是非,因参验而审言辞’的论题来看,韩非子认为,这些‘起于州部’‘发于卒伍’的官员和将领,他们因为在实际的工作和战斗中,已经‘名实’相符,‘是非’清楚,他们的‘言辞’也得到了‘参验’,自然能够胜任‘宰相’和‘猛将’的职务,而其他的人,比如生来就是贵族的人,他们没有实际工作和战斗的经验,没有经过‘参验’,不知‘名’与‘实’是否相符,不能随便给予他们重任,否则就容易出大问题。”

刘晨马上能借助理论进行分析,并且展开论述。

“对了,‘纸上谈兵’的赵括就是一个反例。赵括熟读兵法,其兵法‘言辞’可以唬住许多人,但他的兵法‘言辞’没有通过战争的‘参验’,他的‘名’与‘实’是否相符就很值得怀疑,但可惜的是,赵王没有韩非子的这套理论,没有去‘参验’赵括的‘言辞’,就让赵括替换了‘起于卒伍’的廉颇,直接让他担当大任,不幸的是,赵括碰上了又是‘起于卒伍’的秦军大将白起,用韩非子的理论一比较,孰胜孰败就没有什么悬念了。”

李毅诚举例论证,恰到好处。

“总之,韩非子的认识论与他的法家思想一样,非常讲求实际,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郑老师总结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