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时间:2022-01-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周文王重用姜太公等人,在位的最后七年中把周国从一个偏远小国发展到一个大国,形成了‘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形势,使殷商处于极端孤立的境地。”姚老师点明答案,“周公营建洛邑,并在洛邑制定礼乐,完成了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影响最为深远的事情。”汽车在洛阳周公庙南门停了下来。门洞上“周公庙”三个大字,古朴大气。郑老师把众人和话题都引到了周公庙的庙门。

汽车飞驰在大桥上。

“又过黄河了!”刘晨睁开眼望了望车窗外,不由自主地喊了一声。

上午才参观完羑里城,中午就又往下一站“奔袭”,同学们大多困得在车上打着盹儿,突然听到刘晨的喊声,都连忙揉了揉眼睛,向窗外望去。

汽车确实又过黄河了,不过,与清晨从南向北的方向不同,这次是从北向南。

“郑老师,我们这次是去哪里呀?”作为队长的刘晨要掌握全队的去向。

郑老师没有回答刘晨的问题,而是问道:“我们在羑里城说过,商纣王在关了姬昌七年之后,最终把姬昌放了回去,那姬昌回去做了一些什么事啊?”

“姬昌回去之后,应该是立即起兵来攻打商纣王!”急性子的张翔恨不得马上灭了残暴的商纣王。

“没那么快!”郑老师笑了笑,表示能够理解同学们的急迫心情,“商纣王虽然因残暴失去了民心,但商毕竟是大国,实力雄厚,而周在当时不过是一个西部偏僻地区的小国,要想以小胜大,以弱胜强,还需要做很多的准备工作的。”

“那就是回去之后,励精图治,发展生产,强军备战。”李毅诚的推测合情合理。

“有一个典故,是说文王姬昌寻访人才的,你们知道吗?”姚老师也加入了话题。

望着窗外的黄河水,周婧雨突然一闪念,冒出一句:“闲来垂钓碧溪上。”

其他几个同学一愣,随即明白语文课代表念的是李白《行路难》里的诗句,这句诗隐藏着一个典故。

“嗨,你直接说‘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就得了,绕了这么大一个圈子,搞得我一头雾水的。”刘晨明白了过来,用手捶着好朋友。

“哦,是说姜太公用直钩钓鱼,鱼没有钓到,‘钓到了’周文王的典故哇!”李毅诚也明白过来,语气轻松地调侃道。

“是的,文王要以小博大,打败强大的殷商,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人才!21世纪是这样,3000年前也是这样!”姚老师化用了电影中的一句经典台词。

大家对“姜太公钓鱼”的典故都知道,但此时姚老师的讲述,使得大家对这一典故的历史背景有了更为清楚的了解和认识。

“周文王重用姜太公等人,在位的最后七年中把周国从一个偏远小国发展到一个大国,形成了‘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形势,使殷商处于极端孤立的境地。”郑老师可不想让这次哲学之旅变成文学之旅,于是赶紧把话题拽回到周文王身上,“可惜,就在这大功即将告成之际,文王不幸去世了。”

“82加7,再加7,那就是96,文王是96岁时去世的,真是奋斗到老哇!”李毅诚感慨道。

“那谁继承了文王遗志,最后灭掉了商纣王呢?”张翔还是恨不能马上灭掉残暴的纣王。

“文王去世后,继位的是他的儿子姬发,史称周武王。周武王继位后,继续以姜太公为军师,并用弟弟姬旦为太宰,这个姬旦就是周公。还有召公、毕公等人为主要助手,积极策划灭商的事宜。几年后,武王认为时机已到,果断决定发兵伐纣。纣王听说周兵已到,慌忙调集都城里的士兵,再加上把囚犯、奴隶、战俘武装起来,共凑合了17万(一说70万)人在牧野与周武王的军队相遇。武王在战前向全军发表誓词,历数商纣王的罪恶,说明伐纣的正义性,鼓励将士们英勇杀敌。决战开始后,周军士气高涨,奋勇冲杀。商纣王的军队在周军凌厉攻势下一触即溃,而且那些被迫参战的奴隶、囚徒根本不愿为纣王卖命,反把武王看作救星,倒转矛头引导周军杀入都城。纣王见大势已去,登上奢华的鹿台,自焚而亡。商朝由此灭亡。”

姚老师生动的讲述让同学们仿佛听到了牧野之战的呐喊声和战鼓声,看到了鹿台之上的熊熊烈火。

“可惜的是,周武王在灭商之后不到两年,就因病而逝了。这就引出了我们今天下午要讨论的主要人物——周公!”郑老师点明了研学的重点。

“是不是那个‘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周公?”周婧雨问道。

“正是!”

“这个周公与周文王、周武王是什么关系啊?”张翔有些头晕。

“周文王是姬昌;周武王名叫姬发,是周文王的第二个儿子,周文王的第一个儿子被商纣王杀了,所以是姬发继承了周文王的王位;周公名叫姬旦,是周文王的第四子,是周武王的同母弟弟。因他的封地在周地(现在的陕西岐山一带),故称周。又因为他的官职是太傅,是三公之一,故又尊称为周公。”郑老师的详细解释使得同学们终于把这三人的关系弄清楚了。

“周公是西周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后世视为圣人,而且是天下第一圣人,被尊称为‘元圣’。同样被后世称为圣人的孔子,一生最崇拜的就是周公,周公的思想是儒家学说的基石。历代统治者都极为推崇周公,因此,在全国很多地方都建有周公庙,其中以洛阳周公庙、陕西岐山周公庙和山东曲阜周公庙,最负盛名,并称‘中国三大周公庙’。”姚老师对周公不吝赞美之词。

“我们要去参拜这三大周公庙吗?”

“这倒不必,”郑老师指着车窗外说,“大家看外面,这是哪座城市?”

汽车这时已驶入一座城市的大道。

“是洛阳。”手拿地图,一直在留心沿途地点的李毅诚回答道。

“你们知道洛阳城是谁修建的吗?”郑老师问。

“不知道!”同学们都摇头。

“是周公!”姚老师点明答案,“周公营建洛邑,并在洛邑制定礼乐,完成了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影响最为深远的事情。”

“所以,我们就到洛阳,这座最早由周公创建的城市来参拜周公!”郑老师一语定鼎。

汽车在洛阳周公庙南门停了下来。众人看周公庙大门,青砖青瓦,檐角高挑,结构紧凑,宁静端庄,左右有鼓楼,前有两个石狮护卫把守,后有两棵古槐揖让相持。门洞上“周公庙”三个大字,古朴大气。

“周公为什么要新建一座洛邑城?周难道没有都城吗?”刘晨代表大家把疑问提了出来。

“周的都城在关中的镐京,后来秦的咸阳、汉唐的长安,都在现在西安一带,是十一朝古都。那时交通还很不发达,在那里显得有些偏僻,此时东方辽阔疆域的开拓,要求统治重心进行东移。”姚老师解释营建洛阳的目的。

“周公东征班师之后,便着手营建东都洛邑。东都洛邑位于伊水和洛水流经的伊洛盆地中心,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南望龙门山,北倚邙山,群山环抱,地势险要。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努力,终于建成。新都叫‘新邑’或‘新洛邑’,新城以东的地方叫‘成周’,意思是成就周道。原来的镐京就称作‘宗周’了。”郑老师说明了修建的过程和结果。

“洛阳也是古都吧!刚才姚老师说西安是十一朝古都,我们在学习古典诗词时,常提到南京是六朝古都。那么洛阳是几朝古都呢?”周婧雨问道。

“洛阳是九朝古都,也就是有九个朝代曾在这里建都。洛阳悠久的历史就是从周公开始的。”姚老师说完,随口吟出一句诗,“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是的,如果认真研究洛阳城的兴衰变化,就能得到许多历史的启示。比如参观这周公庙,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许多历史和文化的启迪。”郑老师把众人和话题都引到了周公庙的庙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