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天津卫的吃

天津卫的吃

时间:2022-01-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天津人习惯把天津市称为天津卫,这是清朝时候遗留下来的,那时作为北京朝廷的门户,在渤海湾上设卫,天津是最大、最重要的海防,故有此称。所以要说起天津卫的吃,的确花样众多。我不会买菜,也不懂怎样挑选,但我深深地感觉到天津人的餐桌是何等丰富,历来爱吃海鲜的习惯是多么令人眼馋。可见灾害后的生产恢复之快,祖国的劳动人民真是了不起!

天津人习惯把天津市称为天津卫,这是清朝时候遗留下来的,那时作为北京朝廷的门户,在渤海湾上设卫,天津是最大、最重要的海防,故有此称。天津卫这地界,不仅地处海岸,还是九河汇口,自古以来就很发达,集我国北方工业、农业、商业之大成,聚集各地人口众多。又加满清政府割地赔款开埠较早,特别是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之后,帝国主义势力和外国资本的侵入,这座城市有了几块外国的租借地,如英、法、意、德、俄、日本等等,历史地形成了华北经济贸易中心。所以要说起天津卫的吃,的确花样众多。也有人说卫嘴子很会吃,从前我并不觉得,但从边疆回来,就会感觉到确实如此。虽然经过了三年自然灾害,口粮限制得很严,买吃的处处得要天津粮票,我带回发给我的全国通用粮票,只能交给家里到指定粮店购粮和下饭馆使用,不能随便买东西。但就整个市面来看,仍然不失大都市的繁荣。离我家比较近的地方,是城东北角的官银号,那是出名的各种副食品市场,从十字街走过狮子林大桥就可到达。一天早晨我到那里去转悠,走去一看,啊!新鲜的水、海产品应有尽有,什么海水鱼、淡水鱼、虾、蟹、猪牛羊肉和鸡、鸭、鸽、兔样样俱全,而且价钱也不贵。多年未见面的大对虾,胜芳螃蟹,只要几毛钱一斤,黄花鱼、皮皮虾也不值几个钱,就连制作耗时的“铁雀”(即小麻雀)也只需两三分钱一只。我不会买菜,也不懂怎样挑选,但我深深地感觉到天津人的餐桌是何等丰富,历来爱吃海鲜的习惯是多么令人眼馋。记得有一天十字街上正叫卖蚂蛤(即毛蚶),不论斤称,用锹铲着卖,四分钱买回一笸箕。可见灾害后的生产恢复之快,祖国的劳动人民真是了不起!从而更加强化了我对保卫边疆意义的认识。

天津人一般很少自家烧早饭,也难得起床就生炉子,大都到外面买来吃,这叫早点。要说起早点的花样可真多,几乎每条街上都有浆子铺(即豆浆店),烧着大锅的豆浆,锅的上方吊着横竿,不时地撩起一大张豆皮凉干着。热腾腾的豆浆两分钱一大碗,你可以在店里喝,也可以自带锅罐打回去,好几台大方桌上都摆着一个大瓷碗,里面盛满白花花的免费细盐,任你咸淡添放。旁边就有炸油条的,天津人叫炸果子,花样有薄脆儿(极薄的油饼)、糖饼、炸糕,当然最有名气的是耳道眼儿炸糕。大一点的铺子,还有更多,什么锅巴菜(俗叫嘎巴菜)、油面茶、馓子、大麻花等等。至于煎饼、火烧、包子、馒头、大饼就不必赘述了。不过天津卖大饼与众不同,烙一张大饼有好几斤重,柔软多层,热热火火,你买多少给你拿刀切称多少。天津人善于诙谐,不是有这样的笑话么:“二哥,吃了吗?没吃?没吃,买二斤烙饼到我家吃去。”包子,是狗不理的最好,有一天二哥下班回来就顺便带回来烧鸡和一大包狗不理包子,叫我们过去吃。大麻花是十八街的最有名气,谁想到当年的小吃,现在竟发展成为高级饭店和送客的礼品了。那时,天津人拿点心送礼,是送大小八件儿、槽子糕(即圆模型的小蛋糕),装上特制的木匣子或是打成四方包,上面还盖着印有该店字号与经营特色的红纸头。

老百姓的家常饭菜“贴饽饽熬小鱼儿”,是津味儿一绝。把小鱼煎炒后在锅里熬制,锅的上边沿贴几个梭形的玉米面饽饽,鱼熬熟了,香喷喷的饽饽也熟了,吃起来底儿脆、面儿软,就着熬小鱼儿,可口极了。母亲认为在西藏吃不到什么东西,特别给我们弄了大对虾,做成油焖对虾段来吃。又买来新鲜带鱼,可没想到叫我爱人黄金妹发现了,她一展上海人的厨技,做了一道胡萝卜烧带鱼,满屋喷香,大家都说好吃。一问当时的带鱼价钱,才一角四分钱一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