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父爱如山,虽不言语却一直都在

父爱如山,虽不言语却一直都在

时间:2022-01-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无论哪一种说法,都显示出了在当时的父系社会中,“父”所处的社会地位。可以说,“父”是男性中心社会的标志之一。商周以后,“父”便逐渐用作对男子表示尊敬的美称,如尊称老农为“田父”,渔翁为“渔父”。凡从父取义的字皆与长辈男子等义有关。父亲是威严的,但发自内心的爱总是会在点滴中流露出来。

【字源】

父,矩也,家长,率教者。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汉字履历】

在大多数人的记忆里,父亲都是高大威严的,他们很少会像母亲一样和蔼地对我们嘘寒问暖,他们的态度总是相当严厉,但这并不代表他们的爱比母亲的少,他们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着对子女的关切。其实这种严父形象,早在“父”字产生之时便已经有所体现了。

在上古社会,“父”是部落之主、家族之长,是最有权威的人物,所以先民在造字之时,便要突显“父”的显赫地位。从甲骨文的“父”字字形来看,“父”像一只手抓住一柄石斧或棍棒的样子。在原始社会,石斧、棍棒是主要的武器和生产工具。而手持石斧、棍棒与敌人作战或从事艰苦的野外劳动,是成年男子的责任。又一说,“父”字手中所握的为杖棒,而杖棒是当时奴隶主用来刺戳俘虏奴隶眼睛的锥形东西。无论哪一种说法,都显示出了在当时的父系社会中,“父”所处的社会地位。他们必须孔武有力,智勇双全,对外能抵御敌人,保卫氏族,对内能使群众信服,治理有方。可以说,“父”是男性中心社会的标志之一。之后的金文、小篆中,“父”的字形与甲骨文中的字形相差不大,仍然可以看到手的形象。但发展到隶书阶段,字的形体已开始从线条变为笔画化,发展到楷书时,“父”字手中所握之物变成第一笔的短撇;上面的手指已分离开来,变成第二笔的侧点;其余的手指和手腕则变成第三笔的长撇和第四笔的斜捺,已经完全看不出“父”字当初的形象了。

“父”的本义就是父亲。《说文解字》云:“父,矩也,家长,率教者。”意思是,“父”是主持规矩的人,是一家之长,是引导教育子女的人。商周以后,“父”便逐渐用作对男子表示尊敬的美称,如尊称老农为“田父”,渔翁为“渔父”。家族制度形成以后,把一家之长称为“父”,如祖父、父亲,把老人称为“亚父”、“伯父”。父,既可单用,也可作偏旁。凡从父取义的字皆与长辈男子等义有关。以父作义符的字有爷、爸,以父作声符的字有斧、釜等。

【字里乾坤】

父亲是威严的,但发自内心的爱总是会在点滴中流露出来。朱自清的《背影》中父亲那蹒跚的脚步触动了心中的那根弦,来自父亲的爱像白酒,辛辣而热烈,容易让人醉在其中;像咖啡,苦涩而醇香,容易让人为之振奋;像茶,平淡而亲切,让人在不知不觉中上瘾。我们或许无法恰当地做出描述,但是真实地沉浸在其中。父爱分为外壳和内质两部分,它的外壳常常是严肃、沉默、无声的,透过这层外壳,我们会感受到父爱的内质——博大、深厚、温柔,它与母爱一样伟大,是人间最为珍贵的东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