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牛”是勤恳的化身,不求回报地付出

“牛”是勤恳的化身,不求回报地付出

时间:2022-01-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牛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家畜之一,养牛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由于牛力大而温顺,古人常用牛来耕地或载物,牛和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牛”这个象形字,进入文字阶段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牛”的本义为用于耕种的反刍家畜。“牛”字除了本身可以独立使用外,还可以做偏旁,汉字中凡从牛之字都与牛、牛属动物及其动作行为有关,如牧、牟、犁等。

【字源】

牛,大牲也。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汉字履历】

牛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家畜之一,养牛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考古学家研究证明,早在旧石器时代,我国就已有牛存在;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先民便已开始饲养家牛。由于牛力大而温顺,古人常用牛来耕地或载物,牛和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

出土的一个商代鼎身上,有些图腾时代的徽号文字,其中,有个“牛”字,是个牛头。先民以牛与其他动物最大的区别之处——牛头的形象代替全牛,使人见局部即知整体。这个牛头弯角、横耳、圆眼、宽鼻孔、大嘴巴,牛的典型特征全部汇聚其中,构形精到、传神,而且还富于装饰美。后来,人们为了书写的方便,把牛头从轮廓化实化、瘦化了,但牛头的形象依然看得出来。

“牛”这个象形字,进入文字阶段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个字发展到甲骨文阶段,已变得线条化,描绘的是牛头的正面形象,上部两侧向上弯的是牛角,下部两侧向上斜的是牛耳,中间的一竖是牛面。金文将牛耳拉平,小篆以后逐步楷化,一直发展到现在楷书中的“牛”字。

“牛”的本义为用于耕种的反刍家畜。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牛”为人类终年辛勤耕地、拉车,任劳任怨,古人常用牛来比喻任劳任怨的人,因而有了“孺子牛”的说法。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名句使“孺子牛”的精神得到升华和拓展,人们常用“孺子牛”来比喻心甘情愿为人民大众服务、无私奉献的人。

古代,人们常将“牛”作为祭牲,古人认为“牛”是最能娱神之物,文献中有许多古人以“牛”为祝祷祛病之物。除此之外,“牛”后来还派生出许多的引申义来,如“牛性”(喻倔强)、“牛毛”(喻多)、“牛饮”(喻狂饮)、“牛鬼蛇神”(形形色色的坏人)等。“牛”字除了本身可以独立使用外,还可以做偏旁,汉字中凡从牛之字都与牛、牛属动物及其动作行为有关,如牧、牟、犁等。

【字里乾坤】

“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一首诗中的名句,这是对“牛”最恰当的阐释,而鲁迅先生又何尝不是一头在中国文化的田地中辛勤耕耘的“牛”呢?他寿命并不太长,只活了56岁,但他却为后人留下了三部小说集、十几部杂文散文集以及翻译文集等将近千万字的文学遗产。作为一个社会中的人,当我们有能力为这个社会做些什么的时候,又何必一定要以投资回报率来衡量自己的付出呢?不妨做一次甘愿俯首的孺子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