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藏朱舜水遗墨考述

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藏朱舜水遗墨考述

时间:2022-01-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摘录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所藏朱舜水遗墨二则,部分内容可补朱舜水集之不足,对于了解朱舜水之思想有所助益。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藏四明朱舜水手迹两通,涉及孔子、诸葛亮、朱熹、文天祥等历史人物,部分内容尚未披露,现对朱舜水及燕京图书馆所藏朱舜水遗墨作一介绍,以就教于方家。[7]此札后归美国哈佛大学,现藏哈佛燕京图书馆。

杨光辉

【摘要】本文摘录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所藏朱舜水遗墨二则,部分内容可补朱舜水集之不足,对于了解朱舜水之思想有所助益。

【关键词】朱舜水哈佛燕京图书馆佚文

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藏四明朱舜水手迹两通,涉及孔子、诸葛亮、朱熹、文天祥等历史人物,部分内容尚未披露,现对朱舜水及燕京图书馆所藏朱舜水遗墨作一介绍,以就教于方家。

朱舜水(1600-1682),名之瑜,字楚瑜、鲁玙,浙江余姚县人,明万历二十八年生,清康熙二十一年卒,学者称“舜水先生”。梁启超《朱舜水先生年谱》云:

先生在江户时,源光国敬礼之,不敢称其字,欲得一庵、斋之号称之。先生答言无有,三次致言,乃曰:“舜水者,敝邑水名也,古人多有以本乡山水为号者。”舜水之称始此。”[2]

祖上与朱元璋为族兄弟。“入国初,先祖于皇帝族属为兄,雅不欲以天潢为累,物色屢征,坚卧不赴,遂更姓为‘诸’。故生则为诸,及衬主入庙,题姓为朱。仆生之年,始复今姓。”[3]父名正,号定寰,母亲金氏,生三子:长兄启明,一名之琦;次兄重林,一名之瑾;舜水排行第三,名之瑜。九岁时父亲去世,自幼过着清贫生活。《给诸孙男书》云:“汝曾祖清风两袖,所遗者四海空囊。我自幼食贫,虀盐疏布。”[4]

反清复明失败后,舜水东渡日本,在日本留下许多遗迹,对日本儒学文化具有重大的影响。哈佛燕京藏朱舜水两通手札即从日本购置,一为《致野道设》便札,一为《朱舜水尺牍》,内含《太师徽国朱文公像赞》等,前者《朱舜水集》失收,后者部分内容未收入《朱舜水集》,收入者亦存异文,可以与集本互校。

一、致野道设手札

《致野道设》手札,一幅,日本卷轴装。

野道设(1638-1696),即人见传,字子传,京师人,称道设,后改又左卫门,号懋斋,因爱竹,亦号竹墩。本姓藤田氏,为壹所养。先从林春斋学,后从朱舜水学。彰考馆第一任修史总裁。著有《春秋备考》、《井井堂稿》等[5]。朱舜水致野道设手札云:

道设野太爷翰史:

彦六事,俟闻之上公,伏听裁夺。辱爱白冈崎、藤田两执政,深荷玉成之雅,未知此子意向何如耳?诸容面谈,不一不一。暇时即恳台兄代为宾白。仲春十一日,之瑜顿首。

《朱舜水集》卷八收与野传(道设)书四十四首,答野传(道设)书十一首,此首未录。徐兴庆《朱舜水集补遗》(台北:学生书局,民国八十一年[1992]五月初版)亦未收此信。

朱舜水十二世孙朱力行编《朱舜水的一生》收录此札,云“在《弘文庄待贾书目》的三四号,即昭和三十四年(1959)七月,有致‘道设野太爷书’。……该书真品现被反町茂雄私人珍藏[6]。被列为‘朱舜水自笔尺牍(见图二十三)’”。[7]此札后归美国哈佛大学,现藏哈佛燕京图书馆(索书号:T6167/2921.1,藏于保险柜内)。

二、朱舜水先生尺牍

《朱舜水先生尺牍》,一卷,日本卷轴装。

尺牍分:《题孔子像赞》、《孔子兼四配赞》、《诸葛忠武侯赞》、《太师徽国朱文公像赞》、《答安东省庵书论文丞相》、《莲勺叙》等六部分,其中《太师徽国朱文公像赞》、《莲勺叙》等《朱舜水集》(简称“集本”)失收,即使已收入文集者,亦与手迹存在异文,可作校勘之用,现分别予以介绍。

(1)题孔子像赞(《朱舜水集》卷十九,页558收,题作《孔子赞三首》之三):

三王毕,素王出。亘万古,教惟一。文彬彬,剂(集本作“本”)忠贤。上律下袭,宪章祖述。滔滔已知皆是,何乃栖栖(集本作“周流”)无失。举世虽莫宗予,宁敢自遑暇逸。浮海藉(集本作“曰”)乘桴,居彝且以永日。疑为天下之清,终是声名洋溢。

(2)孔子兼四配赞(集本题作“圣像合图四配赞”)

孔子集百王之大成,道则高矣,美矣,然其道可能乎?不可能乎(集本少“不可能乎”四字)?不可能也,则及门不宜有颜、曾,而私淑不宜有孟氏(集本无“氏”字)子舆。如其(集本无“其”字)可能也,则至亲莫如父子,何以不传之伯鱼,而子思乃(集本作“子”字)复于曾氏得其宗?可见好学与不好学,存乎其人矣,非天之所得而私之也,而(集本无“而”字)非父与师(集本下有“之”字)所得而私之也。

(3)诸葛忠武侯赞

其一(《朱舜水集》卷十九,页565-66收,题作《诸葛武侯像赞三首》之三):

先生禀至诚之全资,立人臣之极则,而陈寿鲰儒小生,不能敷扬其致君定国、垂世立教之口(此字不清,集本已省)美,反旁搜他事以神其说。又恣意讥评,曰:“将略非其所长。”而后之浅昧不经者,盖张大其神奇诡怪之术,而先生益晦矣。出处之正,见于先生之行事[8];忠君忧国之诚,见于先生之二表与下教。即如李严、廖立,终身放废而不怨,反至哀恸摧绝,非至公无私,而能至于此哉!

其二(《朱舜水集》卷十九,页565-6收,题作《诸葛武侯像赞三首》之二):

先生以帝师之才而小用之,时也。志不与魏,意不在吴,则跨有荆、益而止耳。鞠躬尽瘁,成败则听之天;集思广益,责难则求之友。中庸也,非神奇也。“伯仲之间见伊、吕,指麾若定失萧、曹”,知言哉。

(4)太师徽国朱文公像赞[9]

此赞分两部分,《朱舜水集》未收。

其一:

先生通籍五十载,立朝仅四十日[10],世不容先生乎?先生自不为世所容也!疏纠唐仲友,六上而不已[11];排内侍甘昪,忤德寿而罔恤[12]。先生能容于世否?今不写其燕居野服之容,而图其垂绅端笏之像,有以夫。呜呼,当年不能究其用,累世而后殚其蕴,既南宋之不能少明其学,或东国之能大行其道,非然者,胡为乎来哉,胡为乎来哉。

其二:

正心诚意之学,敷为平治之规,岂徒托诸空言哉。下社念之,法繇救荒之劳,是委吏乘田而既救矣[13],乃犹终身放弃乎?虽然,王子明负美珠之颣,寇莱公抱天书之惭[14],直其躬而能行其道,自韩魏公而下无几人[15],又何疑于夫子。独是穷理反躬,足音空谷,峨冠广袖,威仪骇观,为王淮、陈贾之所讥[16],佗胄、阉竖之所侮[17],宵小固然,何怪乎!

(5)答安东省庵书论文丞相[18](戊戌冬十一月寓福建思明州答)(《朱舜水集》卷七,页170-171收,题作“答安东守约书三十首之一”,此系节选)

细阅诸作,志大而任重,忧深而虑远。尚论古人,卓有独见。退自儆策,刻不容弛。诗序隽雅警拔,时时不失本初,饶有风人之致,然品骘不无太过太刻之弊。

文文山捐躯为国,万折不磨(“捐躯为国,万折不磨”,集本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肖亦亟称其忠。至于天下万世之称其忠者,虽由其死节安详,亦由《正气》之歌、《伶仃洋》诸诗及《告墓》之文耳。乃若称之为“圣”,则过矣。身为总帅,未建尺寸之功,北归而误中虏计,几为李督府捕斩;岭表再俘,过庐陵而复食,致王炎午有《生祭》之文,刘尧举有“谁向西山饭伯夷”之句,何忍冒蓬生麻中之嫌乎[19]?事已无可如何,乃思黄冠归故乡。何处是其乡邦?何途是其归路?他若“道生”、“佛生”以名其子,甚非大儒所宜。故略其小疵,取其大节可也。犹未若张世杰者,一主死,复立一主,匪躬不懈,枹皷不衰。其弟张弘范为虏大将,战必胜,攻必取,号令迅风雷,指麾摇山岳。间谍日至,游说万端。凡人至此,岂不动情?宋必不可为,蒙古必不可灭,岂不熟揣?富贵与穷蹙相形,猖獗与溃败相逼,而且辕门相向,而且铙角箫鼓日夕相闻,自非铁石为肝,未有不移。而且麾下吏士,孰不畏丧(集本作“死”)亡,乐富贵,谁肯委肉以当饿虎之溪,日夜裹疮(集本作“创”)力战哉?此必有大过人者。卒之,国亡与亡,终不失臣子之谊,终不使人纤毫疑贰,精忠贯日,岂不诚大丈夫哉?

(6)莲勺叙

此文《朱舜水集》未收,序云:

壬寅春僦居磨屋町,处非其地,因颜其居曰“莲勺”。

夫莲,华而不繁,香而不郁,清而不癯,矜而不争,群而不党[20]。人不堪其穷,己不改其乐,故茂叔爱之[21]。君子非无松柏之姿,经霜弥茂,非以入于群芳之中,乔然而高,挺然而劲,孤特而寡俦,故不若和而不同[22],周而不比[23],廉而不刿[24],尤居身之所珍也。

岁次癸卯(1663,康熙2年)长至日书于长崎/明舜水朱之瑜。

“壬寅”为康熙元年,1662年;“癸卯”为康熙二年,可见此文1663年作于长崎。长卷末有“溶霜斋”篆文朱长方印。“溶霜斋”为系朱舜水斋号。(哈佛燕京图书馆索书号:T6167/2921,藏于保险柜内)。

上述朱舜水真迹对于研究朱舜水思想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尤其是“太师徽国朱文公像赞”部分,对于全面了解朱舜水思想观点以及朱熹思想在明末清初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Abstract:On Two Volumes of the Scripts of Zhu Shunshui in Harvard-Yenching Library Yang Guanghui

(Fudan University Library,220 Handan Road,Shanghai,China,200433)

This paper records two volumes of the scripts of Zhu Shunshui,a famous scholar of the end of Ming Dynasty and the beginning of Qing Dynasty who is Ming Dynasty loyalist and refuge to Japan.Thismaterials are useful to understand his thoughts.

参与文献/注释:

[11]此文写作,得到哈佛燕京图书馆沈津先生帮助,特此感谢。

[2]《朱舜水集》附,朱之谦整理本,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8月,页644。

[3]同上,页645。

[4]《朱舜水集》卷四,页45。

[5]参《朱舜水集》附录五《友人弟子传记资料》,页831-33。

[6]按,反町茂雄(Sorimarchi Shigeo,1900-1991),日本书志学者,著名收藏家。帝国大学毕业。经营著名书肆——弘文庄(K obunso)。纽约公共图书馆斯宾萨专藏(Spencer Collection)大半由其提供。其出版弘文庄书目达五十多种。惜哈佛弘文庄《弘文庄待贾书目》第三十四号失藏,没法比对。

[7]台北:世界书局,民国七十一年(1982)初版,页137-141。按,所列图二十三有误,应作图二十四,与平凡社所收“道设野大兄翰史”札对调。

[8]“见”字《朱舜水集》称此字阙,可补遗。

[9]朱熹(1130一1200),南宋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宋代理学集大成者。字元晦、仲晦,号晦庵。婺源县人。生于福建尤溪县(父朱松曾任尤溪县尉)。1148年考中进士,历任左迪功郎、转运副使、焕章阁待制、秘书修撰、宝文阁待制等职,死后谥赠太师,封徽国公。参《宋史》卷四百二十九《朱熹传》(中华书局点校本)。

[10]《宋史》卷四百二十九《朱熹传》:“登第五十年,仕于外者仅九考,立朝才四十日。”(页12767)

[11]唐仲友(1136-1188),字与政,学者称说斋先生,与宰相王淮同里姻家。朱熹曾六上奏折,弹劾其贪赃枉法。《宋史》卷四百二十九《朱熹传》:“知台州唐仲友与王淮同里为姻家,吏部尚书郑丙、侍御史张大经交荐之,迁江西提刑,未行。熹行部至台,讼仲友者纷然,按得其实,章三上,淮匿不以闻。熹论愈力,仲友亦自辨。淮乃以熹章进呈,上令宰属看详,都司陈庸等乞令浙西提刑委清强官究实,仍令熹速往旱伤州郡相视。熹时留台未行,既奉诏,益上章论,前后六上,淮不得已,夺仲友江西新命以授熹,辞不拜,遂归,且乞奉祠。”(页12756)

[12]甘昪:寿王赵德芳的太监。《宋史》卷四百二十九《朱熹传》:“时兽觌已死,王抃亦逐。独内侍甘昪尚在,熹力以为言。上曰:‘昪乃德寿所荐,为其有才耳’。熹曰:‘小人无才,安能动人主?’”(页12758)德寿:指宋孝宗父亲寿王赵德芳。

[13]《孟子·万章章句下》:“(孔子)尝为乘田矣,曰牛羊茁壮长而已矣。”(影印《十三经注疏》本《孟子注疏》卷十下,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10月第1版,页2744)

[14]美珠之颣:《淮南鸿烈解》卷十七《说林训》:“若珠之有颣,玉之有瑕,置之而全,去之而亏。”(四部丛刊影印影写宋本)王子明(957-1017):宋代宰相王旦,字子明。北宋大名莘县(今属山东)人,太平兴国进士。真宗咸平四年(1001)任参知政事。景德三年(1006)拜相,监修《两朝国史》。一生谨言慎行,廉洁自持,知人善任,多所建树。寇准屡加非议,他却常称誉之。天禧元年(1017)以病罢相,荐寇准继其任,后世称贤。但对真宗所行封禅“天书”等活动,则从不反对,犹如白璧之瑕,故称其“负美珠之颣”。详参《宋史》卷二百八十二《王旦传》。寇莱公:即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人。十九岁登进士第。因刚直不阿,被排斥出朝廷。宋真宗即位,召其回朝,景德元年(1004),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辽军入侵宋境至澶州(今河南濮阳附近)。众议迁都避敌,寇准力排众议,力促宋真宗亲临澶州前线,宋军士气大振,宋辽议和,订澶渊之盟。景德三年罢相。天禧三年(1019),顺应宋真宗意旨,奏言“天书下降”,再度起用为宰相,不久罢为太子太傅,封于莱,故世称寇莱公。后遭副相丁谓诬陷,贬逐至雷州司户,死于贬所。著有《寇忠愍公诗集》。详参《宋史》卷二百八十一《寇准传》。两人皆为宋代名臣,皆因天书之事而受污。明·叶盛《水东日记》卷三“论王子明冦平仲”:“甚矣富贵权宠之能动人也。王子明、冦平仲皆伟然一代人豪,然天书之谬,一以不能正其始,一以不能正其终。二公且然,其于王钦若、丁谓,尚奚责焉。”(魏中平点校本,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10月第1版,1997年12月印本,页26)宋·洪迈《容斋三笔》卷五:“永兴天书”:“大中祥符天书之事,起于佞臣,固无足言。而寇莱公在永兴军,信朱能之诈,亦为此举,以得召入,再登相位,驯致雷州之祸,凤德之衰,实为可惜。而《天禧实录》所载云:‘周怀政与妖人朱能辈,伪造灵命,冀图恩宠,且日进药饵。宰相王钦若屡言其妄,复密陈规谏。怀政惧得罪,因共诬谮,言:“捕获道士谯文易,蓄禁书,有神术,钦若素识之。”故罢相也。’朱能之事,钦若欲以沮寇公之入则有之,谓其陈规谏,当大不然。傥非出于寇,则钦若已攘臂其间矣。《实录》盖钦若提举日所进,是以溢美,岂能弭后人公议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3月,页469)

[15]韩魏公,即韩琦(1008-1075),字雉圭,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天圣五年(1027)进士。推行庆历新政。嘉祐元年(1056),任枢密使,三年,升宰相。英宗即位,封魏国公,故称韩魏公。著有《安阳集》。参《宋史》卷三百十二《韩琦传》(中华书局点校本,页10221-10232)。

[16]王淮:宋孝宗时任宰相。陈贾:任监察御史,诋毁朱熹为“道学”。《宋史》卷四百二十九《朱熹传》:“时郑丙上疏诋程氏之学以沮熹,淮又擢太府寺丞陈贾为监察御史。贾面对,首论近日搢绅有所谓‘道学’者,大率假名以济伪,愿考察其人,摈弃勿用。盖指熹也。”(页12756-57)

[17]佗胄:指宰相韩佗胄。阉竖:指太监王德谦。《宋史》卷四百二十九《朱熹传》:“始,宁宗之立,韩侂胄自谓有定策功,居中用事。熹忧其害政,数以为言,且约吏部侍郎彭龟年共论之。会龟年出护使客,熹乃上疏斥言左右窃柄之失,在讲筵复申言之。御批云:‘悯卿耆艾,恐难立讲,已除卿宫观。’汝愚袖御笔还上,且谏且拜。内侍王德谦径以御笔付熹,台谏争留,不可。”(页12767)

[18]安东省庵(1622——1701),安东助四郎,立花家家臣,安东连直之孙,安东亲清次子,柳河藩藩学之祖。少年出众,二十岁即为九州著名学者,师从朱舜水。舜水初至日本时,获安东省庵资助,并在安东省庵推荐下成为水户家宾师。安东省庵尊朱舜水为“大恩师”。

[19]宋·王炎午《吾汶稿》卷四《生祭文丞相》:“丞相见执,就义未闻,豪杰之见,固难测识,因与刘尧举对床感怆,共赋嗟惜之。尧举先赋曰:‘天留中子继孤竹,谁向西山饭伯夷。’……仆于国恩为已负,于丞相之德则未报,遂作《生祭丞相文》,以速丞相之死。尧举读之流涕,相与誊录数十本,自贑至洪,于驿途水铺山墙店壁贴之,冀丞相经从一见,虽不自揣量,亦求不负此心耳。”(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0]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语出《论语》第十五《卫灵公篇》: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影印《十三经注疏》本《论语注疏》卷十五,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10月第1版,页2518)

[21]茂叔:指北代著名理学家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道州(今湖南道县)人,相传著有《爱莲说》。

[22]和而不同:语出《论语》第十三《子路篇》: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影印《十三经注疏》本《论语注疏》卷十三,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10月第1版,页2508)

[23]周而不比,语出《论语》第十二《为政篇》: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影印《十三经注疏》本《论语注疏》卷二,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10月第1版,页2462)

[24]廉而不刿,语出《老子》五八章:“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张震点校《老子·庄子!列子》本,长沙:岳麓书社,1989年8月,页14)

(作者工作单位:复旦大学图书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