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墨子新社会之组织法

墨子新社会之组织法

时间:2023-01-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古者民始生未有刑政之时,盖其语,人异义。是以一人则一义,二人则二义,十人则十义。天下之百姓,皆以水火、毒药相亏害。至有馀力,不能以相劳。夫明乎天下之所以乱者,生于无政长,是故选天下之贤良、圣知、辨慧之人,立以为天子,使从事乎一同天下之义。“民约论”虽大成于法国的卢梭,其实发源于英国的霍布士和洛克。自然是人民“立”,人民“使”。

墨子理想中之兼爱社会,其组织法略见于《尚贤》《尚同》两篇。他论社会的起源如下:

古者民始生未有刑政之时,盖其语,人异义。是以一人则一义,二人则二义,十人则十义。其人兹众,其所谓义者亦兹众。是以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故交相非也。是以内者父子、兄弟作怨恶,离散不能相和合。天下之百姓,皆以水火、毒药相亏害。至有馀力,不能以相劳。腐馀财,不以相分。隐匿良道,不以相教。天下之乱,若禽兽然。夫明乎天下之所以乱者,生于无政长,是故选天下之贤良、圣知、辨慧之人,立以为天子,使从事乎一同天下之义。”(《尚同上》)

这种议论,和欧洲初期的“民约论”很相类。“民约论”虽大成于法国的卢梭,其实发源于英国的霍布士和洛克。他们都说:人类未建国以前,人人都是野蛮的自由,漫无限制。不得已聚起来商量,立一个首长,于是乎就产出国家来了。墨子的见解,正和他们一样。他说:“明乎天下之乱生于无政长,故选择贤圣立为天子使从事乎一同。”什么人“明”?自然是人民“明”;什么人“选择”?自然是人民“选择”;什么人“立”?什么人“使”?自然是人民“立”,人民“使”。这种见解,和那说“天生民而立之君”的一派神权起源说,和那说“国之本在家”的一派家族起源说,都不相同。他说:国家是由人民同意所造成,是“民约论”同一立脚点。《经上篇》说:“君臣萌通约也。”正是这个原理。

国家成立之后又怎么样呢?墨子所主张,很有点令我们失望。因为他的结论流于专制。他说:

正长已具,天子发政于天下之百姓,言曰:“闻善而不善,皆以告其上。上之所是,必皆是之。所非,必皆非之。上有过,则规谏之。(《尚同上》)

凡国之万民,上同乎天子,而不敢下比。天子之所是,必亦是之。天子之所非,必亦非之。去而不善言,学天子之善言。去而不善行,学天子之善行。天子者,固天下之仁人也。举天下之万民,以法天子,夫天下何说而不治哉?(《尚同中》)

他的篇名叫做《尚同》,尚即上字,意思是“上同于天子”,老实说,就是叫人民都跟着皇帝走。这种见地,和二千年后霍布士所说,真是不谋而合,霍氏既发明民约的原理,却说民既相约以成国之后,便要各人把自己的自由权抛却,全听君主的指挥,后来卢梭的新民约论,就极力批评这一点的不对。不幸墨子的学说,只到霍氏那一步,还未到卢氏那一步。

但墨子之说,是否和霍布士之说全同,我们还要细考。霍氏一面主张民约,一面又主张君主世袭,自然是鲁莽灭裂的学说。墨子为什么要叫“万民都法天子”?因为“天子是天下的仁人”。为什么说天子就是天下的仁人?因为他是“由万民所选择而立”。既已如此,却有一个紧要问题跟着发生,就是要问君位如何继承?这种选立天子的大典,是初建国时一回行过便了呀?不是永远继续举行?若使一选而不复再选,那么这位“仁人”死后,自然传给他的子孙,能保他的子孙都是“仁人”吗?若是这样,墨子的新社会,一定组织不成。今遍查《墨子》书中,并没有一个字说君位要世袭,但也未尝论及继续选举的方法。但墨家却有一种很奇怪的制度,他们自墨子死后,在全国的“墨者”里头,立了一个墨教总统,叫做“钜子”。所以庄子说他们“以钜子为圣人,皆愿为之尸,冀得为其后世。”(《天下篇》)这位“钜子”,很有点像基督旧教的教皇。我想墨教倘若成功,一定把中国变成“教会政治”。“钜子”就是一国的行政首长。那么,就“墨者”的眼光看来,天子一定是天下的仁人了。

墨子既已主张这种“尚同主义”,自然是主张“贤人政治”了。所以尚贤主义也跟着来。他说:“智者为政乎愚者则治,愚者为政乎智者则乱。”(《尚贤中》)据此看来,近世之“议会多数政治”和“全民政治”,墨子怕都不见得赞成。但当时的贵族世袭政治,他自然是根本反对,更不待言了。

墨子的新社会,可谓之平等而不自由的社会。揣想起来,和现在俄国的劳农政府,很有点相同。劳农政府治下的人民,平等算平等极了,不自由也不自由极了。章太炎很不佩服墨子,他说:墨学若行,一定闹到教会专制,杀人流血。这话虽然太过,但墨子所主张“上之所是,必皆是之;上之所非,必皆非之”却不免干涉思想自由太过,远不如孔子讲的“道并行而不相悖”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一键复制
图片预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