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司马相如与司马迁

司马相如与司马迁

时间:2022-01-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鲁迅评价汉武帝时期的文人说:“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这是鲁迅对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和史学家司马迁的最高评价。鲁迅引《汉书·司马相如传》介绍说:“司马相如字长卿……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以訾为郎,事景帝。”天汉二年,司马迁因李陵降匈奴一事获罪,被罚以宫刑。历代名人对《史记》见仁见智,足以说明其至高价值。

【国学笔记】

★然其专长,终在辞赋,制作虽甚迟缓,而不师故辙,自摅妙才,广博闳丽,卓绝汉代,明王世贞评《子虚》《上林》,以为材极富,辞极丽,运笔极古雅,精神极流动,长沙有其意而无其材,班张潘有其材而无其笔,子云有其笔而不得其精神流动之处云云,其为历代评禛家所倾倒,可谓至矣。

★况发愤著书,意旨自激,其与任安书有云:“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异。”恨为弄臣,寄心楮墨,感身世之戮辱,传畸人于千秋,虽背《春秋》之义,固不失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矣。

品读大师】

鲁迅评价汉武帝时期的文人说:“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这是鲁迅对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和史学家司马迁的最高评价。

司马相如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鲁迅引《汉书·司马相如传》介绍说:“司马相如字长卿……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以訾为郎,事景帝。”在《子虚赋》《天子游猎赋》《大人赋》得到汉武帝赏识后,鲁迅又说:“盖汉兴好楚声,武帝左右亲信,如朱买臣等,多以楚辞进,而相如独变其体,益以玮奇之意,饰以绮丽之辞,句之短长,亦不拘成法,与当时甚不同。故扬雄以为使孔门用赋,则贾谊升堂,相如入室。”这是说司马相如之前的人多以楚辞跻身皇帝身边,到了司马相如,他在创作形式上充分表现出独创性,把诸子问答和游士说辞变成散体赋,不像诗体赋以四言为主,隔句用韵,篇幅短小,散体赋是散韵结合,句式多变,短者三四言,长者九、十言不等。所以鲁迅说其“不师故辙”“独变其体”“与当时甚不同”。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创造。

另外,司马相如在写作方法上不但“益以玮奇之意”,有一个宏伟新奇的意图与想象,而且“饰以绮丽之辞”,使其创作意图形象化。一般地说,这种大赋,除了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思想、宏伟的结构与铺张闳丽的文采之外,还需要有丰富的文字常识,而相如几乎把自己所掌握的字、词汇都用上了,恰好选词造句正是他的专长,鲁迅说他“于小学,则有《凡将篇》”(宋代已佚),而《天子游猎赋》就是典型的富有创造性的虚构夸张、语言雕琢华丽、散韵结合的汉赋之作。所谓“相如入室”,就是说汉赋的最后成功是由他来完成的。他的赋标志着汉赋发展的最高水平,不但丰富了西汉文学艺术园地,而且成为西汉以来赋家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如扬雄的《长杨赋》《甘泉赋》《羽猎赋》,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取式于司马相如的《天子游猎赋》。

司马相如的赋对文坛的影响很大,鲁迅说:“班固以为西蜀自相如游宦京师,而文章冠天下。盖后之扬雄,王褒,李尤,固皆蜀人也。”班固曾在《汉书·地理志》中说:“及司马相如游宦京师诸侯,以文辞显于世,乡党慕循其迹。后有王褒、严遵、扬雄之徒,文章冠天下。”可见司马相如在文坛地位之显赫,不但令乡党倾慕,遵循其汉赋创作轨迹前进,而且带动和培养了一批有造诣的文学后备军,大力推动和发展文学事业,呈现出西蜀文章冠天下的新形势。

我们再来看看“文莫若司马迁”是怎么回事。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鲁迅说他“年十岁诵古文,二十而南游吴会,北涉汶泗(指山东),游邹鲁,过梁楚以归,仕为郎中”,后来接替父亲司马谈的太史令一职。天汉二年,司马迁因李陵降匈奴一事获罪,被罚以宫刑。“被刑后为中书令,因益发愤,据《左氏》《国语》;采《世本》《战国策》;述《楚汉春秋》,终成《史记》一百三十篇,始于黄帝,中述陶唐,而至武帝获白麟止,盖自谓其书所以继《春秋》也。”

鲁迅对《史记》给予了前无古人的崇高评价“虽背《春秋》之义,固不失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矣”。《史记》的观点虽然和《春秋》之义不同,但自古以来,历代名家对它的评价都很高。西汉扬雄曰:“或问《周官》,曰:‘立事。’《左氏》,曰:‘品藻。’太史迁,曰:‘实录。’”(《法言重黎篇》)又曰:“《淮南》说之用,不如《太史公》之用也。《太史公》,圣人将有所取焉;《淮南》鲜取焉尔。必也儒乎!乍出乍人,《淮南》也。文丽用寡,长卿也。多爱不忍,子长也。仲尼多爱,爱义也;子长多爱,爱奇也。”(《法言·君子篇》)班固虽然对《史记》有批评,但也同意刘向、扬雄的观点:“自刘向、扬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理;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见《汉书·司马迁传》)历代名人对《史记》见仁见智,足以说明其至高价值。

鲁迅还引用过茅坤的一段读后感来说明《史记》的感人效果,茅坤说:“读游侠传即欲轻生,读屈原、贾谊传即欲流涕,读庄周、鲁仲连传即欲遗世,读李广传即欲立斗,读石建传即欲俯躬,读信陵、平原君传即欲养士”。鲁迅认为《史记》之所以能达到如此高的文学水平,是因为“惟不拘于史法,不囿于字句,发于情,肆于心而为文”。事实上,司马迁不但博学多闻,经验丰富,才思敏捷,而且不为过去的史法所禁锢,大胆地易编年为传记,富有独创精神,加上他思维清晰,善于阐明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理,文直事核,美而不恶”,最终留下史家绝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