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一口吞尽西江水

一口吞尽西江水

时间:2022-01-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善知识,欲入甚深法界及般若三昧者,须修般若行,持诵《金刚般若经》即得见性。若大乘人,若最上乘人,闻说《金刚经》,心开悟解,故知本性自有般若之智。犹如大云覆盖于日,不得风吹,日光不现。善知识,内外不住,来去自由,能除执心,通达无碍,能修此行,与《般若经》本无差别。“无念”,才能“于一切法,不取不舍”。许多人对此公案不解,明明问什么是佛,与西江水有什么关系呢?

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一般若生八万四千智慧。何以故?为世人有八万四千尘劳。若无尘劳,智慧常现,不离自性。悟此法者,即是无念,无忆无著,不起诳妄。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观照,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见性成佛道。善知识,欲入甚深法界及般若三昧者,须修般若行,持诵《金刚般若经》即得见性。当知此经功德无量无边,经中分明赞叹,莫能具说。此法门是最上乘,为大智人说,为上根人说。小根小智人闻,心生不信,何以故?譬如天龙下雨于阎浮提,城邑聚落悉皆漂流,如漂草叶;若雨大海,不增不减。若大乘人,若最上乘人,闻说《金刚经》,心开悟解,故知本性自有般若之智。自用智慧,常观照故,不假文字。譬如雨水,不从无有,元是龙能兴致,令一切众生,一切草木,有情无情,悉皆蒙润。百川众流,却入大海,合为一体。众生本性般若之智,亦复如是。善知识,小根之人闻此顿教,犹如草木,根性小者,若被大雨,悉皆自倒,不能增长,小根之人,亦复如是。元有般若之智,与大智人更无差别,因何闻法不自开悟?缘邪见障重,烦恼根深。犹如大云覆盖于日,不得风吹,日光不现。般若之智亦无大小,为一切众生自心迷悟不同。迷心外见,修行觅佛,未悟自性,即是小根。若开悟顿教,不执外修,但于自心常起正见,烦恼尘劳,常不能染,即是见性。善知识,内外不住,来去自由,能除执心,通达无碍,能修此行,与《般若经》本无差别。

这一段文义明白,加上我们上面所作的阐述,大家理解并不困难。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是区别“无念”与前面说的“著空”、“无记空”,不能把这两者混为一谈。

烦恼和智慧从本体上来讲是没有差别的,你若能“智慧常现,不离自性”,把尘劳转过来就是智慧。用智慧观照一切法空,没有什么可执著的,这样烦恼就失去了依托、这样的境界中自然是无念。要知道,这个无念,里面是活泼泼的,不是空空荡荡什么都没有的顽空,里面是“智慧常现”、“不起诳妄”的。而“著空”、“无记空”本身就是妄念——里面没有智慧,一潭死水,却自认为得了涅槃。

再说一下,六祖这里所说的“无念”,不是百不思、百不想,而是清净常流的一念,“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一念,没有执著的一念,是“一切即一,一即一切”的一念,是万法之源的一念。不然,悟来悟去,悟成了石头土块,岂不是笑话。所以六祖大师和许多祖师们提持的这个“无念”,是开悟后的一种高级境界,绝不是什么念头都不起了,不用了。没有念头还了得,这个社会文明从哪儿来的呢?三藏十二部从哪里来的呢?八万四千法门从哪儿来的呢?如果都百不思、百不想了,我们还能在这儿聚会吗?

“无念”,才能“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它本身就是一切法了,又怎么会取舍呢?正如我们对自己的身体,你是取头呢?还是取脚呢?要眼睛呢?还是要耳朵呢?这是不可能的,这些都是我们自己,用不着你去要,当然也不可能舍。“一切万法不离自性”,自性怎么会对它们取舍呢?一有取舍,便是小道,便陷入了相对之中。明白了这个道理,“如此修行,定成佛道,变三毒为戒定慧”。六祖的法真是太妙了。

六祖这里讲“上根”、“小根”之类的话怎么理解呢?般若自性本无差别,为什么又有迷悟的不同呢?这就需要好好谈一谈了。《法华经》里有个故事,如来要说法了,说法前如来说:我过去讲的法都是对小根小器的人讲的,今天要重开大法。佛说完后,下面就有五百罗汉退席。然后佛又说:那是当然的,他们有他们的根器,只有那么大,给他们少倒点水还可以,若把全部的海水倒给他们,他们就受不了了。讲《法华经》、《金刚经》等大乘经典,就等于把全部海水——佛性给你,你要是见了性的人,那好办,全部海水都可以一口吞尽。唐代庞居士去见马祖,他问什么是佛?马祖说:等你一口吞尽西江水,我就告诉你。许多人对此公案不解,明明问什么是佛,与西江水有什么关系呢?明白了以上的道理,你才会知道祖师们在这上面机锋的所指。

佛教的修行讲究人的根器,因根器的不同,而相应设立种种的法,一般把根器分为上中下三种。禅宗是为上根利器,也就是大智慧人开设的法门,所以六祖说:“此法门为最上乘,为大乘人说,为上根人说。”为什么不为小根人说呢?因为“小根、小智人闻,心生不信”。譬如我们对一般人讲,说成佛很不容易,若成了佛,就有三身四智,五眼六通、智慧圆融、神通广大,大家都会羡慕。如果对他说,你就是佛,你的烦恼就是菩提,那就把他吓跑了,谁敢相信呢?这些人一身的烦恼,一肚皮的苦水,连一点小安乐处都没有见过,给他说本来是佛,的确很少有人相信的。

但是必须明白,所谓小根小器也是对众生的一种教育方法。谁愿意承认自己是小根小器呢?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在这上面是没有大小高低之分的,一切众生都绝对平等。你相信就是上根大器,小根小器也是大根大器;若不相信就是小根小器,大根大器也是小根小器。所以不能把这一句话看死了,但的确有那么一些人信不过。信不过也没有关系,你可以去修其他的法嘛,佛教里的法多得很,八万四千法门,你挑你认为合适的修就行了。但六祖这里提持禅宗,不得不强调禅宗的特点。

四川的圆悟克勤是宋代的著名禅师,大慧杲参了一辈子的禅,后来在圆悟手下开悟。大慧杲开悟后对圆悟说:开悟真是太难了,以这种尺度来衡量许多师兄弟,我认为他们不像是那么回事啊!你老人家怎么都印可了他们呢!圆悟说:我的禅如大海一样,若用小勺小钵来取,也不能说取的不是海水,但也未必全部都承受了。我倾全部海水给他若能受,他就有海量的根器。这公案的意思与六祖这里的道理相近,要接受大的东西,必须有大的量。人人都有佛性,佛性就是无量,所以不要把自己看得太渺小。另外,一滴水和大海水在质上也是没有区别的,都是水嘛,能在这里转身,大根大器与小根小器还有什么不同呢?大家好好在这上面参上一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