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辞赋与其他文体的区别

辞赋与其他文体的区别

时间:2022-01-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辞赋与诗歌的混淆主要体现在与八句以上的歌行体古风诗上。而这种十句二十句以上的歌行体古风诗句式较为整齐,多为七言句或五言句。文赋是中唐以后随着古文运动的兴起,受其影响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散文化辞赋体裁。前者一般被当作文赋的典范作品,后者一般被当作文言散文的典范作品。

由于辞赋写作较之诗词难,历来创作的人不多,更由于五四运动以来辞赋被冷落,被束之高阁,辞赋知识普及不广,很多人不了解辞赋的有关知识,经常将辞赋与格律诗词、文言散文混淆。笔者在七八年前编辑《当代黔人咏黔辞赋集》的过程中,就收到不少将诗歌作品当作辞赋寄来的稿子。下面这篇作品就是比较典型的例子:

例一:

清水江赋(节选)

呜呼!

清江之水梦中来,恍似九天霓彩开。穿破九千八百障,杉乡深处筑禅台。云横苗岭光透彻,莽莽云山清辉泻。澹澹清流注麻哈,千回百转萦香麝。原林苍莽听蝉鸣,夜半中天闻鹤声。清澈潺湲凭鲤跃,藓苔滑过路千程。春来江畔春光淼,鱼上浅枝嬉翠鸟。风摇水动钓垂舟,潋滟清流滋慧草。架上鸬鹚任雨飞,蓑翁船动不思归。晨曦暮霭炊烟直,犹在江心享翠微。吊脚木楼排两岸,香枫翠柏相为伴。不知排木放何方,望目遥遥方寸乱。江月孤单照木楼,笙歌袅袅顺江流。美人靠上织珍绣,米酒氤氲寄远愁。寄罢乡愁情永在,江流宛转流天外。江岸橘园笼晴纱,清香拂遍苗侗寨。西山日落渐黄昏,暮鼓声声最动魂。不是江心人去晚,月华正照夜归人。悠悠荡荡入施洞注二,听取船歌江上唪。谁驾龙舟祭祖先,年年岁岁总相共?……

呜呼——

我今歌罢清江赋,流水行云无限路。莫道前途甚多艰,风光依旧

如霞翥。此情眷眷心头栽,恰似山花四季开。浩浩清江奔万里,如歌如颂梦中来。

作品模仿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写法,通体都是七言句,写得不错,文辞也好,但却属于歌行体的七言古风诗,非辞赋,作者却将它当作辞赋。还有的甚至写了一首七言八句的古风诗,标题冠以“××赋”“××感赋”便认为是辞赋了。这的确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而辞赋中的文体赋与散体大赋和文言散文则更容易混淆,因为这两种辞赋中有骈文的句式,又有散文的句式,亦骈亦散,且不讲究押韵,因此,更有不少作者将自己用文言写就的散文作品当作辞赋作品。如下面两篇作品,也是这方面较为典型的例子:

例二:

播州凤凰楼记(节选)

戊子冬月,有教师五人,同登凤凰山。见新建之凤凰楼,并见群贤有诗赋嵌刻其上,余亦有感于兹,不揣浅陋,诚自作文以记之:

昆仑之余绪,界娄山之雄姿,播州出焉。凤凰山坐落于城之正中,南视青龙山而立,似飞凤之双翼。湘江河蜿蜒东去,如翠玉镶嵌播州城中,凤凰山披戴新旧两城,四十万户人家开锦户,川渝经济此入黔。山明水秀,地灵人杰,此乃播州之形胜矣。

……

既明此理,同游五老抚掌而乐,舞蹈而归。

例三:

铜鼓赋(节选)

夜郎古境,凡鼓有三。曰铜鼓;曰木鼓;曰花鼓。花鼓以木为腰,牛皮绷就,游戏击之,民以为乐。木鼓纯木琢就,古战时军中必备之励器。唯铜鼓为尊,逢大典方可敬而击之。

……

传铜鼓以太阳神之灵魂铸就,乃苗民众之精气所聚,故可斗邪魔,壮正气,俱生命。

壮哉!铜鼓。雄哉!铜鼓。灵哉!铜鼓。

作为文言作品,上两例写得也是很有才华的,但均属于文言散文。例二模仿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文中虽也有对仗的骈偶句,但为数不多。总体上散句多于骈句,读之感到散文成分多于辞赋成分,因此仍属于游记性文言抒情散文。例三更是一篇典型的文言作品,在标题上冠以《××赋》便认为是一篇赋了。

由此可见,辞赋中的文赋与散体大赋和散文极易混淆。

下面便着重谈谈辞赋与诗歌、与文言散文的区别。

一、辞赋与诗歌的区别

由于辞赋篇幅较长,诗歌中那种七言或五言一句,一共八句的律诗或古风诗不会与辞赋产生混淆,即使它们标题上冠以了“××赋”“××感赋”,人们也不会将它们当作辞赋。

辞赋与诗歌的混淆主要体现在与八句以上的歌行体古风诗上。因为这种歌行体诗歌,特别是二十句以上的较长的歌行体诗歌,它们的句式多数整齐,以五言或七言为主,时常有对仗句式出现,排列上往往又可像散文那样不分行地横排,因此就有人容易将自己写的这种形式的古风诗当作辞赋。如上面所举《清水江赋》。

其实,辞赋与这种古风诗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① 辞赋的句式长短不一,互相交错。② 多为四六句式的骈偶句、排比句。而这种十句二十句以上的歌行体古风诗句式较为整齐,多为七言句或五言句。如上面的《清水江赋》,自始至终都是七言一句,无骈偶句式。即使它是像散文一样地横排,一眼也可看出它不是辞赋。

二、辞赋与文言散文的区别

辞赋与文言散文的混淆主要体现在汉代的散体大赋及文赋与文言散文上。

(一)散体大赋和文言散文的区别

1. 相 同

散体大赋是汉武帝时期出现的一种以描写新兴都邑的繁荣、宫室苑囿的富丽以及皇室贵族盛大的田猎活动为主要内容的辞赋体裁。散体大赋的开头和结尾常以问答形式出现,只有中间渲染铺写景物、人物、事件部分才多使用对偶句、排比句、骈体句。在押韵上也比较灵活宽松,常有不押韵的句式夹杂在其中,再加上古今音韵的差别,使人读起来感觉到似乎不押韵。而由于古人在书面语中也讲究韵律的整齐,讲究两两相对,因此在古代文言散文中,也常常出现对偶句、排比句等整齐的句式。二者互相一综合,便产生了容易混淆的情况。

2. 区 别

(1)在押韵上,散体大赋的押韵虽较灵活、宽泛,但还是看得出其中大多数句子是押韵的。文言散文则基本不押韵。

(2)在句式上,散体大赋虽然多以问答形式出现,但涉及描写、渲染、叙述、议论的内容,主要还是以形式整齐的排比句、对偶句、骈偶句进行表述。因此,散体大赋中虽有散句,但仍以骈句为主,而文言散文则以散句为主,散句多于骈句,句式参差错落。虽也有对偶句、排比句,但占少数。

(二)文赋与文言散文的区别

1. 相 同

文赋是中唐以后随着古文运动的兴起,受其影响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散文化辞赋体裁。它在句式上亦骈亦散,骈句散句相间,押韵上也比较灵活宽松,因此更容易与文言散文相混淆。

2. 区 别

主要是看有无押韵现象。文赋虽然在句式上亦骈亦散,骈句散句相间,押韵上也比较灵活宽松,但绝无不押韵的文赋。有的押几韵,有的押十几韵,只是押韵的方式比较随意,有两句一韵、句内互押的。如欧阳修的《秋声赋》:“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凛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有隔句一韵,句与句之间相押的。不管以什么方式押韵,都是一定要押韵的。如苏轼的《前赤壁赋》:“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如通篇无押韵的现象,就绝不是文赋,只能是文言散文。读者可以比较苏轼的《前赤壁赋》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仔细体会一下其中的不同。前者一般被当作文赋的典范作品,后者一般被当作文言散文的典范作品。限于篇幅,这里就不再引录原文了。

正因为散体大赋、文赋与游记性、抒情性文言散文之间很容易混淆,它们之间的区别很难说清,因此笔者主张,现代人写作辞赋时最好写作骚体赋或押韵的骈赋,尽量少写散体大赋和文赋。一定要写,则要注意多用骈偶句式和尽量押韵。

至于辞赋的创作,我们放到《创作篇》中再作详细叙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