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典故与中华饮食文化

典故与中华饮食文化

时间:2022-01-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在崇尚 “民以食为天”的中华民族饮食文化中,与饮食行为有关的典故词语很多。这些典故词语,蕴涵“民以食为天”的饮食文化,如果不了解中华文化,则无法理解这些典故词语的内涵。杜康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 “酿酒始祖”,《说文解字》载杜康始作秫酒。据民间传说和历史资料记载,杜康又名少康,夏朝人,是夏朝的第五位国王。后因以“阮氏酒”为与家人共集畅饮之典。为了这份适意,张季鹰辞官归故里。

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在崇尚 “民以食为天”的中华民族饮食文化中,与饮食行为有关的典故词语很多。这些典故词语,蕴涵“民以食为天”的饮食文化,如果不了解中华文化,则无法理解这些典故词语的内涵。

1.“杜康”的典故

杜康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 “酿酒始祖”,《说文解字》载杜康始作秫酒。据民间传说和历史资料记载,杜康又名少康,夏朝人,是夏朝的第五位国王。相传杜康是酒的发明者,因此后世将杜康尊为酒神,制酒业则奉杜康为祖师爷。《尚书·酒诰》孔颖达疏引汉应劭《世本》:“杜康造酒”。后世因以 “杜康”借指酒。三国时曹操写有著名的 《短歌行》,其中有言:“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高度赞扬了杜康酒的美妙功效。

2.“阮氏酒”的典故

典故出于《晋书·阮咸传》:诸阮皆饮酒,咸至,宗人间共集,不复用杯觞斟酌,以大盆盛酒,圆坐相向,大酌更饮。后因以“阮氏酒”为与家人共集畅饮之典。《三国志·魏书》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籍以世多故,禄仕而已,闻步兵校尉缺,厨多美酒,营人善酿酒,求为校尉,遂纵酒昏酣,遗落世事。”后世因以“步兵酒”“步兵厨”借指美酒、酿酒之所。

3.“一饮三百杯”的典故

典故出于《世说新语·文学》“郑玄在马融门下”刘孝标注引《郑玄别传》:袁绍辟玄,及去,饯之城东,欲玄必醉,会者三百余人,皆离席奉觞,自旦及莫,饮三百余杯,而温克终日无怠。

估计郑玄当时饮了三百多杯,后谓痛饮为一饮三百杯。李白《将进酒》中写道:“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4.“兰亭会”典故

典故出于晋朝王羲之 《兰亭集序》: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晋代王羲之、谢安、孙绰等贵族高官42人在会稽郡山阴县(今绍兴越城区)兰亭聚会宴咏,晋唐后绍兴屡有举办兰亭盛会,后以“兰亭宴”“兰亭会”“会稽风流”“山阴豪逸”“山阴游”“兰亭修禊”等统称高朋聚首,饮宴游乐;或称群贤高会,儒雅风流。

5.“鲈鱼脍”典故

典故出于《世说新语·识鉴》,西晋的张季鹰在洛阳做官时,看到秋风起,忽然想到吴中老家莼菜羹和鲈鱼脍的味道,叹息道:“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这里的适意,就是从心所欲,率性而为。为了这份适意,张季鹰辞官归故里。于是便有了思乡赋归的典故“鲈鱼脍”。

6.“千里莼羹”典故

典故出于《世说新语·言语》,说晋代陆机去拜谒王济,王济正有几斛羊酪放在那里,指给陆机看,问:“你们东吴有什么可与之相比?”陆机答道:“有千里湖的莼羹菜,还不必下盐和豆豉。”后以此词形容家乡风味。

7.“南橘北枳”典故

典故出于《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原意是指生长在淮南的橘树,移栽到淮北来种植就会变为枳树,比喻同一物种会因环境的不同发生异变,后人多用来比喻环境对人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