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孔子说话时无意间说了句脏话

孔子说话时无意间说了句脏话

时间:2022-01-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雍也第六·三章》

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雍也第六·五章》

子华(公西赤,擅长外交)要到齐国去出差,冉求(擅长理财,时为孔子家宰,帮孔子理财)替他的老娘向孔子支借粮食。孔子说,给她一釜(六斗四升,合今30多斤,差不多是一个月的口粮)就可以了。冉求嫌不够,请求再多给一些。孔子说,那就再加一庾(二斗四升)吧。但冉求却一下子给了她五秉(一秉合一百六十斗,差不多800斤),比孔子批准的数量要大得多。

原思做孔子家臣时,孔子支付给他九百斗粮食的俸禄,但他却推辞着不要。孔子说,别这样了,如果自家用不着,也可以分给你的乡里乡亲啊!

都是学生,都是给粮食,为什么孔子的态度完全不一样?因为孔子主张“君子周急不继富”。“周急”,指周济穷困廹急,是确实需要;“继富”,指继富足之余,并非缺其不可。用现在话来说,就是与其给不太需要的人锦上添花,不如给当急紧缺的人雪中送炭。子华不是个穷人,仅从这次出差看,“乘肥马,衣轻裘”,肥马驾车,华服着身,相当阔气。而原思的境况却并不怎么样,李零先生考证说,战国秦汉时期的古书,经常拿他和子贡作对比,子贡是孔门中最阔绰的学生,他正好相反,是个穷困潦倒的人。

冉求为什么要在孔子那里给子华的母亲支借粮食,不得而知。但既然冉求能有这个要求,肯定有他的道理。孔子答应给粮,但数量不大,很大程度上考虑的是道义和礼数,并不是子华老娘真的没有东西吃。所以,冉求多给了那么多,孔子就有点不高兴。但原思不一样,他穷,却穷得很有气节,孔子给他九百斗粮食,他觉得太多了。孔子说,拿回去吧。也许是原思的俸禄当值这么多粮,也许是有意多给了原思。孔子说给原思的话,总让我想起老家里我的那些敦厚仁善的长者,温暖而人性

有一个故事,说有位书生,家贫如洗。为赶考的盘缠向亲友借贷,却没有人搭理他,只好沿途乞讨去赴考。没想到一举高中,衣锦还乡。乡里邻人纷纷前来庆贺,亲友更是迎奉不迭,巴结之声不绝于耳。书生感慨万千,写了一副对联:“回忆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焦枯,贫无一寸铁,赊不得,借不得,虽有八亲九戚,谁肯雪中送炭;侥幸今年,科举一二三场内,文章皆合式,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真是一幕好戏。

2001年3月7日李瑞环同志在参加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天津代表团讨论时讲道:“为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要在于察其疾苦。执政的要领是把困难的人安排好,稳住群众。稳住人心,稳住全局的关键是稳住最困难的那部分人。各级干部要牢记党和政府的宗旨,多想些群众的冷暖。少想些个人的‘政绩’;多搞些‘雪中送炭’,少搞些‘锦上添花’。”这些话,依然令人警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