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最先被主流媒体接纳的“新诗潮”诗篇

最先被主流媒体接纳的“新诗潮”诗篇

时间:2022-0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回答》改定于1976年清明前后,初刊于民刊《今天》创刊号,后作为第一首公开发表的“朦胧诗”,刊载于《诗刊》1979年第三期。帮助北岛公开发表此诗的是诗人邵燕祥先生。《回答》一经中国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诗刊》发表,就在中国人民大众中间引起了巨大的震撼,也自然成为那个时代最著名的诗作之一。

中国最先被主流媒体接纳的“新诗潮”诗篇,是当代诗人北岛的《回答》。

《回答》改定于1976年清明前后,初刊于民刊《今天》创刊号(1978年12月23日),后作为第一首公开发表的“朦胧诗”,刊载于《诗刊》1979年第三期。

很多人认为这首诗写于1976年4月,是对“天安门事件”作出的反应。但北岛当年老友齐简(即史保嘉)在《诗的往事》一文里指出,《回答》的初稿写在1973年3月15日,最初的名字是《告诉你吧,世界》,后经多次修改,才成了我们而今看到的样子。

北岛通过《回答》,对那个变异社会表示了怀疑和否定。诗人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对民族的忧患意识,面对黑暗和荒谬,以挑战者的身份发出“我不相信”的回答;与此同时,在挑战和摧毁现存世界的声音背后,诗人从历史和未来之中捕捉到希望和“转机”,《回答》一诗显示了北岛深沉、冷峻和凝重的艺术风格和较强的现代主义特征。

北岛是带着对“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的强烈的否定倾向进入诗坛的。他在小说《波动》里曾借主人公说过这样的话:“我喜欢诗,过去喜欢它美丽的一面,现在却喜欢它鞭挞生活和刺人心肠的一面。”诗人已经从顶礼膜拜、盲从苟合、随波逐流的状态中挣脱出来,他以怀疑、指控的态势切入与之格格不入的现实,表达他对生活的决绝的批判、否定和毫不妥协的反抗。他的诗集中地表现了一代人所特有的悲愤和沉思。

总之,《回答》反映了整整一代青年觉醒的心声,是与已逝的一个历史时代彻底告别的“宣言书”。帮助北岛公开发表此诗的是诗人邵燕祥先生。北岛自己这样回忆:“第一期《今天》出版后,我送给邵燕祥一本。他很喜欢《回答》,还有舒婷的《致橡树》,问我能不能把它们发在《诗刊》上,我说当然可以,他就在1979年《诗刊》三月号发表了《回答》,四月号发表了《致橡树》。《诗刊》当时的发行量有上百万份,这两首诗广为流传,造成全国性影响。”《回答》一经中国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诗刊》发表,就在中国人民大众中间引起了巨大的震撼,也自然成为那个时代最著名的诗作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