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最早表现工农抗日斗争的长诗

最早表现工农抗日斗争的长诗

时间:2022-0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最早表现工农抗日斗争的长诗,是柯仲平作于1938年的两首叙事长诗《边区自卫军》和《平汉路工人破坏大队的产生》。新中国成立后,历任西北军政委员会文教委员会副主任兼西北艺术学院院长,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边区自卫军》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诗的形式正面反映农民抗日斗争的长篇叙事作品,是作者在抗战时期创作的具有代表性的优秀诗篇。

中国最早表现工农抗日斗争的长诗,是柯仲平作于1938年的两首叙事长诗《边区自卫军》和《平汉路工人破坏大队的产生》。

柯仲平(1902—1964),原名柯维翰。云南宝宁(今云南广南)人。北京政法大学肄业。1926年到上海,在创造社出版部、狂飙社出版部工作,并在建设大学任教。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上海工人纠察队总部秘书、联合会纠察部秘书。1937年到延安,参与倡导街头诗。曾任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团长,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副主任、主任。新中国成立后,历任西北军政委员会文教委员会副主任兼西北艺术学院院长,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边区自卫军》写于1938年五一节前夜,原载延安《解放》周刊6月的第四十一、第四十二期,后由战时知识社于10月出版,收入长篇叙事诗《边区自卫军》及短诗《游击队像猫头鹰》。《边区自卫军》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诗的形式正面反映农民抗日斗争的长篇叙事作品,是作者在抗战时期创作的具有代表性的优秀诗篇。全诗共九百余行,分为四章,叙写边区农民武装捕捉汉奸的故事,成功地塑造了自卫军战士韩娃和八路军李排长机智、勇猛、纯朴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他们在战斗中不断成长的过程。诗人并以深情的笔触,描述了欢快的边区生活,表现出对人民战争必胜的信心。长诗采用民间唱本、俗曲的形式,并吸收群众语言和日常用语的长处,因此通俗易懂,风格朴素,便于朗诵。这是作者进行大众化诗歌创作的第一部叙事长诗。作品在诗歌朗诵会上受到毛泽东的称赞。何其芳在《论文学上的民族形式》一文中肯定这首长诗利用旧形式表现现实题材的成绩,同时也指出其存在着“不和谐,不统一”的缺点。

《平汉路工人破坏大队的产生》原载延安《文艺战线》1939年2月、3月第一卷第一、第二期。1940年6月由读书生活社出版,为“大众艺术丛书”之一。

《平汉路工人破坏大队的产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诗的形式正面反映工人抗日斗争的长篇叙事作品。这是作者最初构思中作品的第一章,原计划再写四章,后来没有续写。这一章分为六部分,叙写平汉路上郑州铁路工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故事,成功地塑造了李阿根这一工人领袖的形象,也描写了勇敢坚定、富于牺牲精神的小黑炭,倔强、爽朗、热情的麻子,俏皮、油滑的王小五,自傲自尊、干练老成、深明大义的老刘等人物。在表现手法上,作者借鉴唱本、俗曲等民间文艺形式,把群众口语、俗语写入诗中,通俗易懂,既可朗诵,又可吟唱。何其芳在《论文学上的民族形式》一文中肯定长诗民族化、大众化的成绩,同时也指出其描写过多,故事进展缓慢及语言不够和谐统一的缺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