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白体作家范围分歧与论者思考

白体作家范围分歧与论者思考

时间:2022-0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宋初白体诗作家的具体人数难以详考,笔者结合前贤将宋初白体诗作家略分为典型作家、一般作家及阶段学白三部分。阶段学白者主要是指诗歌存在白体成分的作家,其中有早年诗歌学白,后来参与西昆酬唱的,如李宗谔、丁谓、张咏;也有早年诗风近白,后以晚唐体出现在诗坛上的,如魏野;另以释智圆、释延寿、释遇安等为例,对宋初僧人的白体诗歌创作也作一定的考察;最后以陈抟、朱贞白、种放为例对宋初隐士们的白体诗歌创作略作考察。

(一)对宋初白体诗代表作家范围的分歧

关于宋初白体诗的代表作家,在北宋就有零星的记载,欧阳修在《六一诗话》中说:“陈舍人从易,当时文方盛之际,独以醇儒古学见称,其诗多类白乐天。”[130]又说:“仁宗朝有数达官,以诗知名,常慕白乐天体,故其语多得于容易。”其中的“仁宗朝有数达官”,虽然欧阳修没有明确指出他们是谁,但应指由白体入昆体的杨亿、舒雅、刁衎、张咏、晁迥、李维、李宗谔等人。《温公续诗话》说魏野“其诗效白乐天体”。[131]吴处厚说:“昉(李昉)诗务浅切,效白乐天体,晚年与参政李公至为唱和友,而李公诗格亦相类,今世传《二李唱和集》是也。”[132]宋末方回在《送罗寿可诗序》中说“白体如李文正、徐常侍昆仲、王元之、王汉谋”,其说影响十分深远。宋元及以后关于类似学白居易诗文的记载甚多,但其特点都是就单篇诗文而作的评论,系统的阐释则不多见。

张海鸥先生把宋初白体诗人群体的范围大大扩大,甚至认为仁宗朝“西昆体”诗人中的杨亿、舒雅、刁衎、张咏、晁迥、李维、李宗谔、张秉早年都有学白的经历,并认为欧阳修所说的“仁宗朝有数达官,以诗知名,常慕白乐天体,故其语多得于容易”,就是指这些诗人。[133]这种见解开拓了我们的学术视野。

陈元锋先生认为宋初馆阁文臣中翰林学士的绝大多数都是宋初白体诗人群体成员,他说:“一个显而易见的现象是,从李昉、徐铉到宋白、苏易简、王禹偁,太宗朝翰林学士几乎由清一色的‘白体’诗人担当。”[134]仅仅太宗朝,就列出17学士(直学士)的白体诗人名单,为人们提供了新的探索空间。

总之,经过学界前辈的辛勤耕耘,宋初白体诗人群体逐渐走向丰富与清晰,但与宋人蔡居厚所说“国初沿袭五代之余,士大夫皆宗白乐天诗”,[135]尚有不少差距,其中肯定还有可以补充的空间。

(二)论者对宋初白体诗作家之思考

宋初白体诗作家的具体人数难以详考,笔者结合前贤将宋初白体诗作家略分为典型作家、一般作家及阶段学白三部分。

典型作家以时间为序依次为:徐铉、李昉、李至、晁迥、田锡、王禹偁,后文将设专章给予较全面的梳理,以展现宋初白体诗演进的历程。

一般作家数量较多,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隐士走吏。本文重点考察宋初太祖、太宗、真宗及其三朝文学地位较高的翰林学士,诸如陶穀、窦仪、窦俨、王著、卢多逊、汤悦、李建中、苏易简、钱易的白体诗歌创作。同时,对政治地位不太高却较有诗名的杨徽之、郑文宝、杨备进行考述,以期对宋初白体诗的创作概貌有整体性的理解。

阶段学白者主要是指诗歌存在白体成分的作家,其中有早年诗歌学白,后来参与西昆酬唱的,如李宗谔、丁谓、张咏;也有早年诗风近白,后以晚唐体出现在诗坛上的,如魏野;另以释智圆、释延寿、释遇安等为例,对宋初僧人的白体诗歌创作也作一定的考察;最后以陈抟、朱贞白、种放为例对宋初隐士们的白体诗歌创作略作考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