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褒姒灭周〔〕

褒姒灭周〔〕

时间:2022-0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褒姒亡周的神话则通过谱属叙事的样式,表达了“天之生此久矣”的天命史观,也就是将国家兴亡归因于渺茫难测的天意。还有一桩奇特的是,这童妾在厉王末年怀孕,而宣王时生下褒姒。童妾七岁怀孕,到五十六岁才生下褒姒,褒姒在母腹中整整待了五十年。褒姒神话是三代以来女色亡国故事的一个总结,也是此类叙事的一个高峰。该书保留了诸如“绝地天通”“褒姒灭周”“鲧化黄熊”等重要的神话。

桓公〔2〕为司徒,甚得周众与东土之人,问于史伯曰:“王室多故,余惧

及焉,其何所可以逃死?”史伯对曰:“王室将卑,戎、狄必昌,不可偪〔3〕也。……且宣王之时有童谣曰:‘檿弧箕服,实亡周国。’于是宣王闻之,有

夫妇鬻〔4〕是器,王使执而戮〔5〕之。府之小妾生女而非王子也,惧而弃之。此

人也收以奔褒〔6〕。天之命此久矣,其又何可为乎?

《训语》〔7〕有之曰:‘夏之衰也,褒人之神,化为二龙,以同〔8〕于王庭,而言曰:余,褒之二君也。夏后卜:杀之与去之与止之,莫吉〔9〕。卜请其漦〔10〕而藏之,吉。乃布币焉〔11〕,而策告之。龙亡而漦在,椟而藏之,传郊之〔12〕。及殷、周莫之发也。及厉王之末,发而观之,漦流于庭,不可除也。王使妇人不帏而噪之〔13〕,化为玄鼋〔14〕,以入于王府。府之童妾未既龀而遭之,既笄〔15〕而孕,当宣王而生。不夫而育,故惧而弃之。为弧服者方戮在路,夫妇哀其夜号也,而取之以逸,逃于褒。褒人褒姁〔16〕有狱,而以为入于王〔17〕。王遂置〔18〕之,而嬖〔19〕是女也,使至于为后,而生伯服。

天之生此久矣,其为毒也大矣,将俟淫德而加之焉〔20〕。毒之酋腊〔21〕者,其杀也滋速。申、缯〔22〕、西戎方强,王室方骚〔23〕,将以纵欲,不亦难乎?王欲杀太子以成伯服,必求之申,申人弗畀,必伐之。若伐申而缯与西戎会以伐周,周不守矣!缯与西戎方将德申,申、吕方强,其隩爱〔24〕太子亦必可知也,王师若在,其救之亦必然矣。王心怒矣,虢公〔25〕从矣,凡周存亡,不三稔〔26〕矣!君若欲避其难,其速归所矣,时至而求用〔27〕,恐无及也!’”(《国语〔28〕·郑语》)

【注释】

〔1〕褒姒灭周是一篇典型的女色亡国神话,经传叙事不止一次重复类似的话题(比如,《尚书·牧誓》《小雅·正月》及《十月之交》等),而夏商周三代灭亡都与淫妃惑主有关,从而成为一个典型的神话主题。《晋语一》载史苏对里克之词:

有男戎必有女戎……昔夏桀伐有施,有施人以妹喜女焉,妹喜有宠,于是乎与伊尹比而亡夏。殷辛伐有苏,有苏氏以妲已女焉,妲已有宠,于是乎与胶鬲比而亡殷。周幽王伐有褒,有褒人以褒姒女焉,于是乎与虢石甫比,逐太子宜臼……于是乎周亡。

按照史苏的观念,晋献公伐骊戎和三代有相似之处,“乱必自女戎,三代皆然”,而国家之所以灭亡,原因在于“天强其毒,民疾其态,其乱生哉!……好其色,必受之情,彼得其情,必厚其欲,从其恶心,必败国,且深乱。”也就是说,上天让君主更加荒淫无耻,而人民更加憎恶君主的行为。君主偏偏好色,接受宠妃的意见,从而答应她的一切请求,哪怕是邪恶的要求,这自然会导致国家的败亡。褒姒亡周的神话则通过谱属叙事的样式,表达了“天之生此久矣”的天命史观,也就是将国家兴亡归因于渺茫难测的天意。屈原《天问》问曰:“周幽谁诛,焉得夫褒姒?”到底是谁诛灭了周幽王,得到褒姒对他有什么好处吗?诗行背后也带有对天命的惶惑色彩。

褒姒的出身就很奇异,她是童妾碰触到龙漦所化的玄鼋而生,这是感生神话的一个奇异变体。还有一桩奇特的是,这童妾在厉王末年怀孕,而宣王时生下褒姒。《帝王世纪》说幽王三年褒姒十四岁,据此上推十四年,褒姒生年为宣王三十六年,上距厉王之末(即流于彘)有五十年之久。童妾七岁怀孕,到五十六岁才生下褒姒,褒姒在母腹中整整待了五十年。可见妖异之甚,不能以常理夺之。其实,史伯所讲的褒姒之异和“命”—“德”的政治主线一脉相承,只是这里表现出对天命莫测性的惶恐和焦灼,故而用奇特的褒姒神话表现出来。褒姒神话是三代以来女色亡国故事的一个总结,也是此类叙事的一个高峰。不过,应该注意到,这类神话和女德兴国叙事相反相成,《汉书·外戚传》曰:

自古受命帝王及继体守文之君,非独内德茂也,盖亦有外戚之助焉。夏之兴也以塗山,而桀之放也用末喜;殷之兴也以有娀及有莘,而纣之灭也嬖妲已;周之兴也以姜嫄、太任、太姒,而幽王之禽也淫褒姒。

这拨正了对女宠亡国论的片面性认识,从而能够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作为第一叙事的神话所包含的幽深的教化传统。

〔2〕桓公:名友,郑国始封之君,周厉王之子,周宣王的弟弟。

〔3〕偪(bī逼):迫近。

〔4〕鬻(yù玉):卖。

〔5〕戮:古代的一种刑罚,将人捆绑而使之服刑。戮,通“缪”。

〔6〕褒(bāo包):古国名,在今陕西省褒县。

〔7〕训语:训,雅驯正经的意思;韦昭以为是书名,注:“《训语》,周书。”

〔8〕同:交合;韦昭注:“共处曰同。”

〔9〕杀之与去之与止之,莫吉:杀死它们,或驱赶它们,或留下它们,都不吉利。

〔10〕漦(chí池):唾沫;一说以为是血。韦昭注:“漦,龙所吐沫,龙之精气也。”《汉书·五行传》刘向以为:“漦,血也。”

〔11〕乃布币焉,而策告之:陈列玉帛,并以简册祝告。布,陈列。币,玉帛。策,通“册”。

〔12〕传郊之:注:“传祭之于郊。”

〔13〕不帏而噪之:不穿衣服而叫嚷。帏(wéi围),注:“当正幅曰帏”。噪(zào造),欢呼。这是一种厌胜巫术,认为女人赤裸可以辟邪。

〔14〕玄鼋:黑色的蜥蜴。鼋(yuán元),又作“蚖”,蜥蜴。

〔15〕既笄:指十五岁时。笄(jī击),簪子,古代用以贯发。古代女子十五岁可以挽起头发,注曰:“女十五岁而笄。”

〔16〕褒姁(xǔ许):褒国的国君。

〔17〕以为入于王:将她献给周幽王。

〔18〕置,赦免。

〔19〕嬖(bì必):宠爱。

〔20〕淫德:荒淫之德。加之:赐予。注曰:“加,遗也。遗以褒姒也。”

〔21〕酋腊(xī西):成熟而久远。酋,注曰:“精熟为酋。”腊,通“昔”,《周官·酒正》“二曰昔酒”郑注:“今之酋酒,白酒。”

〔22〕申、缯:申,古国名,伯夷之后封于此,在今河南南阳。缯(zēng增),亦作“鄫”,据说少康之后封地在此,故址在今山东峄县。

〔23〕骚:扰乱。

〔24〕隩爱:庇护而怜爱。徐元诰引汪远孙:“《老子》‘道者,万物之奥’王弼注:‘奥,犹暖也,可得庇荫之辞。’隩、奥、爱、薆、僾、暧并古通用。”

〔25〕虢:周诸侯国之一,在今陕西宝鸡东。

〔26〕稔(rěn忍):谷熟为稔,故以谷熟一次为一年。

〔27〕时至而求用:灾难来了再去求救。

〔28〕《国语》:战国时代一部杂史著述,其叙事多与《左传》互相参证,因此又有“春秋外传”之称。该书据国别分为周、鲁、晋、郑、楚、齐、吴、越等八个部分,《汉书·艺文志》著录为“二十一篇”,后来流传中没有大的散失。其书注家有东汉郑众、贾逵,魏晋王肃、韦昭等,今通行者为韦昭注本。该书保留了诸如“绝地天通”“褒姒灭周”“鲧化黄熊”等重要的神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