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才之不可强

才之不可强

时间:2022-0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才质高低难以勉强,正是如此。苏轼不愧为一代大文豪,在这篇词中,将次韵手法展现得淋漓尽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起句卓尔不群,章词的首句相比之下稍显平淡。“无人惜”,世人不惜唯诗人自惜之,慨叹身世飘零、命途多舛之意。此句不言“惜”字,但痛惜之情跃然纸上,才思巧妙,不落窠臼。

东坡《水龙吟》咏杨花,和韵而似原唱,章质夫词,原唱而似和韵。才之不可强也如是。

注 释

①章质夫:章楶(1027—1102),字质夫,建州浦城人。北宋中后期政治家、军事家,《宋史》有传,《全宋词》录其词二首。

词 解

苏轼的杨花词是和韵之作,然而却仿佛首创。章质夫的词乃是首创,却仿佛和韵之作。才质高低难以勉强,正是如此。

评 析

次韵是和韵的一种表现形式,就是以原韵原字来应和他人的诗词,它的要求非常严格,不但要使用原字,而且原字的顺序也必须相同,例如这两首词中句末用字:“坠”“思”“闭”“起”“坠”“碎”“水”“泪”。能够想象,在如此苛刻的限制之下,要写出有境界之词的难度相当之大。苏轼不愧为一代大文豪,在这篇词中,将次韵手法展现得淋漓尽致。

水龙吟

章楶

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杨花飘坠。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沾琼缀。绣床渐满,香球无数,才圆却碎。时见蜂儿,仰粘轻粉,鱼吞池水。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

先来介绍一下章质夫的《水龙吟》,这是一首算得上是中规中矩的咏物词,表现手法也比较传统:以写景状物起笔,飘落的杨花柳絮“轻飞乱舞”“静临深院”,进屋后“垂垂欲下”,却又转而被“风扶起”,这段描写,是将柳絮杨花给写活了。

下阕紧承上阕而来,描写屋子内的怨妇见到柳絮飞舞,与自己的思绪对应,纷乱飘飞,顿时触景伤情,最后泪落盈盈,就总体而言,这首词清丽流畅,写景状物都算得上是佳作。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苏轼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但在苏轼的这首词里,相同的主题展现出来的却又是另一番全新气象,他也是从写杨花入笔,但却突破了传统写法,写景、状物、抒情三者在此处是高度有机融合在一起的:“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景中有人,人中有景,景中有情,人更有情,这里与章质夫的“全无才思”都化用了韩愈的名作《晚春》中的名句:“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而苏轼在此处进一步创新,把“无才思”的杨花说成是“无情有思”,将思妇睹物思人、触景伤情的情感刻画得淋漓尽致。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起句卓尔不群,章词的首句相比之下稍显平淡。似花而非花,独自飘零却无人怜惜,杨花的落寞跃然纸上。“无人惜”,世人不惜唯诗人自惜之,慨叹身世飘零、命途多舛之意。苏轼当时正被贬谪到黄州,应当是有感而发。“惜”字是全词的词眼,全词完全紧扣“惜”字。“似花非花”之语让人不由得想到白居易的《花非花》,诗云:“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杨花飘落,正与诗中迷离之境隐然契合。“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这里是反用“全无才思”的含义,写杨花尽管抛家傍路,然而在飘落之际却依旧可以随风萦回,思量起来,却是杨花舍不得离去,正有“道是无情却有情”的含义。“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诗人已经被这小小的杨花所深深吸引,仔细看来,却见迷蒙当中一片片倏忽飘荡的杨花,恍若美人春困,在思念当中柔肠百转,双眸霎合,欲睡还醒。“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语意承上句。美人犹如杨花,随风飘荡,一梦万里,只是为了追寻心上人的踪迹。但可恼的是不解人意的黄莺,将人从这幻梦当中猛然惊醒。此句化用唐代金昌绪《春怨》之意,诗云:“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由上阕末尾“起”字一转,下阕的意境从迷离转而变为清冽,愁思从惘然转变为深刻,从风中之思转变为雨后之愁。“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诗人似乎在猝然间惊醒,惊觉繁花业已落尽。不恨花飞,但恨此花已零落成泥,再也无法重上枝头。“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雨后芳踪何处寻?漫天杨花只化为眼前满池零碎的浮萍。“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在诗人眼中,春色正如杨花,三分中二分落入尘埃,已经无迹可寻,一分却随着流水黯然逝去。此句不言“惜”字,但痛惜之情跃然纸上,才思巧妙,不落窠臼。尾句极佳,与首句相映生辉。“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仔细看来,那哪里是杨花,分明就是离人之泪。点点滴滴,挥挥洒洒,那种蓦然而来的感伤犹如这满池杨花,落满了心间。末句收束下阕,干净利落而又显得余味无穷。“不是杨花”与首句“似花非花”遥相呼应,“离人泪”也隐含了上阕里的离思别苦,情思婉转,收放自如。

总体来看,结构上苏词浑然一体,转承、呼应都好于章词,而章词词意略显连贯顺畅不足。章词虽是原作,却近似因步韵他词而导致全篇不够紧凑浑融。正如先生所说,这并非是原韵和韵的原因,而是二人在才学方面的差异所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