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待其疲惫而歼灭之

待其疲惫而歼灭之

时间:2022-0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1月1日,毛泽东和红一方面军总部在江西新余罗坊的园前村下达了《诱敌深入赤色区域,待其疲惫而歼灭之》的命令,其中第二项:(二)方面军以原任务拟诱敌深入赤色区域,待其疲惫而歼灭之。面对气势汹汹而来的十万“围剿”大军,毛泽东确定的战争指导原则是“诱敌深入赤色区域,待其疲惫而歼灭之”!

毛泽东较早运用“避其锐气,击其惰归”的孙子用兵原则,发生在中央苏区的第一次反“围剿”战争中。

1930年10月,蒋介石在“中原大战”中战胜了冯玉祥、阎锡山之后,便迅速将主要兵力转向“围剿”南方的革命势力,对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由过去一省或几省军阀的“进剿”“会剿”,升级为全国统一组织的大规模“围剿”,并把红一方面军和瑞金中央根据地作为“围剿”的重点。

蒋介石以国民政府主席的名义发布了《告误入共产匪党民众书》,同时由南京出发,视察各地“共军叛乱”情况。

10月23日蒋介石抵达南昌,立即召集湘鄂赣三省党、政、军高级官员举行“剿匪军事会议”,商讨“剿共作战计划”,集中攻击“盘踞在赣南和闽西边境所谓中央苏区的朱德、毛泽东共军”。

蒋介石认为赣西南根据地的红一方面军,是各地红军中实力最强的部队,“此股一经扑灭,其余自易解决”,决定动用第六路军、第九路军、第十九路军及航空队等,总计兵力约十万人,以鲁涤平为总司令,张辉瓒为前线总指挥,采用数路分进、长驱进入、分进合击的战术;西自吉安,东到建宁,由北而南,挺进穷追,南北夹击,企图把布防在赣中袁水两岸的红一方面军包围歼灭。

蒋介石命令第九路军第十八师师长张辉瓒率部从南昌出发,沿赣江溯流而上,到达赣中重镇樟树;然后绕道南下,经崇仁、戴坊等地,摸到了红一军团的屁股后头,驻扎在永丰县城,以配合他南北合击的战略意图。

精心部署一番之后,蒋介石两眼露出凶光,弦外有音地说:“诸位听明白,今后,任何人,不管这个人从前同我有什么关系,都要泯除一切门户之见,大家精诚团结,一致对敌!限三省剿共军在一个半月内夺回失地,消灭赤匪,否则以违令论!”这个“剿匪军事会议”散场之前,蒋介石又向大家表示,他将往返于南京与南昌之间,亲自督促“进剿战事”。

蒋介石用“分进合击,长驱直入,外线作战,猛进猛打”十六个字来对付毛泽东的“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十六字方针。蒋介石不信他的十万正规军斗不过毛泽东那三四万“工农武装”,他的十六字诀玩不过毛泽东的十六字诀。在一次演讲中,蒋介石非常自信地说:“对于剿匪的军事部署都很妥当。我想三个月内,肃清共匪一定没有什么问题。……过去谣传哪一县的共匪怎么厉害,军事计划如何周密,实在都是无稽之谈。”蒋介石挟“中原大战”胜利之威,兵悍将骄,浩荡南进,锐气正盛。

就在蒋介石进行三省“围剿”军事部署,自以为得计之时,毛泽东已决计率领红一方面军主动撤出吉安,总前委根据当面敌情,改变在湘江、赣江之间机动作战的原计划。

10月下旬,红军第一方面军约四万人,正在清江至分宜段的袁水流域活动。根据获得的情报,基于敌强我弱、敌大我小的客观情况,红一方面军总前委书记毛泽东提出了“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和东渡赣江,在根据地中心集中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于运动中,打破敌“围剿”的主张。十月三十日,红一方面军总前委“罗坊会议”通过了上述方针和主张,并据此做了以下准备工作:对红军和苏区人民进行政治动员;组织群众实行坚壁清野;部署游击战;建立支援红军作战组织等。

11月1日,毛泽东和红一方面军总部在江西新余罗坊的园前村下达了《诱敌深入赤色区域,待其疲惫而歼灭之》的命令,其中第二项:

(二)方面军以原任务拟诱敌深入赤色区域,待其疲惫而歼灭之。决以主力移到赣江东岸,相机取樟树、抚州,发展新淦、吉水、永丰、乐安、宜黄、崇仁、南丰、南城各县工作,筹措给养,训练部队。(《毛泽东军事文集》第一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181页)

11月5日前后,在毛泽东的指挥下,红一方面军以第三军留在赣江西岸监视敌人,总部率主力从袁水流域东渡赣江,两次主动进行大踏步战略退却。转到新淦(今新干)、崇仁、南城、宜黄、永丰之间地区,做群众工作,筹措给养,训练部队。12月上旬,又退却到根据地中部,即宁都的黄坡和小布地区,从而把敌军主力张辉赞和谭道源两师诱至根据地中部。

11月2日,敌将“围剿”军分编为三个纵队从北、东、西三面,以“分进合击”的战法向红一方面军发起进攻。

11月5日,敌人首先扑了个空,又以主力继续向赣江东岸逼进。红一方面军除以少数兵力配合地方武装,迟滞、迷惑敌人,诱敌就我范围外,主力实行“求心退却”,于11月26日全部退到东固、南垅、龙冈地区。12月1日,又秘密转移到黄陂、小布、安福圩地区,隐蔽待机,进行作战准备。

12月16日,各路敌军开始向我根据地中心区进攻,至28日,先后进占万安、泰和、东固、源头、广昌、建宁一线,东西相距八百里。在我集结地域周围的敌军有五个师:左路第十八、第二十八师进至富田、东固、南垄;中路第五十师进至源头;右路第二十四师进至洛口,第八师先头进至头陂。由于敌军深入我根据地,战线拉长,兵力分散,又不断遭到红军和赤卫军、少先队的袭扰,士气沮丧,饥饿疲惫等许多弱点都暴露出来,造成了红军反攻的必要条件和有利态势。

12月29日,敌前线总指挥、第十八师师长张辉瓒率师部及两个旅主力向龙冈推进,急于寻找红军主力决战。该地区人民条件和地形条件均对红军有利,敌人又是孤军冒进,于是红军主力秘密西进,埋伏在龙冈附近山中。12月30日,当敌张辉瓒率其师部及两个旅,由龙冈进至小别附近时,即遭我猛烈攻击,连张辉瓒在内的九千余人全被歼灭。

闻听张辉瓒师被歼,在源头的谭道源师仓皇东撤。红军乘敌阵势混乱,挥戈东向,星夜向东韶疾进。1931年1月3日,谭师退到东韶,立足未稳就遭红军突袭,被歼半数,俘敌官兵三千余人,残敌向南丰方向溃逃。

这次反“围剿”,红军第一方面军实行“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五天内打两仗,歼国民党军一个师部、三个多旅共毙伤俘敌一万五千余人,缴获各种武器一万二千余件,其余敌军畏于被歼纷纷撤退。至此,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的第一次“围剿”被彻底粉碎。

“围剿”的敌人撤退以后,红一方面军乘胜转入进攻,至三月中旬,在永丰、乐安、南丰、广昌、宁都等县境内,消灭了一些地主武装,恢复和加强地方武装,发动和争取了几十万群众,巩固和扩大了中央根据地,为粉碎敌人的以后的“围剿”创造了有利条件。

面对气势汹汹而来的十万“围剿”大军,毛泽东确定的战争指导原则是“诱敌深入赤色区域,待其疲惫而歼灭之”!这正是孙子“避其锐气,击其惰归”作战方略在革命游击战争中的运用。把十万“围剿”军诱入红色区域,他们就失去了阵地,失去了依靠,失去了辎重供给,失去了大部分优势,并发生种种过失,暴露出劣势。正如毛泽东指出:战略退却,“从前的军事理论家和实际家也无不承认这是弱军对强军作战时在战争开始阶段必须采取的方针”。又指出:“弱军对于强军作战的再一个必要条件,就要拣弱的打。然而当敌人开始进攻时,我们往往不知敌之分进各军何部最强,何部次强,何部最弱,何部次弱,需要一个侦察的过程。往往需要许多时间,才能达此目的。战略退却的所以必要,这也是一个理由。”从一定意义上说,红一方面军第一次反“围剿”战争胜利的原因,具体吸收、改造孙武子军事思想中的“避锐击惰”、避实击虚积极因素可算重要一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