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朱德临大节而不辱

朱德临大节而不辱

时间:2022-0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朱德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同张国焘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并用命令的口吻逼迫朱德断绝与毛泽东的一切关系;与毛儿盖会议划清界限。两军会师后,由于朱德、贺龙等坚决拥护中央北上的决策,及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觉悟,张国焘不得不同意北上。毛泽东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赞朱德“临大节而不辱”!《论语》中的原话是“临大节而不可夺也”,毛泽东略有改动,移赠朱德元帅,恰当而有神韵。

论语·泰伯篇》第六章还是记曾子语: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曾子说:“可以把年幼的君主托付给他,可以委托他代理国家政事,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而不动摇屈服,这样的人是君子吗? 是君子啊。”

面临安危存亡的紧要关头却不改变操守,不动摇屈服,一定是个原则性强,且又镇定自若的人。曾子认为,只有这样的人,君主才能够向他托孤,把国家的命脉交付给他,否则一定会出大事的。

“临大节而不可夺”者,可以称之为“君子”。这显然不是每一个“君子”都能做到的。

毛泽东认为他的老战友朱德“临大节而不辱”!

1935年6月中旬,毛泽东、朱德率领的红一方面军,也称中央红军,与以张国焘为领导的红四方面军,在四川西北的懋功一带胜利会师。会师后,中央决定红一、红四方面军混编为左、右两路军,共同北上,创建川陕甘革命根据地。这时,张国焘依仗人多势众公开进行分裂活动,拒绝执行中央的北上方针,并采取突然行动,扣押朱德总司令。朱德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同张国焘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事后,受到毛泽东的高度评价。

当毛泽东得知朱德不顾个人安危,坚决与张国焘分裂党的阴谋做斗争的事迹后,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称赞朱德是“肚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铁。”“临大节而不辱”。(李智舜编著:《毛泽东与十大元帅》,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年版,第17页)

自从1928年朱德上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起,朱毛的名字便紧紧连在了一起。1934年10月由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指导,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一方面军被迫撤出中央苏区,开始长征。

北上抗日的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一带胜利会师后,党中央在毛儿盖举行了政治局会议,决定兵分两路,继续北上。一路为右路军,由党中央、毛泽东率领;另一路为左路军,由朱德和张国焘率领。

不久,张国焘率左路军穿过松潘草地到达阿坝后,拒绝执行中央北上方针,擅自率领左路军重过草地,向南退却到川康边境的天全、芦山、大小金川等地。张国焘的错误行为,立即遭到朱德的反对,认为左路军不能仗着人多枪多就搞分裂主义,擅自行动,要坚决听从党中央的指挥。

可是当天晚上,张国焘竟采取突然行动,带着他的特务营,包围了司令部,把朱德和刘伯承参谋长扣押起来。并用命令的口吻逼迫朱德断绝与毛泽东的一切关系;与毛儿盖会议划清界限。

朱德极端鄙视地看了张国焘一眼,气宇轩昂地说:“毛泽东同志的领导是正确的,北上抗日是中央的决议,我是举手赞成的,决不能反对!”接着又说:“你就是把我劈成两半,也割不断我和毛泽东同志的关系。朱毛朱毛,外国人都以为朱毛是一个人,哪有朱反对毛的!”

张国焘威胁道:“如果你拒绝就枪毙你!我奉劝你要三思而行,免得以后悔恨。”

朱德神色严肃,傲然挺立在张国焘的面前,坚定地说: “我朱德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和我们部队的战士一样,对毛泽东是有感情的,对党中央有最高的信仰。你愿意枪毙就枪毙,我决不接受‘命令’,也决不会有什么悔恨可言,有的只是莫大的自豪!我宁可饮弹身亡,也决不做任何损害我们党的事情。”

张国焘见无计可施,变本加厉,采取一些卑鄙的手段,来摧残和迫害朱总司令。他指使人偷偷杀掉朱德的坐骑;撤掉朱德的警卫;让朱总司令只和一个骑兵班在茫茫草原上露宿,随时都有可能遭到敌人袭击而送掉性命;甚至几天不给朱德送饭,还挑动一些人到朱德那里围攻闹事,对于这些,朱德不屑一顾,泰然处之。

张国焘的罪恶行径,引起了左路军部分指战员的反感。主张把朱德和其他被扣押的人员抢回来,再跟毛泽东共同北上。朱德深谋远虑,考虑到如果这样就很可能使左路军分裂,在西北高原上引起一场血战。他从革命大局出发,忍辱负重,说服一些同志暂时跟着张国焘南下返回西康。要大家坚信,四方面军的广大指战员,绝不会一直跟着张国焘的错误路线走,迟早会回到正确路线上来。

张国焘公开分裂后,竟在川康边境成立“中央”,自称“主席”。在此期间,党中央、毛泽东率领的右路军,自巴西出发,越过岷山,攻占天险腊子口,突破渭河封锁线,翻越六盘山,顺利地到达陕北;而张国焘则把左路军带入困境,部队消耗很大,由当初的8万人减少到4万人左右。

这时,由贺龙率领的红二方面军经长途转战,到达西康甘孜,与左路军会合。两军会师后,由于朱德、贺龙等坚决拥护中央北上的决策,及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觉悟,张国焘不得不同意北上。

身处逆境中的朱德,不顾个人安危,同张国焘的分裂活动进行了不懈的斗争,推动了两军共同北上,为三大红军主力最终在甘肃会师做出了重要贡献。毛泽东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赞朱德“临大节而不辱”!《论语》中的原话是“临大节而不可夺也”,毛泽东略有改动,移赠朱德元帅,恰当而有神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