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为渊驱鱼,为丛驱雀

为渊驱鱼,为丛驱雀

时间:2023-0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孟子·离娄上》第九章“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这两句话,后来简化为“为渊驱鱼,为丛驱雀”这句成语,用以比喻不为善政,不会团结人,无异于把可以依靠的力量赶到敌人方面去了。

(引用之三十)

“为渊驱鱼”一语,出自《孟子·离娄上》第九章:

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

此章孟子宣扬他“仁政”主张,主要讲国君要想得到天下,就必须得到百姓的支持和拥戴,而能否得到百姓拥戴的关键是得民心。

在孟子看来,桀、纣之所以失天下,其原因就在于不施仁政,无法得到民心。为了说明这个道理,孟子还用了“为渊驱鱼”“为丛驱爵”(爵:同“雀”)两个生动形象的比喻,是说水獭想捉鱼吃,却把鱼赶到深渊去了;凶鹰想捉麻雀吃,结果却把麻雀赶到丛林中去了。借此说明商汤、周武王之所以获天下得民心,主要原因是他们施仁政爱民。

从另一个方面讲,是由于桀、纣不施行仁政,无形之中把百姓的人心驱赶到对手汤武那边去了。所以,孟子说“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同旷)也”,百姓归化实行仁政的君主,就如同水往低处流、野兽往旷野奔跑一样,是自然而然的事。

在战国年代,诸侯混战,孟子以为,谁能广施仁政,老百姓就会趋向谁,民心所向,那时即使不想统一天下,也是不可能的。

《孟子·离娄上》第九章“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这两句话,后来简化为“为渊驱鱼,为丛驱雀”这句成语,用以比喻不为善政,不会团结人,无异于把可以依靠的力量赶到敌人方面去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