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孟子天时不如地利朗诵

孟子天时不如地利朗诵

时间:2022-0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孟子有句对后世影响巨大,应用广泛的话,就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所谓的“天时”,是指晴雨寒暑等气象条件是否宜于攻战;所谓“地利”是指地形地貌攻防工事的条件是否有利于战争取胜;所谓“人和”,是指人心归依内部团结是否有利于战争获胜。孟子认为在天时、地利、人和这三个要素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得到人民的拥护。争取民心,争取人和,反对暴政,这是它的进步意义。

(引用之十六)

孟子有句对后世影响巨大,应用广泛的话,就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句话出自《孟子·公孙丑下》第一章: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孟子十分重视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他说:天时不及地利,地利不及人和。譬如有一座小城,每边长仅三里,它的外城也仅七里。敌人围攻它,而不能取胜。在长期围攻中,一定有合乎天时的战机,但却不能取胜,这就是说得了天时却不及占地利的。

又譬如,另有一个守城者,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兵器和盔甲不是不锐利和坚固,粮食不是不多,但是敌人一攻打,便弃城逃走,这就是说占地利的不及得人和的。

统一天下离不开战争,战争的胜负是国君们最为注意的问题。孟子对有关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天时、地利和人和进行了比较,他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所谓的“天时”,是指晴雨寒暑等气象条件是否宜于攻战;所谓“地利”是指地形地貌攻防工事的条件是否有利于战争取胜;所谓“人和”,是指人心归依内部团结是否有利于战争获胜。

对于取胜“三要素”,孟子特别看重“人和”——更重视战争中人的因素。“人和”从字面上看是指人的团结,但其实质是指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孟子认为在天时、地利、人和这三个要素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得到人民的拥护。得到人民的拥护,“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一定会百战百胜。这实际就是说,人民对战争的胜负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战争要想获胜,第一要素就是要获得百姓的支持。

孟子把“人和”看成是决定战争成败的主要因素,他既看到战争不仅是实力的竞赛,而且也是政治的竞赛,最后起决定作用的仍看政治的好坏。争取民心,争取人和,反对暴政,这是它的进步意义。这是儒家民本思想在战争上的体现。

《公孙丑下》篇孟子的这句话,很精辟,富哲理。千古名言,毛泽东很喜欢,习以为用。有时取其原意,有时赋予新意,需要结合一定的语言环境加以认真的理解和领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