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荀子的人定胜天

荀子的人定胜天

时间:2022-01-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孔子的有教无类,孟子的民贵君轻,荀子的人定胜天……荀况的天道观和“人定胜天”的思想,主要的内容集中在《天论》一文里。所谓“人定胜天”,人定,犹言人谋。不过,对“人定胜天”也不要做过度理解。“人定胜天”也是有一定限度的,“不能超越客观实际”。毛泽东在与机要秘书张玉凤讨论中,无意有意之间对荀子“人定胜天”的思想作了辩证的解释。

1958年8月22日,中共中央文教小组组长、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撰写的《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一文送毛泽东审阅,毛泽东阅后加写了一段文字。其中说:

中国教育史有人民性的一面。孔子的有教无类,孟子的民贵君轻,荀子的人定胜天……诸人情况不同,许多人并无教育专著,然而上举那些,不能不影响对人民的教育,谈中国的教育史,应当提到他们。(《毛泽东文艺论集》,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191页)

毛泽东认为“人定胜天”的观点,是荀况的代表性思想。荀况的天道观和“人定胜天”的思想,主要的内容集中在《天论》一文里。这篇文章开头就讲: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修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故水旱不能使之饥,寒暑不能使之疾,祆怪不能使之凶。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故水旱未至而饥,寒暑未薄而疾,祆怪未至而凶。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故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

《荀子》的《天论》,发挥了他的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天行有常,人定胜天。

天道思想,由来已久。殷、周时,尊天思想占统治地位。西周晚年,随着奴隶制的衰落,天命神权受到了广泛冲击。春秋时期,重民轻神的思想开始出现,并产生了“天人相分”思想的萌芽。孔子虽有“尊天”“知命”的思想,但重视人事。

荀子在自然观方面,具有朴素的唯物论思想,说“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不迷信天道鬼神,反对殷周以来的“天命观”,视天为日月、星辰、阴阳、寒暑等自然现象,不受人的意志支配,不依人的意志转移,有规律可循。“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论》),本是一种自然规律,人们能够在实践中认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并利用它为自己服务。他还进一步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强调人事的重要性,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有唯物辩证观点,代表荀子思想最进步的一面。

荀子所谓“天”,大抵近于我们现在所说的“自然”或“自然界”。“天行有常”,是说大自然的发展变化有其客观规律性。这种客观规律不是以人的主观愿望所能改变的;但是人能够认识它,顺应它,运用它,以趋吉避凶,消祸得福。

荀子明确提出“明于天人之分”和“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一反过去儒家“畏天命”的传统观点,认为“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天论》)。主张积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去控制、改造、征服自然,使之为人类服务。

荀子这样看待天道,目的是反对当时流行的各种迷信,而积极倡导人的自强不息、励精图治精神。战国时期,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变革和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儒家的“天命论”受到更深入的批判。荀子这种具有唯物主义观点的重理智、重科学的思想,是很有进步意义的,对后世影响很大。

唐代的刘禹锡继承和发挥了荀子的思想,提出了“天与人交相胜,还相用”(《天论》)的著名学说,既区别了“天之所能”和“人之所能”,又阐明了二者的辩证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人之能胜天之实”(《天论》)。认为“天无私,故人可务乎胜也”,“人能胜乎天者,法也”(《天论》)。

明清之际的王夫之,从哲学上给天人关系以新的论证,指出人力可以“相天”“裁天”“胜天”,乃至可以“以人造天”。认为“知天之理”就可以“善动化物”,竭人之能就可以“以人造天”,强调应当“与天争权”,反对“任天而无能为”。

从荀况的“天命可制”,到刘禹锡的“天人交胜”,再到王夫之的“以人造天”,是中国思想史上人定胜天思想的三个发展环节。

毛泽东在陆定一《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一文加写的话中,肯定了“荀子的人定胜天”,并把它提高到“人民性”的高度,认为对中国的教育史产生了影响。所谓“人定胜天”,人定,犹言人谋。谓人力可以战胜自然,人们可以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

不过,对“人定胜天”也不要做过度理解。毛泽东晚年的一则小故事则说明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征服自然中也是有限度的。

1972年10月13日,张玉凤坐在毛泽东的床头,为目病的毛泽东读新华社的一篇最新通讯报道:湘(湖南株洲)黔(贵州贵阳)铁路建成通车。这条铁路从“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的1970年动工兴建,全长九百多公里。

听了这个消息,躺在床上的毛泽东轻声说:“什么时候能把铁路修到拉萨就好了。”

张玉凤说:“那你就下命令让人们修吧!”

“没得那样简单呢!”毛泽东叹了口气说,“这需要勘察、设计、规划,还要研究、制订计划、搞方案、搞预算,人力、物力、财力,地质地貌、气候条件,都要考虑周到呢!”

“你不是说过‘人定胜天’的话吗?”张玉凤说,“还说咱们国家‘人多,议论多,热气高,干劲大’……”

毛泽东说:“但也不能超越客观实际嘛,我又不是俄国沙皇。”

张玉凤问:“俄国沙皇怎么了?”

毛泽东耐心解释说:“当年,沙皇要他的臣民们修一条从彼得堡到莫斯科的铁路,并亲自在地图上画了一条直线;可负责施工的大臣说,这条直线正好穿过一个很大的湖。沙皇就说,‘那就让我的臣民们想办法,让铁路从湖上穿过去吧’!”

张玉凤很感兴趣地问:“后来呢?”

毛泽东继续讲:“后来这条铁路还真的修过去了,而且是俄国修的一条最快最好的铁路呢!”

张玉凤再问:“那我们为什么不修呢?”

毛泽东笑了说:“我刚才讲了,我不是沙皇嘛!”

这是个很有寓意很能说明问题的小故事。“人定胜天”也是有一定限度的,“不能超越客观实际”。毛泽东在世时,把铁路修到拉萨还只是设想。在他身后,由于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这个设想变成了现实。毛泽东在与机要秘书张玉凤讨论中,无意有意之间对荀子“人定胜天”的思想作了辩证的解释。这样理解“人定胜天”很有思想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