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庸是人的日常当行之路

中庸是人的日常当行之路

时间:2022-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程的观点,后来被大哲学家朱熹加以发扬,成为解释“中庸”最流行的说法。其中“口、|”应指礼器一类的东西,如古代举行射箭之礼,常用一种名叫“中”的容器来盛放东西。所以,中庸的本义是合宜适中的常道。这说明中庸与礼有密切关系,“中庸”一词实是由礼转化而来,是礼的理论化和哲学化。明白这一点,《中庸》这一部分的内容便容易理解了。

“中庸”的意思,历来有不同的解释,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东汉的大学问家郑玄说,“中”是“和”的意思,“庸”是“用”的意思,“中庸”就是“中和的功用”。北宋的大哲学程颢程颐兄弟却认为,“中”是“不偏”的意思,“庸”是“不易”的意思,“中庸”就是一种不偏不倚的方法。二程的观点,后来被大哲学家朱熹加以发扬,成为解释“中庸”最流行的说法。那么,“中庸”的本义到底是什么呢?

要了解“中庸”的本义,这里不免要咬文嚼字一番。“中”在甲骨文的字形是“”,“中”像旗杆,上下有旌旗和飘带迎风招展,旗杆正中竖立,稳稳地支撑着旗子的重量。《说文解字》:“中,内也;从口、|,上下通。”其中“口、|”应指礼器一类的东西,如古代举行射箭之礼,常用一种名叫“中”的容器来盛放东西。从字形引出字义,人们往往将“中”解释为“旗帜”“册簿”。在古代,国家每逢大事,君王必须要祭天,执“中”以感应天地上下的神祇,表示“受命于天”。可见,“中”原本是指沟通天人的礼仪、礼器之类的东西,由于“礼”在古代社会中有崇高神圣的地位,它居中正立,成为人们行为的榜样和规范,故“中”引申出了“中正”的含义,并且与“礼”密切相关。

总结起来,“中”有两种基本含义:一是礼仪,一是“正”。《礼记·仲尼燕居》讲了这样一则故事: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贡请教老师,问如何达到“中”。孔子回答,礼可以使人达到“中”。而后来荀子直接说:“中就是礼仪。”在古代,君王祭天,民众必自四方而至,久而久之,引申出中心的“中”,象征君王所在的地方,所谓“王者必居天下之中,礼也”(《荀子·大略》),又引申出“正”义。“中”皆表示“正”,指一定范围内适中正确的位置。《论语·尧曰》:“允执其中”,都是“适中而正确”的位置。程朱说“不偏之谓中”,有一定的道理,但“偏”与“不偏”需要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即是礼,这恰恰是古代“中”的精义:就是指在礼仪范围内适宜的位置。

“庸”有“常”的意思,《尔雅·释诂上》:“庸,常也。”具体指常行、常道。所以,中庸的本义是合宜适中的常道。那么,子思生活的时代,什么可以称作“常行”“常道”呢?显然只有礼了。这说明中庸与礼有密切关系,“中庸”一词实是由礼转化而来,是礼的理论化和哲学化。明白这一点,《中庸》这一部分的内容便容易理解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