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咏怀诗(八十二首选三)

咏怀诗(八十二首选三)

时间:2022-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取谨慎避祸的态度。此诗是阮籍八十二首《咏怀诗》其中的一首,哲理意味隽永。生命也是均等的,它不以地位而改变。故古人将东门涂成青色,又称“青门”。世界上的事物都具有相互调谐的一面,这是诗歌哲理的表层含义。在阮籍看来,名利是令人丧失本心,毁灭本性的毒药。

三国魏·阮籍

其五

天马a出西北,由来从东道b。

春秋非有托,富贵焉常保。

清露被皋兰c,凝霜沾野草。

朝为媚少年,夕暮成丑老。

自非王子晋d,谁能常美好。

【题解】

阮籍,三国时期魏诗人,“竹林七贤”之一,是“建安七子”阮瑀的儿子。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取谨慎避祸的态度。

此诗是阮籍八十二首《咏怀诗》其中的一首,哲理意味隽永。诗的开头用“汉武帝得天马”典故。“天马”,即我们今天所熟知的汗血宝马。它产自西北大漠,传入中原能被人熟知是依靠着向东不断延续的丝绸之路,这说明事物之间存在着普遍联系的一面。同时事物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对立的情况,寿命有短有长,富贵不能常保,它们都具有随机性、不确定性。人的贤愚好坏难以与其命运的优劣穷通画上等号,就像霜露可能同时沾溉皋兰和杂草一样,机会是均等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生命也是均等的,它不以地位而改变。这些永恒不变的哲理就是我们常说的客观规律。因此,作者不禁感叹自己不是仙人王子乔,不能永葆青春与逍遥。这也是诗歌所阐明的最为重要的哲理,人是不能逃脱客观规律的束缚的,人可以利用客观规律,但是永远不能改变它。

【注释】

a天马:汗血宝马。汉武帝元鼎四年,汉武帝得自西域,并为其作《天马歌》。《史记》载此马出自大宛,即今中亚土库曼斯坦。

b东道:向东的道路。

c皋兰:皋,水岸。即水岸边的兰草,用以比喻贤人或贤德才能。

d王子晋:古代神话人物。即王子乔,周灵王的儿子。传说其游于伊水和洛水之间,遇到道士浮丘公,随之上嵩山修道成仙。

其六

昔闻东陵瓜a,近在青门b外。

连畛c距阡陌,子母d相钩带。

五色曜朝日,嘉宾四面会。

膏火自煎熬,多财为患害。

布衣可终身,宠禄岂足赖。

【题解】

作者开篇即用典故暗喻自己所要阐明的道理。“东陵瓜”指的是秦东陵侯召(邵)平的故事。他本来是秦国的公侯,秦亡之后,家贫无以为继,只得种瓜于长安城东,因为瓜香味美,广获赞誉,所以世称“东陵瓜”。因为它种在长安东门外,因此又被称为“青门瓜”。作者此诗所阐发的哲理与老子“祸福相依”的道理近似,邵平国破家亡,从高位跌落人生谷底,却不想因祸得福,因为瓜味鲜美而重新获得世人的称赞。

【注释】

a东陵瓜:秦东陵侯召(邵)平,秦亡,家贫无以为继,故种瓜于长安城东,因为瓜香味美,广获赞誉,所以世称“东陵瓜”。

b青门:长安东门霸门。按照五行学说,东方属于长生之地,属木,色尚青。故古人将东门涂成青色,又称“青门”。

c连畛:满田、连片。

d子母:指大小。

其七十二

修涂a驰轩车,长川载轻舟。

性命岂自然,势路有所由。

高名令志惑,重利使心忧。

亲昵怀反侧b,骨肉还相仇。

更希毁珠玉,可用登遨游。

【题解】

诗歌的第一层是用工整的对仗起始:笔直的道路适宜奔驰驷马轩车,长长的川流可以承载轻舟。世界上的事物都具有相互调谐的一面,这是诗歌哲理的表层含义。诗意在三四句陡然一转,事物的运行、天道的变化并非是自然的,而是受到人为干扰的,这是全诗的题眼。“高名令志惑,重利使心忧”,争名逐利,使人目眩神迷,遗忘了本心。一旦为名利所迷惑,再亲近的人都会变得各怀私心,乃至于相互倾轧,至亲骨肉在名利面前也会反目成仇。在阮籍看来,名利是令人丧失本心,毁灭本性的毒药。怎样解决名利问题,究竟如何处理个体与名利之间的关系?诗人的办法是“更希毁珠玉,可用登遨游”,也就是老子所说的“少则得,多则惑”,其目的是“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老子》第十九章)

【注释】

a修涂:涂,通“途”,道路。笔直的道路。

b反侧:反复,反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