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骆驼桥村竹枝词

骆驼桥村竹枝词

时间:2022-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村界慈溪、镇海两邑,人杂事繁,难尽形诸笔墨。近值乞假旋里,就现状作竹枝词五十首,随口拈成,不计工拙,聊当风土岁时之记云尔。先生吴姓,名道庄,镇邑吴陆村人。一日醉归,堕水死,葬于其村。因其好饮,故到墓求医必供以酒。中秋作糕宰鸭,俗云:“鸭肉骨头水拖糕,八月十六等勿到。”按,《宁郡志》:宋四明史越王弥远祝母寿于八月十六,因令郡人以是日为中秋,设宴过节,寓同庆其母之意,时人畏而从,后成习惯。

有序

村界慈溪、镇海两邑,人杂事繁,难尽形诸笔墨。然世境有沧桑之变,是日情形安知后来不改革乎!余宦晋多年,南望故园,音问屡梗。近值乞假旋里,就现状作竹枝词五十首,随口拈成,不计工拙,聊当风土岁时之记云尔。

舍南舍北尽分居,究竟谁家境有余。

溪海交通人执业,工商耕读与樵渔。

村为慈、镇接壤,虽富者无几,而居民各有恒业。

一水中分上下河,喧嚣终日客船过。

夏瓜秋菜冬春笋,消受姚江土产多。

村之水利分上下河,所售土产半自余姚。

逢双开市骆驼桥,白蛤黄鱼味美调。

白蛤即圆蛤,黄鱼即石首鱼,二物作羹,味极美。

最是居奇穿网货,晚潮风起满肩挑。

双日开市潮落时,沿海之人以水族来卖,曰“穿网货”,又曰“晚潮鲜”。

留人争把客衣牵,堤畔高呼坐快船。

纤急无关风水顺,打桥门似箭离弦。

村距郡城三十里,有小船来回不绝,拉纤者逢桥掷过,捷如箭发,俗名之曰“打桥门”。

石堰横斜积数重,乡音近杂水声冲。

僧归不理人无赖,关住山门打晚钟。

堰曰“贵胜”,看管者以拔船之资为糊口,动辄詈殴,曰“堰头无赖”。上有小庵,僧人居之。

西汉东吴两相公,馨香尸祝各尊崇。

村有二庙,东祀吴相阚公泽,西祀汉相田公千秋。

决疑要把流年问,签语推详上下中。

随班祀祖喜丁添,祠事吾宗法立严。

到底人心分贵贱,身非顶戴莫加签。

吾宗祠祀事,限年齿不及者不能随班行礼,俗名“上丁祀”。时凡行礼者每人给签一枝,照签给物,有顶戴人,视大小,以次递加。

负贩从来尽自由,卖盐过此划鸿沟。

分明一样家常物,才隔河桥价便优。

村人食盐以桥为界,慈盐由官局运销,故较镇盐之价为昂。

五方杂处聚为邻,月夕花晨过往频。

众口交推行善乐,堂开“归厚”集“存仁”。

村中户口甚多,五方杂处,所行善举著名者,曰“归厚堂”,曰“存仁集”,余曾各订条规。

荒园日暮噪寒鸦,冷落墙阴野草花。

过客停舟遥指点,当年都是好人家。

村当吾族盛时有花园五,曰:守愚、日涉、竹医、肯园、一鉴轩,中皆池榭精致,花木葱萨,而今则寥寥矣!

除暴安良保地方,议成条约共相商。

热心全仗诸乡长,权借禅堂作法堂。

时办乡约,设局于贵胜庵内。

江湖口诀好谈风,卜祝医巫技不同。

可爱娇声年少女,钳牌还会取牙虫。

村临大道,常来医巫卜祝等人,曰“走江湖”。

村庄每喜改衣冠,想合时宜问窄宽。

新式依然翻古样,一年一换惬心难。

俗尚浮糜,即衣冠屡有改易,则其他可想而知。

顶子坟头顶子人,相逢都道是前因。

科名权在朱衣手,鼓吹声闻恐未真。

坟在香江桥畔,相传是地本墓道,岁久渐平。夜有古衣冠者出,谓人曰:“盍祀余,余将为尔致科名。”吾宗人闻而兜土封之。后有同宗登科者,坟必预如鼓吹声。事虽荒诞,而寒食扫墓则非有顶子者不与焉,故曰“顶子坟”。

春秋社会宰鸡豚,三老心憨体独尊。

看戏回头谈故事,杖藜扶入小柴门。

春秋社会多戏,有老者每于戏后妄谈故事,曰“桥头老三”。

香灯隐约带风轻,去乞仙丹陌上行。

村人患疡多请阴先生,往必焚香燃灯,返则以松花或香灰供于座上,祷已取所供物调水油敷患处,颇有效,俗名之曰“仙丹”。

途遇村醪随意备,阴先生唤醉先生。

先生吴姓,名道庄,镇邑吴陆村人。嗜酒,精疡科。一日醉归,堕水死,葬于其村。后有人患疮,百治不效,忽梦见先生医以药,醒即痊,遂传其名,远近闻者效之。因其好饮,故到墓求医必供以酒。

苦雨凄风骨殖寒,何如入土早平安。

儿孙终被形家惑,那管先灵泣屠棺。

风水惑人,有数世不葬其亲者,曰“屠棺”。

书声风送隔河东,私塾改良正养蒙。

何处家庭好教育,学成娇女胜儿童。

村多私塾,近颇改良,唯女子尚多失学,是所望于家庭教育。

祭完田祖饷春耕,三八留心问雨晴。

无数蜻蜒[蜓]飞款款,恐防大水减年成。

俗传种田有秘诀,每年正月三旬逢八日,以晴雨卜丰凶,又蜻蜓多主大水,均验。

异样妆成结束新,媚他主顾十分亲。

不知纤手调饧日,几许旁人妒堕民。

村有堕民妻,曰“丐妇”。其人衣斜襟,耳无镮,肩负花包,手携长伞,四季服色元青,一望而知。每出为民间修容及服役喜庆、丧葬事,善媚人,能得人欢,时或调饧送人,且颇有姿容妖艳者,唯各走各户,不得混,曰“主顾家”。

如飞小轿软垂帘,就里媸妍迹自潜。

风急偏从低处卷,弓鞋红露凤头尖。

缠足之风犹炽,富室妇女每出必乘肩舆。

人生婚嫁事寻常,奚用哓哓费较量。

月老有心偏好胜,两家体面说门当。

婚姻不论财,古体也,而今则互相耗费。

细篾香篮玉指擎,愿修来世太痴情。

秋波笑盼无迥避,默数青蚨叫买饧。

闺人信佛,年轻者亦出行无忌,曰“修来世”。

豆羹香味饱清晨,往贺新年便起身。

犹记昨宵人索债,烧香先去拜财神。

元旦煮豆为羹,食毕到庙烧香,曰“拜庙岁”。

夜游非为玩灯光,七架桥头走得忙。

欲把生平心事诉,归来私请厕姑娘。

正月十四夜,走七桥,请厕姑娘,皆闺人事。

金鼓喧鸣灯满庭,花开火树照疏棂。

蛇虫出去金银进,吉利词原最好听。

元宵放灯,锣鼓喧天,又用烛芯燃火,遍照门窗户灶,呼曰:“蛇虫出去,金银进来。”

前头翁仲挂斜曛,归到宗房有胙分。

妇是淡妆郎素服,大家今日上新坟。

清明上坟,有祀产者归必分胙。凡遇新葬,各具素衣以祭扫。

迎神赛会各纷然,去去行行断复连。

阿母潜呼娇女避,少年浪子踮墙边。

三月迎神赛会,观者塞途,男女混杂,曰“行会看女人”。

雨势淋浪那肯休,禾苗萎尽老农愁。

取张素纸临窗坐,剪个僧人贴倒头。

春雨不止,纸剪和尚倒贴于墙祈晴,亦有灵。

竹林乌笋夏初长,好接今年脚骨强,

饱食樱厨身并起,互将轻重比当场。

立夏食乌笋,曰“接脚骨”,午后秤人。

门悬蒲艾座熏烟,却好榴开花正鲜。

角黍包成堪设席,雄黄酒醉午时前。

端阳悬蒲艾,烧苍术、白芷,熏蚊烟,午刻设席,有角黍雄黄酒,曰“过节”。

馈送杨梅担歇担,老鸦乌最味甘甜。

要知是物犹人样,容易过时惹众嫌。

杨梅熟时,买以送人,黑者为佳。寒村诗注:土人目之为老鸦乌。唯有定时,过则不食。相传曰:“夏至杨梅满山红,小暑杨梅要出虫。”

黄梅时节地翻潮,湿气中人病易招。

摊被忽惊残梦破,许多蛙鼓闹通宵。

入霉时地多潮,湿中则病生,而又水足秧田,蛙声如鼓,几乎无夕安眠。

曝衣清早起开箱,汗滴如珠近太阳。

未出中庭三五步,架前先送麝兰香。

伏日晒衣,曰“晾霉”。

溽暑难当上伏天,蚊多成市不堪眠。

其时要算农辛苦,车取河流灌稻田。

晚禾怕干,村农每于夏夜,桔槔引水灌田,曰“车水”。

瓜壶藤引土墙堆,煮作羹汤日几回。

竟月持斋缘底事,厨娘赋性怕闻雷。

六月持斋一月,曰“雷菜”。

绕篱槿叶当围屏,渍捣银盆色染青。

云髻半披梳洗净,穿针楼上拜双星

七月七日,槿叶捣渍洗发,或有月下穿针者。

蟋蟀声中火已流,黄云遍野及时收。

今朝为主明朝客,相约尝新过立秋

立秋前后,新谷登场,各家舂米为饭,祭祖毕然后食,曰“尝新”。

新凉天气动秋声,庐外青磷鬼夜鸣。

魂招兰盆东畈塔,纸衣彩舞月三更。

余家近处有义冢,曰“东畈塔”。中元夜,村人兰盆会,剪纸为衣,烧楮召魂,每致磷火鬼声,骇人耳目。

积成盆水夜昏黄,缭绕香烟透曲廊。

休信幽冥有教主,笑人供养地藏王。

七月晦,俗传地藏王开地狱门,禁水洒地,夜间焚香插地上或悬香球,名曰“地藏香”。

时新粉饵饷田夫,芋叶如荷贴水铺。

摘去犹流朝露点,戏交贫女作珍珠。

掘芋者必饷以汤团。芋叶如荷,盛露若珠。

月赏庭前客降临,蒸糕煮鸭酒同斟。

嫦娥今夜来陪宴,二八娇容更动心。

中秋作糕宰鸭,俗云:“鸭肉骨头水拖糕,八月十六等勿到。”按,《宁郡志》:宋四明史越王弥远祝母寿于八月十六,因令郡人以是日为中秋,设宴过节,寓同庆其母之意,时人畏而从,后成习惯。

寒砧敲断傍妆台,斟酌衣裳称体裁。

白露期过身不露,新棉花应候先来。

白露节后,人无裸体,故曰“白露身不露”。维时各家预备寒衣,新棉花上市。

落帽风吹几处曾,茱萸会约少吟朋。

自家另有登高趣,独步扶梯最上层。

重九登高之风,吾村独无。

持螯也费用心机,脐剔尖团肉拣肥。

夜半西风斜月里,两三灯点钓鱼矶。

螃蟹肥瘦随时视脐,俗云:“九月尖,十月团。”又,西风劲则螃蟹佳,捕者夜用灯火照水滨,辄得之。

庄家真乏片时空,才纳禾完又叠蓬。

学稼须知培土脉,焦泥烧透火光红。

晚禾收割毕,堆草于场,比屋高,曰“叠草蓬”。诸秽杂物拌土烧灰为田料,曰“焦泥”。

阴尽阳生地气和,报安符贴响铜锣。

一年唯有此长夜,夜静先占梦若何。

冬至道家书符分贴,鸣锣祀神,曰“报安”。是夜为最长,人皆云可以求梦。

安排果品漏声迟,略表心虔遣侍儿。

跪向东厨勤饯送,代求好话报天知。

俗以灶神为东厨司令,腊月二十三日上天奏报一年善恶,是晚具十景糖果祭之,曰“祭灶”。

灶王跳后换桃符,年货零星要预图。

窃笑微闻小儿女,床头谒岁有钱无?

岁除日,丏头戴幞头,赤须持剑,登门跳舞,曰“跳灶王”。更新门神或春联,曰“换桃符”。预备新年所用物品,曰“年货”。置钱于床,曰“谒岁钱”。

洒扫尘埃岁已除,阖家欢宴煮园蔬。

拜年学个新兴髻,妆对菱花隔夜梳。

除夕洗地,曰“年夜地”。通宵不寐,曰“坐夜”。

【校注】

录自《溪上寄庐韵存》。

①“萨”字当误植,或作“嶐”,或作“茏”。

②俗语云:“九月团脐十月尖。”此句当作“九月团,十月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