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回登临碣石

回登临碣石

时间:2022-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下唐侯一面设宴款待伯禹等五人,一面命人担山兽二十头,粟粮两千斤、土酒五十瓮,送往大营,以慰军士。当晚唐侯款待,席间谈及耕种之事。伯禹大喜,对唐侯道:“不需过多,有十余间足以办事。士卒人员仍在城外扎营,不占民房。”话说大队士卒都上泥橇滑行,伯禹、伯益各乘大橇,由八名士卒左右扶持推行。禺强急向伯禹禀明原因。太行以东地域辽阔,大多地方并未受舜直接管辖,由各氏族部落各自为政。

话说伯禹在唐侯处又问:“这里众水可都东流?主流什么名称?”

唐侯道:“水从太行出后有向东也有向东北流。境内河道众多,主流是恒水,到这里称唐河、滱水。一旦水满乱流,全境就成泽国。离此五十里还有卫水承滹沱水,水量十分巨大,都东北流向大海。我曾派人东视,只因道路泥泞十分难走,且有海潮升降,故无功而返,东去之途无法详告。我国东北是有易氏世居,逼近大海,或可详告。”

伯禹点头道:“正要去有易氏那里,去了再说。”当下唐侯一面设宴款待伯禹等五人,一面命人担山兽二十头,粟粮两千斤、土酒五十瓮,送往大营,以慰军士。伯禹道:“君侯无须多礼,大军带有干粮,尽可饱食,你国受洪水之灾,民粮不足,留之备不时之需为宜。”唐侯道:“些许之物,聊表心意,伯禹不收,唐成不安,务请收下。”伯禹推辞不掉,只好谢过。

当晚唐侯款待,席间谈及耕种之事。唐侯道:“耕种原是黎民本业,但山土瘠薄,收获甚少。”伯益道:“今后水退,平原可否耕种?”唐侯道:“平原土地肥沃,收获多于山地,只是平原水潴地湿,常耕而无收,民都不种,水退后耕种收成如何,不敢预言。”伯禹点头道:“朝中有能臣曰弃,善稼,待水平后,请后稷来此教导。”

伯益对伯禹道:“这里有恒水之患,需要治理,日后又需整治沟洫,教民庄稼,何不在唐侯处设一指挥营地,以利调度。”伯禹道:“不知唐侯可有余舍?”唐侯道:“敝处虽狭,但贤伯所需,敢不从命?”伯禹大喜,对唐侯道:“不需过多,有十余间足以办事。士卒人员仍在城外扎营,不占民房。”唐侯道:“深感贤伯体谅。”当晚就在唐侯处安息。

次日伯禹回营,命玄龟带人去唐侯处办妥指挥办事用房,并在城外找一块扎营场地,不再东行。其余诸将士卒都往东探海,当日即行。

话说大队士卒都上泥橇滑行,伯禹、伯益各乘大橇,由八名士卒左右扶持推行。禺强、朱虎、熊罴、应龙等就在近旁,童律、太章居前导行,其余冯、江等将都随着浩浩荡荡顺唐河往东进发,不久又偏北行驶,一路都在泥水中。伯禹前望,满眼是杂草和稀疏林树。既无村舍人踪,更无鸡犬奔走景象,实在荒凉。心中惦记着以后如何开垦之事,默默深思着。

这三千士卒,都世居山陵丘塬地方,熟知山路崎岖,看惯了岙峁峡嶂径路,如今出了太行,看到了一望无际、无遮无拦的大平原,顿使这些士卒目眩心跳,心中惊讶,许多士卒不由连声欢呼。伯禹在大橇内不明其故,忙问左右,士卒何故发喊。禺强忙问部下,部下道:“众士卒因从未见此大平原,故而欢呼。”禺强急向伯禹禀明原因。

伯益在旁道:“众卒久居山地,所处壅塞,见闻有限,如井底之蛙,不识天下之大;长居壅塞之地,其心也壅。本天下常物,而未见者以为奇。不是物奇,是心奇也。习惯了就不以为奇了。”伯禹点头。

却说三千士卒循唐河而东,橇行轨迹,几成小河。泥涂平坦,便于滑行,时有跳鱼蟛蜞等爬行泥中,大军到处,四散乱逃,钻入泥洞发叽咕之声。众士卒久居山林,未见过泥涂诸物,见此景象,又感新奇有趣,说说笑笑,疲劳顿消,不知不觉到了申时,前面传令下来,昝山将到,准备宿营,于是橇行减速。不一刻到了山坡,收橇上坡,集于空旷之地。禺强传令,由江氏、冯氏兄弟各按所部扎营待命。

童律领着伯禹、伯益和禺强,四人来至有易氏居所。有易氏早听下人传报,立在寨门前恭候伯禹一行, 一见伯禹、伯益到来,迎进厅堂坐下,双方问候以后,伯禹命左右呈上见面礼品,兽皮二十张,肉脯三十斤,宝石两方,陶器十具,言道:“乘橇而来,携带不便,些许之物,聊表敬意,望君笑纳。”有易氏揖道:“两位贤伯莅临敝邑,足感盛情,又承惠赐,愧不敢当,然却之不恭,只得拜领。”命左右收下。

看官须知,伯禹到唐侯处未曾呈送礼物,为何到有易氏却呈送礼物呢?因唐侯国是帝尧所封,是帝舜属下,与伯禹为同朝之官,见面是同僚之谊;有易氏是地方氏族首领,未受朝廷之封,并无直辖关系。太行之东在尧舜之世虽属冀州王畿之地,但帝都在汾河一带,所以重在太行以西。太行以东地域辽阔,大多地方并未受舜直接管辖,由各氏族部落各自为政。伯禹见有易氏是大部落,所以备礼以见。闲话少说,言归正传。

有易氏问道:“贤伯此来可为治水之事?半月前童律兄来我处曾经言及,贤伯如有吩咐,自当从命。”

伯禹道:“此次前来,为视察水流所经,并往海嵎一行,为平水定策。带来士卒三千,借贵处暂时住一宿,明日即行。一切饮食都已安排,不需贵族操办,特来告知,望君允诺。”

有易氏道:“贤伯为民治水,理当协助。大军暂宿无妨,只是敝寨甚小,民舍不足,不知为之奈何?”

伯禹道:“不必惊动百姓,我军只在寨外找块空旷平地扎营露宿即可。”有易氏闻言大喜道:“承贤伯见谅,在下感谢。”当下备了酒席,款待伯禹四人。席间谈及去海嵎之事,有易氏道:“上次童将军去海嵎为上弦日,今隔半月,明日正是下弦日,为此当晨卯时涨平,午时退平,在途一个时辰,可在巳时前出发,午时前抵达海滨,未时前返还,可保平安。童将军巳时去过一次,可以带路。伯禹点头复道:“水患遍野,贵邦可有治法?”有易氏道:“孤邦下民,欲治而力不从心,贤伯可有治策?敝邦愿追随而建功业。”伯禹道:“等巡视后定策治水,还望贵邦共治水灾。”有易氏道:“愿供差遣。”当晚即在有易氏处安息。

次日伯禹四人赶回大营,将近巳时,便下涂进发。大队由童律、太章二人带领,应龙紧随伯禹,以备咨询。一路东行,有一股大水自南而来,与恒水相会后折而东北流。伯禹问道:“这是何水,如此巨流?”应龙道:“我等北上时也遇此水,其上游即滹沱河,合卫水而益大,后又汇长芦河,也即衡水,水益大,其主干实滹沱水。”

再东北行又见南来大水汇入恒水。伯禹又问:“可知其名?”应龙道:“我三人未经此道,不知此水之名,然观其来向,应属漳水。”

伯益道:“此水滔滔巨流,且其色土黄,莫非大河之水合漳水而北流,在此出海?”

伯禹环顾,见恒水、卫水都混流入此水。这里地平无阻,而水流众多,支流四出,各自顺地势而泄,有东向而流,有东北而流。大军至此无所适从,候伯禹决定去向。伯禹问童律道:“你们当日何途至海滨?”童律道:“当时急于观海,故就近东向,没有北上。”

伯禹道:“我们此来,一为察洪水出路,二为看水流所经过地域的水土状况,都是为排水、浚治、复耕需要。今童律等已东向观海,我们无须再去。这里的水,虽歧道众多,杂乱无章,但其主流却向东北,当循此主流而穷其入海之口,诸君以为如何?”

伯益及诸将都说有理,于是大军继续向北偏东前进。一个时辰后,已闻大海涛声就在近旁,各水散流入于海。伯禹见前面不远处已是山峰重叠,知已到了平原尽头。右望有大石峰突兀屹立,主河水到这里曲绕入了海。

伯禹于是和伯益及诸将登上石山。石山上有巨石如柱,上圆而耸。伯禹道:“此碣石也。”

大军集于碣石峰下。时过中午,海潮退平后渐涨。五月天气,季风时至,但当天阴霾迷蒙,所见不远。众人立在海边眺望大海,只见海涛汹涌,如群山耸动,吼声震响,近视之白浪滔天,远望之茫茫一片,灰蒙蒙海天相连,不见尽头,不见边沿。人站海边,如感浮沉,久视之,头晕目眩。众士卒都来自高塬大山,从未见过大海,今见此庞然大海,无不骇然,敬畏有加。许多士卒跪在地上叩头礼拜,敬畏之情,不说自明。伯禹命人取出牲礼,猪羊各一,并备余糈,与伯益诸将皆跪而祷祭曰:

浩浩乎大海,众水所归。

昊天有喜怒,淫雨何不止?

黎民无过,岂敢怨天。

帝心仁慈,命予平此洪水。

水有溢余,无所于归。

今日见尊容,知君宽宏而大量,可纳天下之余水。

顺天之则,毋拒毋怨。敬献猪羊,伏惟尚飨。

伯禹祷毕,三叩而起,命从人持牲礼投于大海。

牲礼随海浪漂滚,逐渐远去。旋见牲礼处群鱼搏击,浪花翻滚。须臾,牲礼下沉,鱼群下潜。众人正欲罢观而回,童律眼尖疾呼道:“何来此物,如此怪相?”众人随所指,只见几只巨蟹漂浮而近,蟹壳有桌面大小,壳面高耸如大珠,露于海面,二螯八足左右展开,直径当达丈许,正在争夺猪羊躯体。一蟹抱着一猪,迅速向岸边爬来,后面数蟹追逐,转眼逼近众士卒。站在涂中之卒还在惊讶之际,一只巨蟹已伸出长爪,把一个士卒钩了过去,后面诸蟹也纷纷上来,各伸长爪大螯,袭向众士卒,众卒纷纷骇逃,但人多拥挤,返逃不及,已有几名士卒被蟹爪钩住,大声呼救。钩了人的巨蟹钩迅速返还海中,顷刻不见了影踪。

三奇师徒为保卫伯禹也在碣石,见巨蟹伤人,急忙赶到巨蟹上岸处,珠儿拔出神钩,砍断了已钩住士卒的蟹爪,救了这个士卒。珠儿还想下海救被拖入海中的士卒,三奇对珠儿道:“人早死了,你不可孤身冒险。”

伯禹恐巨蟹再来,命禺强传令速退。此时已过未时,潮水上涨,童律见离碣石之北不远处即是山地,即对伯禹道:“不必再循原路西返,可向北走陆地而回。”伯益道:“童律之言有理。”伯禹命禺强传令北上山坡,沿山西返。

大军上山后伯禹问伯益道:“碣石山附近可有部落氏族?”伯益道:“予闻碣石之山,大海之滨有孤竹氏之民,此地正是碣石滨海之地,当有孤竹氏部落,但未知其主住在哪里。”伯禹道:“既有氏族部落,总会遇见其民,我等且西行而归,再商治水之事。”伯禹命禺强传令众卒,如遇当地之人,速令来见,以备咨询。

此时天色放晴,大军西行,到了一座林木繁密的山麓。禺强向伯禹进言道:“大军连日泥行,干粮果腹,体力有所下降,适又受巨蟹惊吓,心绪未平,今见此山林鸟兽众多,请伯禹准我军围猎一场,既可丰富军食,又可调节士卒情绪。”

伯禹道:“禺强真是领军之才,此议好。”于是禺强传令,由朱虎、熊罴、冯迟、江妃各领士卒五百,于四面离山心十里处围入,禺强、庚辰率卒保护伯禹等选在高处观看。众军领命后无不欢喜,多日泥路辛苦,今日山林行猎,备感亲切,所以十分踊跃。不多时,四处喊声大振,逐步紧缩包围。围中狼奔豕突,一阵阵断枝滚石之声大起。伯禹等于高处望去,但见林木摇晃,碎石落叶四散,围区逐步向中心区逼近。狼嗥虎吼豕叫鸡鸣之声大起。

禺强技痒,命庚辰注意保护伯禹、伯益等,自己带了少数随从下坡向围中奔去。伯益道:“禺强真是勇猛之将。”伯禹道:“不仅有勇,而且有识,难得之将才也。”

不到两个时辰,围猎已毕。各部猎山禽猛兽数千,其中以野鸡为多。原来这片山林多年少人进入,故林草茂密,而鸟类甚多,尤其是野鸡繁衍特多。兽类除虎、狼、野猪外,其他兽类甚少。今日遇见治水大军,也算野鸡及这些猛兽晦气,成了士卒口中之食。

各部点燃篝火,烧烤猎物,说说笑笑,边烤边吃,兽肉禽味,香溢林间,连日疲劳沉闷与海边受惊等事,一扫而空。禺强命朱虎选了几十只烤炙好的野鸡,灌了几罐山泉,送往伯禹处,伯禹、伯益、童律、太章、应龙、三奇师徒及随身侍卫围着火堆一同享用,无不喜悦。当晚即在火堆边憩了。

次日,大军继续西行,至巳时,前军来报,遇见孤竹之人了,随送来四人,身体彪悍,但面带惊骇。伯禹问道:“你等可是孤竹之民?”四人点头。伯禹道:“我们都是帝舜之臣,路过此处,欲访孤竹君,不明其所,不知可否见告?”四人都点头,中一人道:“我叫孤竹甲,孤竹君离此不远,因昨晚见这里喊声震天,火光连绵,不知发生何事,特命我四人前来查看,众位要见君主,愿意带路。但我们寨子小,容不下大队人卒,只能去少数几个人。”

伯禹笑着点了头,命庚辰、冯氏、江氏等率大队人卒暂时驻原地待命,自己带着禺强、朱虎、熊罴、童律、太章几人会同伯益随孤竹甲去会孤竹君,在途问孤竹甲:“此山何名?”孤竹甲道:“就是孤竹山,方圆也有百里,只是出产很少,缺衣少食。”伯禹点头,随即上了山寨。

孤竹君听说来了贵客,在一大木屋前迎候,进了厅堂坐下。伯禹就将奉命治水、来到碣石、回途有易、路过贵国、特地探问请教之事说了一下,并送上礼物。问孤竹君道:“贵邦濒海而居,可有治水良法?”

孤竹君道:“我邦濒海居住,洪水灾害不大,但以我观察,平原之水虽可奔流而至于海,然水皆散乱纷陈,水道数日一变,大雨淋漓之日,众水猛至,夺道横溢,冲沙带泥;稍晴几日,水即缓流,泥沙淤积,填堵河道,故平原之水常潴而难去。耕作收获很少,都是水滞难出之故。”

伯益道:“可否开沟通渠以出之?”孤竹君道:“正需此法,然平原广袤,非寡国小民所能为。”伯禹道:“我等此来,正为此事,若能排除平原之水,使地可耕,君能相助否?”

孤竹君道:“若能排除平原之水,使民复耕,正我所愿也,自然出力。”伯禹道:“如此甚好,与君相约在今日,君可候之。”当下言谈甚欢,随即别了。孤竹君送至寨口道:“恭候嘉命。”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