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世纪东西方文化及对后世的影响

中世纪东西方文化及对后世的影响

时间:2022-12-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然而,韩非的学说对秦始皇统一中国、巩固政权起了积极作用。在中世纪,交通极度不便,信息高度不灵,这给东西方文化交流带来了诸多不便。罗马人在长期远程征战中,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东西方文化的影响力只是局限在各自所在的地区。正是这一影响力持续性作用,地球的东西两半部,在社会、人文、科学技术诸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差异。亚里士多德开创的实践理念使西方世界的哲学与实验研究相结合。

公元前八至二世纪,正值我国的春秋战国时代。和我国的诸子百家一样,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在哲学科学方面的贡献,为西方世界带来了灿烂夺目的文化前景。他们三人的学术思想依次师承,代代创新,使古希腊文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巅峰;和我国的孔丘、孟柯、韩非等人的学术思想遥相呼应,成为各自屹立于东西两半球的文化灯塔。苏格拉底开馆授徒,传学带教,有点像孔子,虽无著述流传,但其学说被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发扬光大,声名四播。苏格拉底认为:“心”是至高无上的,只有“心”才能把握真正的形式和理想。而感官只能接近对象的形式,并使之成为形成理想的工具,而这一切都是由神来创造和安排的,体现着神的智能与目的。世间最有知识的是神,真正的知识服从于神。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是唯心主义哲学的伟大代表。他对事物的看法是从人类的需要和意向中去完成推导。比如:神是最完美无缺的智者,球是最完美无缺的形式,因此宇宙必然是一个球体,它理应由神来主宰。他重视数学这样的逻辑思维,并在他的学院中开设了大量数学课程,这为古希腊以后出现像毕达哥拉斯、留基伯、德谟克利特这样一批天才的数学家提供了先决条件。亚里士多德是一位集古希腊知识大成的伟大学者,在很多领域都有重要贡献。他是柏拉图的学生,他的名言“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为世人周知。在哲学上,他提出了“唯名论”,即同时承认“感官”对象和“心灵”对象的实在性。他认为个体是唯一的实在,而“类”是名称或心理概念。他特别重视对个体的研究和实验,由此可知他的思想更有利于推动实验科学的发展;而他的老师柏拉图则重视对抽象理念的研究,其思维则偏重于哲学范畴。总之包罗万象的古希腊文化为近代科学的产生准备了充分和必要的条件。差不多与上述三位学者同一时期,还有一位著名的学者—希波克拉底,他在古希腊大地上,为医学树起了丰碑。二十卷《希波克拉底文集》是以后西方医学发展取之不尽的源泉。

正当古希腊文化被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们操持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在地球另一面的中华大地上,一场轰轰烈烈的学术争鸣正在方兴未艾。儒家的创始人孔子,是当时最著名的理论家。他的理论核心是一个“仁”字,完成“仁”的方法是“恕”,体现“仁”的行为是“礼”。孟子是孔子的嫡孙子思的学生,和孔子一样,带着数百弟子周游列国、著书立说。宣扬“仁义”,提倡“仁政”,主张“法先王”。他把孔子的“仁”学与政治结合,实属一大发展,但其“法先王”的思想却具复古之嫌。儒家的另一代表人物荀子亦属孔子之私塾弟子。他赞扬富国强兵,宣扬秦国的革新,对孟子的“复古”有过批评。韩非是荀子的弟子,与李斯同学。他把荀子的“仁政”提到立法水平,提出“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认为“法”是根本,主张“罢黜百家”,崇尚法制,使儒学完全趋向政治。秦始皇读过《韩非子》一书后,感叹地说:“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李斯在一旁说:“此韩非所著也。”不久,韩非来到秦国,李斯妒其贤能,横加罪名害死了韩非。然而,韩非的学说对秦始皇统一中国、巩固政权起了积极作用。

墨家创始人墨子,是孔子百年以后的鲁国人。他的主张和儒家针锋相对。反对世裔,主张尚贤,打破旧的等级观念,主张“官无常贵,民无终贱”,“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他把政治革新的希望寄托在“圣君”身上;提出“明鬼”学说,相信鬼神,鼓吹鬼神的作用,反映出其思想局限性。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楚国人,约与孔子同时,《老子》一书中,提出“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柔弱胜刚强”这些朴素的辩证法观点,是非常可贵的。主张“无为而治”,倡导“小国寡民”的理想境界,“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道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庄周。曾任宋国漆园小吏。后来弃官而终身不仕。他对“道”的解释更深刻。认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叫作“道”。“道”衍生天地万物,连鬼神也是“道”的产物。只有“真人”才能得“道”。事物虽然万变无常,却都在“道”的掌握之中。

差不多与此同时,伟大的医学家———扁鹊,和著名的《黄帝内经》出现,为东方医学树立了丰碑,成为以后中医学发展的理论基础。

在中世纪,交通极度不便,信息高度不灵,这给东西方文化交流带来了诸多不便。但是由于罗马帝国的东扩以及后来的大汉、大元帝国的西进,也曾使东西方文化交流游丝未绝。公元前四世纪,古罗马在意大利半岛中部兴起,先后征服了希腊,及欧洲、亚洲、非洲的大片领土。330年君士坦丁大帝迁都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后改称君士坦丁堡),史称东罗马(拜占庭)帝国,尊奉希腊东正教,与原在意大利半岛的西罗马帝国并存。罗马人在长期远程征战中,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东罗马帝国在西罗马帝国崩溃后,它依然存在了将近一千年,(公元395至1453年)。君士坦丁堡位于亚、欧、非三大洲之间的贸易路线上,占有理想的地理位置,是丝绸之路的目的地,是中国通往西方的重要商品集散地。随着汉武帝的军事西进、成吉思汗钦察汗国的西扩,由甘肃的河西走廊到波斯湾的丝绸之路上商贾络绎、驼马如云。丝绸、茶叶、瓷器东进;工具、古玩、钟表东来。诸子百家和古希腊哲学的交流,东西方医学的交流,从情理上讲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由于交通、通信、语言、风土、人情的差异,影响了这一交流,使其作用微乎其微,蔚为大观。东西方文化的影响力只是局限在各自所在的地区。正是这一影响力持续性作用,地球的东西两半部,在社会人文、科学技术诸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差异。

其一是在科学技术方面,柏拉图以后的西方,哲学和科学形成了同步发展,哲学站在科学一边,竭力证明科学才是真理。亚里士多德开创的实践理念使西方世界的哲学与实验研究相结合。18世纪德国大哲学家康德提出的批判主义认为:科学是以先验形式和知性概念开始的,应该把这一些形式和概念发展到深入人心的结构。从而进一步设定了哲学指导科学的使命。尽管这种观念曾受到传统宗教势力的强烈反对和残暴干预,但是它仍然不负众望,勇往直前的发展。哥白尼、伽利略、笛卡儿、牛顿、阿基米德、达尔文、摩尔根、魏尔啸、爱迪生等人在科学领域的杰出贡献,把西方科学技术水平推上了空前高度。十九世纪到上世纪末,人们在声、光、化、电……各个方面取得了触目惊心的伟大成就。把一个人类社会活脱脱推上了五彩缤纷、绚丽多姿的平台。所有这些科技成果的问世,无一不是由西方世界首发。

在中国,诸子百家中以儒家最受青睐,孔孟学说被历代王朝一升再升,孔孟地位被一提再提。自隋唐以后,我国历代选拔人才之科举制度皆以四书五经为准绳,将包括科学技术在内的其他学科称之曰三教九流、雕虫小技。导致整个国家民族不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从远古始,中国人在科技领域曾有过辉煌的表现。公元前六世纪发明了炼铜,前四世纪发明了炼铁,之后又有火药、指南针、造纸、印刷术四大发明推出。与此同时,战国人李冰父子建造了技术水准在当时堪称一绝的安蓝桥、都江堰;东汉人张衡创造了地震仪,发明了定量制图法;南朝人祖冲之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后第八位。这说明中国人具备攀登科学顶峰的天才和智慧。然而自隋唐以后,中国的科学技术便一直停滞不前。由此导致了后来,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下,溃不成军的屈辱史。

其二在社会状况方面,儒学之三纲五常、三从四德、忠孝节义的说教,经过两千多年的不断强化教育,已经形成了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传统内涵,由此确立了整个民族的修养模式。这一模式有利于人民“克勤克俭”,“谦虚谨慎”,“奉公守法”,孔子曰:“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也。”“父母在,不远游。”以“孝道”为核心的理念,造就了家庭的亲情、和谐;以忠君爱国为核心的士人理念,造就了国家的安定、团结。从而使整个社会“家和人静”,“国泰民安”。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兴有衰,有分有合,然而传统文化始终像是一条无形的纽带将人们牢牢地凝聚在一起。由春秋战国之分到秦汉统一:由魏晋十六国之分到隋唐统一;由五代十国之分到宋元明清统一。变来变去,统一始终居于主要地位。近一千万平方公里之中华疆土,至今巍然未动。反观欧洲,其面积与我国大体等同,君斯坦丁大帝、圣彼德大帝,以及拿破仑、希特勒等都曾统一过欧亚半壁河山,却只能是过眼云烟,时过即散。而今的欧罗巴洲,散居着大小四十三个国家,人们感到了它的不便,才筹组了当今的欧洲共同体。

其三是医学发展方面,自汉唐以降,鉴于儒家说教之影响,我国的科学技术未能得到大力发展。其经济基础只能以个体农业和分散手工业为主体。这样的经济基础,给医学的发展不可能提供现代化的研究器材和工具,从而不可能产生生理、病理的微观依据。中医前辈在从事临床工作的时候,所能凭借的只有患者的主观感觉和疾病的外在表现,除此之外,如果还能有所凭借,那就是三个指头和一个枕头了。西医的发展,则是在与中医完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进行的。从16世纪开始,由于采矿、冶炼等工业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各种新的机器工具相继产生,特别是天体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发明,为人类打开自然界奥秘之门提供了空前的有利条件。自然科学以大量实验数据为武器,打破了经院哲学的牢笼,使其长驱直入,迳上坦途。医学领域,由于显微镜的应用,人们开始向微观进军。细胞的发现,血液循环的揭晓,使医生大开眼界。18世纪中叶,以蒸汽机为动力的近代大工业产生后,给医学发展带来了空前未有的机遇。随着机器、光电、制药技术之改进,西方医学很快便登上现代科学技术的快车,以全新的面貌雄居于世界医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