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家风世德,焕乎文章

家风世德,焕乎文章

时间:2022-12-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盛世修志,重修出版《浙江宁海储氏宗谱——兼中国储氏文化史》是一件盛事,就目前而论,更是空谷足音,广陵续响。储君事迹,《储谱》有传;竺君文采,并见该志。今国运昌隆,乃有重修《储谱》盛举。此次编修《储谱》,即得到江苏、浙江、安徽储姓同宗的广泛认同与热情支持。《储谱》奉唐代诗人储光羲为先祖,以今日儒商储吉旺为主事者,家风世德,焕乎文章,斯文一脉,前后辉映,事属巧合,理有必然。

《浙东宁海储氏宗谱》:竺济法主编,中国文史出版社2008年1月出版。

天地是世界开辟之始,父母是人类繁衍之本。人类与地球上一切生物皆有所自,天生地化,父母养育。从人本位、家族本位到国家本位,又回到以人为本……大抵反映了人类进步、历史演变的规律。“家”是根,也是汉语根词之一。从“家”这个根词出发,人类似乎有双向逆行之轨迹,一面克绍箕裘,不断开拓未来进取之途;一面又饮水思源,沿着先辈足迹踏上漫漫的寻根之路……

中国是个十分重视家庭的民族,又是个十分重视本民族历史的民族。中国历史有两个悠久传统:第一,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即所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以求得天人和谐,诸事吉祥;第二,重视家与国、国与家的关系。凡是大一点的村庄都有一个宗姓,设有宗祠,修有宗谱家乘,由宗族长者耆老公议行使自治权。宗谱展示了古代中国基层社会的一种政治生态——乡村自治制度,宗族大姓的人伦血胤便是地方自治的伦理基础与法理基础。

史者,事也。史记国事,志记家事乡事。史志经纬,河渠纵横,是中华文化史的网络经纬。“芳林陈叶催新叶”,以血缘宗亲为根脉枝叶的宗谱,是不老的常青树。一代代叶落归根,又长出无数新叶,世代相承,分别记载各个家族分支筚路蓝缕的创业史,颠沛流离的迁徙史,开拓进取的发展史;又通过婚姻及其他联系,相互错综、沟通,且与国史、方志衔接;更把枝蔓叶脉延伸到全国和世界各地,同气连枝,蓊郁葱茏,蔚然成林。

盛世修志,重修出版《浙江宁海储氏宗谱——兼中国储氏文化史》(以下简称《储谱》)是一件盛事,就目前而论,更是空谷足音,广陵续响。知今可以论古,借古可以鉴今。汉唐已矣,几年前流行的唐装,泱泱气度,落落大方,仍给人以联翩浮想;一处汉墓的出土,一块唐碑的发现,不但能够激发怀古之幽情,而且可以启迪创新的智慧。虽说列祖列宗与我们处于不同时空,但他们也曾生于斯,长于斯,劳作于斯,歌哭于斯。“英雄割据虽已矣,文采风流今尚存。”续史修谱,正是为了缅怀前贤,激励后人,继往开来,发扬光大。

有鉴于此,我对于重修《储谱》的主事者储吉旺君与编纂者竺济法君怀有深深的敬意。储君事迹,《储谱》有传;竺君文采,并见该志。据旧志记载,储氏在周朝时受封于储,遂以地为姓。因年代久远,支脉繁衍,早期已无可考证。宋代有丹阳籍进士、台州刺史储尹之卜居宁海,渐成旺族,为宁海储氏迁祖。历代多部谱志皆持此说,互可参证。竺君又先后参合宁海《储姓大宗祠谱》与江苏宜兴《丰义储氏分支谱》、泰州《海陵储氏支谱》等多种宗谱,发现先祖均为唐代著名诗人储光羲,同出一脉。储光羲祖籍山东兖州,迁居江苏润州延陵庄城西村(旧属丹阳,今为江苏金坛市),宜兴谱称其为“江南储氏始祖”。历储光羲—储旻—储尹之,新编《储谱》考之凿凿,有世系可查。至于始祖,一地一族必有始,始又有始,就像九曲黄河,上游之上更有上游,只能以分段为界;而储氏开宗,最后推定当以周朝分封为标志,迄今已历三千年之久。

中国宗姓分布如同中国的山脉河流走向,东西贯通,南北相连;国史家谱,互为表里。笔者不久前见到一份沈姓家谱。周成王时分封其叔季载于沈(今河南省汝南县)。季载乃周武王第十子,后代兵败国灭。楚庄王又封其子贞于沈地,成为另一支沈氏之祖。数传至沈诸梁,食邑于叶(今河南省叶县),号“叶公”(或即好龙者)。秦灭六国,诸梁子沈逞归居沈地。又数传至沈戎,汉光武时迁会稽乌程(今浙江吴兴),世居之,渐成“吴兴巨族”。沈戎十六传至沈约,为梁朝诗人,沈约创“四声八病”说……《储谱》以公元8世纪唐代诗人储光羲为先祖,以公元11世纪北宋元祐年间定居宁海的进士储尹之为迁祖,历时亦逾千年。编纂者竺君更撰《储姓溯源》一文,探流寻源,上溯两千年,与沈姓家谱保持同一渊源,同一走势,不仅两谱可资互证,而且与历朝鼎革休戚相关。沧桑变故,皆有所自;枝蔓叶脉,历历可寻。国运兴则家运兴。今国运昌隆,乃有重修《储谱》盛举。由于历史变迁,储氏宗脉移居各地,横亘省区国界,不管是在哪里,亲情乡情犹似母脐,维系着家族与民族的共同体。诗云:“嘤其鸣矣,其求友声。”此次编修《储谱》,即得到江苏、浙江、安徽储姓同宗的广泛认同与热情支持。中国有千百个姓,立族分宗,同是华夏一脉;又集合千百姓为中国,血浓于水,皆为炎黄子孙。思土怀乡,寻根认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也是中国人普遍的心理状态。

“耕读传家久,诗书济世长。”储光羲开元进士,官监察御史,在盛唐与王维、孟浩然齐名,以山水田园诗传世,他的诗有“格高调逸,趣远情深”之誉。后代储氏,出了不少文人进士,薪尽火传,斯文不坠,如储尹之赤岩公,五世传国秀公。凡一个家族,一个民族,不管经历多少沧桑变故,只要文化传承尚在,便兴旺有日,腾飞有时。储君吉旺为储光羲43世裔孙,富于诗人气质,博雅能文,有儒商之誉;古道热肠,扶危济困,素为乡里称道。《储谱》奉唐代诗人储光羲为先祖,以今日儒商储吉旺为主事者,家风世德,焕乎文章,斯文一脉,前后辉映,事属巧合,理有必然。孔子云:“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孔子又说:“郁郁乎文哉!”“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孟子》有言:“麒麟之于走兽,凤凰之于飞鸟,太山之于丘垤,河海之于行潦,类也。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学有所自,才有辈出,文化有恒久的传承性,就像石火一样,既已传承,就不会熄灭。历史高举文化火炬走来,又传递文化火炬前行,这是家族与民族生存繁衍之路,也是国家和人类文明进步之路、繁荣昌盛之路。那些高举文化火炬的传承者,应该得到永远的尊敬和怀念。

2007年4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