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学滋养少年心

文学滋养少年心

时间:2022-1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张安雯,这个正值青春的少女幸运地遇上了文学,喜爱上了写作。张安雯注重的是文学性阅读。成长在信息时代的张安雯确信读书与成长有着不解之缘。少年之花香与书香交融,书籍与成长相伴,给她的书写增添了文气与秀气。关于文学表达的技巧问题,张安雯还是一个学生,可以在今后的创作中不断娴熟。

陈希学

张安雯,这个正值青春的少女幸运地遇上了文学,喜爱上了写作。读她的作品,是8年前的事情,那时她就在我主编的《少年月刊》上发表过习作。编辑认为不错,读者也反响强烈。3年前,她爸爸给我拿来一叠准备付印的书稿,让我看看,并说这是女儿在初中前写的文章,大多都发表过,其中有《新作文》《中华活页文选》《中学语文》《西安晚报》《华商报》等,当时还托我给这本集子写序。因为是孩子的书,我欣然应允下来。我虽在作品鉴赏上眼力不济,在评论上思想与笔力有限,但还是从态度上认真对待。记得当时我逐篇细读完所有作品,眼前仿佛站着一个骑着旋转木马的幸福少年,讲述着一个个缤纷绚丽的青春故事,让我从内心里感悟着花样年华里的种种情愫和成长经历:那些甜甜的笑,那些淡淡的伤,那些流年的心情日志,引起我的情感共鸣……

这次送来的书稿共有50多篇文章,分3个章节——《月光染了樱花》《自语书》和《身与心的旅行》,读来让我颇感新意。《如是》确实比第一本《梦汝来期》更富诗意和内涵,既不重复别人,又力求不重复自己。她把每篇文章的篇幅控制在千字左右,用拿捏得当的叙述,恰到好处的抒情,表达出自己对生活、对社会、对价值观的理解。难能可贵的是,她能运用散文文体审美的特征,书写自己的亲历见闻和感悟,灵活运用诗歌、小说,甚至戏剧等文体,把散文自由捏拿,使之幡然鲜活,充满美感。这一点,展示出了一名少年不同凡响的文学功力。

读着张安雯的作品,我感到她是一个敢于揭示生活,敢于揭示自己的思想,敢于把年少的困惑、无奈、任性、天真、不满、追求置于笔下的青春少年。比如《清明如初》中就写道:“生活里七劳八伤,大多与我无关,有时绝望,有时孤独,私以为是人之常情,沉默如锁,钥匙遗失,乃至沉默如迷,纵深如渊。我愿长此以往,巧妙缄口,沉重也仍专注。”又如《如我当初》一文中写道:“生而为人,又有几人能抉择自己的万事,能够选择的不过是生活灿烂如阳,而非冷若冰霜。”再如《成长》中所写:“我懂得了,生息伏乏,聚散枯荣。这是世间常态。我成长了,这便是现实……疲惫得已经难分好坏。我不知道什么是欢乐,什么是悲伤,只把那当成一种情绪,便已不识他们口中的消极为何物。”童年是幸福的,而孩子对幸福没有理解。少年是幸福的,孩子却更多地理解为痛苦。这是对成长中的孩子最贴切的写照。张安雯在《福与痛》中写道:“儿时,你将压岁钱放进储存罐,连同对糖果盒玩具的甜美想象都交给它,储存罐就是幸福的载体。而今,你把爱和希望,像存放压岁钱般放进别人手里,连同忧伤、孤独、哀痛和对美好的所有指望。”这些少年内心的描写,其实是当代少年真实的写照,是社会生活的折射,是对少年内心的暴露。她让我们看到了少年真实的生活,让人不由得冷静地思考生活对孩子的影响,以及孩子成长的真实走向。这是非常有价值的。

由此可见,张安雯在“向着内心深处写作”,勇敢而坦然地面对自我,面对成长中的人生困境和情感困惑,向着心灵深处前行,把少年内心最纠结、恐惧、隐秘的东西展示出来。但是,从她的作品中,我更多的还是感受到了温暖,她的世界里,到处都充满着阳光,光明是她成长道路上的永恒支点。她在社会体验和文学熏陶中感知幸福,感知生活,感知人生价值和意义——“在字字斟酌的生活里,何曾有过片刻完整,而我们如何止住悲伤,不就是因为:即使童话之门早已关闭,你依然相信,这迷惘世界的背面,是美和善意。”这就仿佛生活中的阳光碎片,已完全切入了她的生活和意识中。这完全是一颗纯真的少女之心对生命的体验和审视,乃至对灵魂的拷问。

读完这本集子,我的总的感受就是,张安雯的心灵异常敏感,感悟极为丰富,外部生活的任何事物,甚至生活细节的变化,都能拨动她心灵的琴弦,都能成为她文学的内涵和意向。带着这种感受,我与她,及其家人做了交谈,我的感受不断加深,原来她的确是一个挚爱读书的孩子,真是文学滋养少年心啊!

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自明,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十分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我们知道,阅读的目的有两种:一种是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进行的信息性阅读;还有一种是文学性阅读:以阅读乐趣为根本动力。张安雯注重的是文学性阅读。她告诉过我,她不仅喜欢阅读文学作品,更重要的是可以在阅读中把自己与作品融合,想象其中的事件、人物对话、情感世界,在这个过程中一边享受语言本身的美感,同时还可以体验跨越时空的人生阅历,从而获得巨大的心理满足,得到阅读的乐趣。阅读文学作品,既能够扩展生命的经验,又能让人了解千姿百态的社会与世界。“读书如稼穑,勤耕致丰饶。”成长在信息时代的张安雯确信读书与成长有着不解之缘。少年之花香与书香交融,书籍与成长相伴,给她的书写增添了文气与秀气。因此,今天的这本集子,给我们呈现了一朵含苞待放的文学蓓蕾,绽放着她的美丽,亦焕发着生活和艺术的光彩。

关于文学表达的技巧问题,张安雯还是一个学生,可以在今后的创作中不断娴熟。我相信,这本书的正式出版,会把一个少女的童话世界干净、纯粹、清丽、简洁和优美的一面展示给读者。同时我也祝愿,今后的张安雯会在“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名言的激励下,为建设好自己的精神家园,博览群书,滋养灵魂,朝着文学大厦,拾级而上。

2015年6月于西安庸耕斋

[作者简介]陈希学,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现任陕西省少工委副主任、《少年月刊》杂志社主编、《当代青年》杂志社社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