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有感于适度变通

有感于适度变通

时间:2022-12-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易经》中处处显示出灵活变通的辩证思想。”在漫长的人生经历中,每一个人都在面对变化,而作出自己的选择以变化,没有学会变化,就不会成功。中国也有句话,叫“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学会变通就会领先一步超越普通人。另一个人照着他的话做了,每隔一小时打一枪。

《周易·系辞》中说:“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是《易经》中最重要的辩证思维,即变通。《易经》自古就有“变经”的说法,《易经》不仅有常变之名,而且有常变之实。《周易·系辞》说:“《易》之为书也,不可远,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事物有变就有常,有常就有变,而《易经》就总结了恒常通久的不变法则,又在这种恒常通久中表现了“唯变所适”的可变规律,而这种规律也就是所谓的“天行”,即天道运行的规律。

乾卦《彖》曰:“乾道变化,各正性命。 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它的意思是说保持天下万物的和谐协调,才是最佳的正道;只有万物的正常生长,万国的百姓才会得以安宁地生活。《易经》中处处显示出灵活变通的辩证思想。

变通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有效的变通呢?

一、顺势而为

《易经》八卦讲求变通。我们现在常讲与时俱进,就是要学会变通。变则通,通则久,久则大。

最能体现变通的就是革卦,古时候它象征祭祀这天用俘虏当作人牲。大亨大通,吉利的占问。没有悔恨。这一卦用战争来说明改变、变更的道理,确实说到了点子上。一方面,战争为国之大事,用其做例证,具有说服力;另一方面,战争中充满各种变化多端的因素,没有灵活机智的头脑,难以适应,因此本身就是对变化多端的最好说明。

变的道理可以推广到宇宙间的万事万物。 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存在即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绝对没有静止不变的东西。天在变,道在变,人也应当变。最能变者,就最能生存。 中国古代的智慧对此给予了充分的重视,所谓“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等等,就是讲的以变对变,灵活机动,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所谓变通,顾名思义,就是根据天、道、人的变化来改变自己,从而达到成功。你改变不了过去,但你可以改变现在;你想要改变环境,就必须改变自己。 ”明智的人使自己适应世界,而不明智的人坚持要世界适应自己。 ”

在漫长的人生经历中,每一个人都在面对变化,而作出自己的选择以变化,没有学会变化,就不会成功。学会变通,不仅是做人的诀窍,也是我们必须顺应的历史的必然趋势。

例如有一个膘肥体壮的大汉在大街上喊:“谁敢惹我?”人们纷纷躲开。这时来了一个更健壮、力气更大的大汉,他走了过去,大叫一声:“我敢惹你!”原先的大汉看了看新来的汉子,沉思了一会儿,迅速回答:“那好吧,谁敢惹咱俩!”围观的人群本来是看戏不怕台高,想让两个大汉较量一番,没想到他们竞换了另一种思维方式,联合起来,化解了一场闹剧纷争,反而让自己变得更强大起来。

当然,变通艺术不是人人都有天分,善于变通的人越变越好;而不善于变通的人却越变越糟。 当你掌握了变通艺术,你就会应对各种变化,在变化中寻找到机会,在变化中获取利益。

西方有一句谚语“上帝向你关上一道门,就会在别处给你打开一扇窗”。中国也有句话,叫“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智慧的结晶都在提醒我们不拒绝变化,并且善于改变我们的思维习惯、观念,我们就能走出困境,进入一个豁然开朗的天地。

当然,变通不等于不守应有的做人做事的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规矩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但是如果在非常时刻过于刻板,认为规矩只能立而不能改变,那又大错特错了。

从古至今没有一个规则能通古今的,也没有一种教化是屡试不爽的;即使有也一定会被今后的时代所替代,绝对没有永远存在的道理。现代社会瞬息万变,如果墨守成规,恐怕迟早要被淘汰。长久以来,我们接受的教育有很多传统是可取的,但是有的传统习惯不仅限制了人的创造力,也磨平了我们的棱角和个性。一个聪明的人,既能固守好的传统,又能很快地适应现在的环境。

有一个故事讲的是:有一天,一座庙中的两个和尚结伴到另一座庙去。走到半路,突然被一条河挡住了去路。虽然这条河上没有桥,所幸水并不太深,于是他们决定涉水过河。 正在这时,一位美貌的妇人也来到河边,她告诉两个和尚自己有急事必须过河,可是又怕河水把她冲走。 第一个和尚见此情景,毫不犹豫地背起妇人,涉水过河,把她安全地送到了对岸。 第二个和尚跟在后面也顺利地过了河。此后,两个和尚默不作声地继续赶路。走了好几里路后,第二个和尚终于憋不住了,对第一个和尚说:“师兄,我们和尚是不能近女色的,这是我们教派的规定。刚才你为何宁可犯戒也要背着那个妇人过河呢?”第一个和尚淡淡地回答:“我一过河就把她放下来了,怎么你走了好几里路,至今还背着她呢? ”

第二个和尚就是墨守成规的代表,他不会灵活地变通。 固守规定,不仅使自己背着沉重的负担,而且也无暇领悟佛的真谛。 墨守成规是前进的绊脚石,真正成功的人,本质上流着叛逆的血。学会变通就会领先一步超越普通人。

俗话说“人挪活,树挪死”,意思是说树种后最好不要轻易移动,一动就很难成活。而人就不同了,人是有思想的动物,遇到了问题可以灵活地处理,用这个方法不成就换另一个方法,总有一个方法是对的。 做人做事要学会变通,不能太死板,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被经验束缚了头脑,要冲破习惯性思维的束缚。执著很重要,但盲目的执著是不可取的。

学会变通,要有勇气应对变化。有一个美国人曾对数百个百万富翁作过一番调查,发现这些百万富翁并非都是名牌大学毕业的,其中不少人是智力平平者,然而他们创新的勇气却大大超过前者。 一个人想学会变通,首先必须鼓足勇气。勇气是人的一种非凡力量,虽然不能用它具体地去处理某一个问题,克服某一种困难,但这种精神和心态却能唤醒你心中的潜能,帮助你应对一切变化和困难。

曾经有两个人在沙漠中,他们的食物和水都吃完了,又饿又渴。当时,一个人从口袋里掏出一把手枪和五颗子弹给另一个人,并对他说:“我现在要去找水,否则我们非饿死在沙漠里不可。请你在这儿等着,每隔一小时打一枪,让我知道你在什么地方,以免我迷了路。”另一个人答应了,他就走了。另一个人照着他的话做了,每隔一小时打一枪。快打到最后一枪时,找水的人还没回来。他开始担心,担心那个人已经死了。 那么自己也活不成了,于是他开始害怕,被巨大的恐惧包围着。最后终于忍不住了,用最后一颗子弹结果了自己。 枪声响后不久,找水的人,拿着水回来了,然而这个人已经死了。

其实这个人只要再坚持一下就可以活下来,可他被恐惧束缚了生存的勇气。德国诗人歌德说过:“你失去了财产,你只失去了一点;你失去了荣誉,你失去了许多;你失去了勇气,你就把一切都失掉了!”

《易经》哲学智慧告诉我们,要想实现人生目标,除了要有正确的目标和方法,更要有坚韧的毅力和耐心,而且还要学会变通,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有勇气。

有一位年轻人找到一份工作,半年来他一直努力地工作,他很想了解公司总裁对自己的评价,尽管他想到事务繁忙的总裁可能不会关注到他,可是他还是决定给总裁写一封信。他在信中向总裁问了几个问题,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我能否在更重要的位置上干更重要的工作?”

没过多久,总裁真的回信了,他没有回答这位年轻人的其他问题,只告诉他:“刚好公司决定建一个新厂,你去负责监督新厂的机器安装吧。 但你要有不升迁也不加薪的准备。 ”随同那封回信,还有总裁给他的一张施工图纸。

虽然此前年轻人没有经历过这方面工作的任何训练, 却要在短时间内完成任务,在一般人看来,这是非常困难的。但年轻人也深知这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如果自己因为困难而退缩,那么可能永远也不会有幸运垂青于他。于是他废寝忘食地研究图纸,向有关人员虚心求教,并和他们一起进行分析研究。最后,工作顺利开展,并且提前完成了任务。

当这位年轻人正要向总裁汇报这项工作时, 一位工作人员转交给他一封总裁写给他的信。信中说:“当你看到这封信时,也是我祝贺你升任新厂总经理的时候。同时,你的年薪比原来提高10倍。据我所知你是不能看懂这图纸的,但是我想看看你会怎样处理,是临阵退缩还是迎难而上。结果我高兴地发现,你不仅具有快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还有出色的领导才能。当你在信中向我要求更重要的职位和更高的薪水时,我便发现你与众不同,这点颇令我欣赏。对于一般人来说,可能他们或者不敢想,或者没有勇气去做,而你做了。新厂建成了,我想物色一个总经理。而我相信,你就是最好的人选。”

上面这个年轻人不仅具有超然的勇气,而且也具有一定的胜任工作的能力,所以他才能主动出击,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我们很多时候之所以不能成功,缺乏的不是才能和机遇,而是那种大胆尝试的勇气与巧补纰漏的灵动。

二、灵活催生变通

《易经》·乾卦》又告诉我们,为人做事要学会变通,懂得权衡,不要过头,过头就是亢。“满招损,谦受益”,在人一生中,“进退、得失、存亡”的真理,将贯穿始终。

中国古代三教九流都在讲中庸之道,《易经》八卦更讲求平衡,哪一方面不协调、不平衡,那方面就要出问题。儒家的中庸之道就是这个意思。比如八卦中的损卦,它象征获得俘虏,大吉大利,没有灾祸。如意的占问,有利于出行。有人送来两盆食物,可以用来宴享。 而益卦象曰:时来运转吉气发,多年枯木又开花,枝叶重生多茂盛,几人见了几人夸。此卦与损卦相反,它是损上以益下,后者是损下以益上。这二卦阐述的都是损益的原则。

损和益,一减一增,被当作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既是对立的,又可以通过变通相互转化;或减或增,或减中有增,增中有减,或不增不减。 如何取舍,如何抉择,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一定要依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在复杂的矛盾中寻求一个恰到好处的平衡, 是我们的祖先追求的思维方式和为人处世的态度。 《易经》启示人们,做人做事一定不要走极端,不要抓住一方紧紧不放,也不要穷根究底或以毒攻毒、雪上加霜。做人做事的难度就像走钢丝,主旨是保持平衡状态,稳住不致掉下来;向左边斜了就往右一点,向右边歪了就往左倾一些,不偏不倚的效果正得益于我们具有变通的灵动。

三、相机而行

遇到突发事件时,也正是考验我们是否具有随机应变能力的时刻。在突如其来的变化面前,只有随机应变,才能走出困境,进入新的天地。 所以,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在不同阶段的战争中,讲得最多的就是如何审时度势。

审时度势,就是要明察不同事物的相似之处和相似事物的不同之处。审时度势是军事指挥员驾驭战争的一种指挥艺术。 综观古今战争,大凡名将用兵,其制胜法宝无不包括审时度势的因素。所谓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实质上就是审时度势的战略战术。

战争从来没有固定的模式。战场形势错综复杂、瞬息万变,对于指挥员来说,至关重要的就是要善于审时度势,知彼知己,掌握战争规律,把握战场趋势。军事行家们说,审时辨机,因势制敌,能出新招数,能出新战术,甚至可以以劣胜优。指挥员善于审时度势,便会多谋善断、随机应变,因此常能以打破常规的行动争得战场上的主动、战斗力上的领先。

第四次中东战争初期发生过一场全世界为之瞩目的反坦克战。那是1973年10月8日,埃军第二步兵师师长萨德指挥所属部队在预设阵地上设伏,用反坦克导弹、火箭筒及其他反坦克武器重创将以色列“王牌”装甲旅活捉旅长亚古里。此战虽然前后仅用20多分钟时间,却创造了战争史上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之敌的奇迹。这场战斗不仅使以色列朝野惶恐异常,而且也使北约集团惊诧不已。战后,一些军事专家在分析这一战例时认为:“萨德取胜的重要原因就在于他能够审时度势、因敌制变,这是赢得这场战斗胜利的关键所在。”这次战役的胜利再次启迪我们,在军事的对垒中,能否做到审时度势,关系着战争结局问题。军队作战历来都没有一成不变的固定态势,而要做到多打胜仗、少打败仗,关键是要正确地审时度势,把主观与客观两者紧密结合起来,根据不同的敌情、不同的地形、不同的气象等“决胜料势”、“因势而动”。

所谓“良将用兵,若良医疗病,病万变药亦万变”,就是这个道理。可以说,战场上任何有利态势的形成无一不是靠指挥员的聪明才智正确地审时辨机、 驾驭形势而实现的。只有做到审时度势,具有审时辨机的慧眼,具有驾驭形势、果断决策的魄力和应变力,才能措置裕如地把握战争的主动权。

这里讲的审时度势,就是根据天时、地利、人和的变化而随机应变,也是变通智慧的表达。

在《三国演义》中有一个故事更能形象地说明审时度势的重要性,它讲的是曹操领王允之命行刺董卓。 曹操果然佩着宝刀来到相府,见董卓坐于床上,吕布侍立于侧。董卓一见曹操,便问他为何来得晚。曹操回答说:“我的马又老又弱,所以行动很慢。”于是,董卓即让吕布去从西凉好马中选一匹送给曹操。吕布领命而出。曹操觉得机会来了,准备动手,但又怕董卓力大,难以制服。正犹豫间,董卓因身体胖大,不耐久坐,便面朝里躺在床上。曹操见状急忙抽出宝刀,就要行刺。不料董卓从衣镜中看到曹操在背后拔刀,急回身问道:“曹操干什么?”此时吕布已牵马来到阁外。曹操见行刺不成,连忙抑制惊惶,表情镇静地双手举刀跪下说:“今有宝刀一口,献给恩相。”董卓接过一看,果然是一把宝刀,便将宝刀递给吕布收起,曹操随即将刀鞘解下交给吕布。然后,董卓带曹操出阁看马,曹操趁机要求试骑一下。董卓不假思索便命备好鞍辔,把马交给曹操。曹操牵马出相府,加鞭往东南而去。曹操的随机应变,在紧急关头灵活机智,才使自己得以保全性命。由此可见,曹操是个成事的英雄,而不是一个舍生取义的莽汉。

主客观许多因素影响了我们做事情的成败。只有把握住最有利的条件和机会,选择最恰当的方式,才能成功。“相机而行”、“见机行事”这一谋略的本质还在于:事物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主客观条件也是不断变换着的,只有能够随着时间、地点和机会的变化而灵活地作出不同选择的人,才能把握住成功的主线。但我们往往在处理问题时,总是习惯性地按照常规思维去思考, 如果我们能从多种角度、众多侧面去思考、去行动,那么我们就会有新的发现和不俗的成绩。

美国威克教授曾经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把一些蜜蜂和苍蝇同时放进一只半放的玻璃瓶里,使瓶底对着光亮处,瓶口对着暗处。结果,那些蜜蜂拼命地朝光亮处挣扎,最终气力衰竭而死,而乱窜的苍蝇竟都溜出细口瓶颈逃生。这一实验告诉人们: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中,有时我们需要的不是朝着既定方向的执著努力,而是在随机应变中寻找求生的路;不是对规则的遵循,而是对规则的突破。我们在做事情的过程中,既要有执著的精神,同时我们也要根据当时的主客观现状随时调整自己,灵活机动的行动比有序的衰亡好得多。

只知道执著的蜜蜂走向了死亡,而知道变通的苍蝇却生存了下来。执著和变通是两种人生态度,不能单纯地说哪个好哪个不好。单纯的执著与单纯的变通,二者都是不完美的。只有二者相辅相成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我们要学会执著与变通二者兼顾。

随机应变,灵活变通是一种智慧,这种智慧让人受益匪浅。

四、方圆互生

从整体与部分的角度看,圆为整体,为事物的全部可能性、多样性;方为个体,为事物的某一方面、某一局部。所有的“方”结合起来,构成了一个“圆”。从体和用的角度讲,圆为事物的体,即本质,是抽象的,混一的;方为事物的用,即现象和应用,是具体的,分化的。从灵活与原则的角度讲,圆为灵活性,为随机应变,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方为原则性,为坚守一定之规,为以不变应万变。

古人说:“智欲圆而行欲方。”意思是说人的智慧要圆融无碍。不仅要看到事物静止、不变的一面,还要看到事物运动的、发展的一面;不仅要看到不同事物的个性和局部的状况,还要看到事物的整体和共性;不仅要看到事物的具体现象,还要看到事物的本质;不仅能够坚守原则,以不变应万变,而且要有高度的灵活性,能审时度势,随机应变,具体分析此时、此地、此人的情况,以求得最佳的解决方式。 这是从“智圆”的角度来讲的。

《易经》六十四卦中就有“方图”和“圆图”,方图和圆图结合起来,就可以用来分析和解决各种问题。我们既要讲究事物的多样性、完整性,看清楚事情的本质,又要讲究事情的灵活性、多变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求获得最佳的解决方式。

从行为上讲,人的智慧虽然应圆融无碍,但在具体的作为上却不能模棱两可。也就是说,做人必须遵守一定的法度和规则,以便立足于社会之中。这就是“行欲方”的含义。所以说,方是做人的脊梁。人生其实处于一场“方”与“圆”的辩证运动之中,该方时则须方,该圆时则须圆,方圆互生互变无穷。在原则问题上坚持,在非原则问题上灵活处理。

五、借力借势

《周易》不仅讲到变通,而且讲到怎样去变通、靠什么去变通。有言曰:“不归一,劳心力,贵人旁,宜借力。”这句话的意思是,所问诸事意见纷杂,头绪杂乱,如不借助有力者,恐要白费心力,这就是变通的意义所在。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但如果可以借用外力,使自己强大起来,这也算是一种变通。借助别人的力量,自己就可以变得强大起来,这就是借的变通术。

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不管你是否觉察到,不管你是否愿意,每个人时刻都在主动或者被动地寻求变通。所不同的是,善于主动变通的人越变越好,而不善于主动变通的人往往会处于被动的局面。领导者在工作中掌握了变通艺术,就会应对各种变化;在变化中寻找到机会,在变化中获取利益。 在如今变化几率日益增多和变化不断加速的新时代,每位领导者都要时刻提醒自己:“不变不通,一变就通。”

有卦曰:“劳心劳心,劳心有成,清风借力,欢笑前程。 ”意思是说,随时留心、深思,自必于事有补,前途明朗。“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借助别人的力量,自己就可以变得强大起来。 人要懂借力之道,借助外力来办成自己的事,甚至借助敌手之力来办自己的事,这才叫高明。

战国时的冯谖就是借助秦国的力量,使孟尝君在自己的国家受到了重视,孟尝君的宰相之位得以巩固。

《易经》讲借他人之力为我所用,《三十六计》第二十三计也讲到这样的道理:“远交近攻”其意就是要靠“变通、灵活”处理事情。 冯谖借助的是外力,另一个聪明人田单,他则是借助敌手之力,让敌人自己毁灭自己。

公元前279年,燕军大举进攻齐国,齐国大部分已沦陷,只剩莒、即墨两城尚在坚守,情况十分危急。即墨的守将叫田单,他看到全城的士气非常低落,觉得这样下去即墨恐怕也守不住,于是想了个计策,给大家打打强心针。 他设了这样一个局: 田单派出间谍到城外, 对燕军宣传说:“田单将军最怕燕军俘虏齐军士兵后,把他们的鼻子割掉,再把他们放到攻击部队的前头,那样即墨守军的精神就会崩溃!”燕军将领叫骑劫,是个有勇无谋之人,他居然相信了。并且果真这样去做,令人将俘虏的鼻子全割掉,推到阵前恐吓齐军。城中军民看到被俘士兵遭到了如此的酷刑,异常愤怒,决定死守到底,士气马上大增。田单又派出间谍四处散布言论说:“我最怕燕军挖即墨城外的坟墓, 那会使城中军民人人寒心,失去斗志。”于是燕将又下令挖掉齐人的坟墓,还焚烧掉骸骨,想以此威逼齐人投降。城中齐国军民一见祖坟被掘,悲痛异常,人人义愤填膺,决心同燕军决一死战。士气又增长了许多。田单看到军民们高昂的士气,便率领军民大举反攻。燕军溃败,齐军很快收复所有失地。

《道德经》说:哀兵必胜。示以“哀兵”之形,往往会造成敌方骄纵轻敌心理,而己方因处于受压迫、受凌辱的地位,必然怀着满腔悲愤,求胜争强。田单正是借敌人来鼓舞自己的士气,从而取得了这次战役的胜利。

如何才能让自己的言行在众人中带有积极的隐形辐射能量? 有些是原先没有的,我们需要努力创造,创造出隐形辐射能量。比如一支蜡烛没有什么可以称道的地方,但是当我们为5.12地震的同胞点燃的时候,它所带有的可不是一般蜡烛所能表达的含义,那么这支蜡烛也就有了很大的辐射能量。同样地,一个人的言行要想有这样的辐射能量,就需要变通、需要借力。

通过变通才能让你从有形到无形,通过借力才能让你从无力到有力。有人用对联形式解释过,我们再拿来借用一下:

上联:“是一非一加减乘除样样得一”

下联:“有心无心酸甜苦辣步步含心”

横批:“一从心出,心由一来”

这也类似于《易经》里面的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借力的变通其实很容易理解,比如耳熟能详的狐假虎威,借力打力等等。 人的天性里有一种倾向:通过借力,要把自己想象成什么样子,就真会成为什么样子。

六、潜能无限的潜意识

《周易》告诉我们,时空是一切事物的内涵,时行时止,不可逆转的单向法则决定了空间向前运行和发展的轨迹。 有始有终,有消有长,有疏有密,有圆有方。阴阳又彰显时间运行的趋势和变化。刚柔相济,变通和合。在通过变通达成目标的过程中,你也改善了自身,它会使你养成自律的习惯,发现自身能力中的新元素,并表现出你自身更多的潜能,这便是我们在这一过程中的奖赏。享受这个过程,享受生活每一天。

所以《诸葛神签》签中又曰:“蜗角蝇头利,而今已变通。 草头人笑汝,宜始不宜终。”意思是说,人要有健康的变通信心,只贪图小利,成不了大事,即使想通而暂不斤斤计较,恐怕也有始无终,故态复萌。

一个人对自己充满信心的时候,常常就是他获得成功的时候。有一位心理学家指出:“人的天性里有一种倾向:如果将自己想象成什么样子,就真会成为什么样子。”也就是说,如果你是一个充满信心的人,你有信心克服困难,有信心处理问题,有信心获得成功,那么,你身上的一切能力都会为你的信心去努力,你也就有可能成为你希望成为的那样。反之,如果你缺乏信心,总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去做这一切,那么,你的一切能力也就会随之沉寂,自然你也就成为一个没有能力的人。

有位音乐家,他具有非凡的音乐造诣,常常代表国家参加一些国际上的盛会。后来因为发生了文化大革命,这位音乐家被红卫兵以小资产阶级的名义软禁起来,软禁他的囚房只能露出他的头吃饭,其余四肢都不能动弹,他亲眼目睹了左右牢房的人不是被枪毙,就是自杀。但是,他并没有被吓倒,他相信自己应能重获自由。 终于,过了很久以后他被放了出来。之后,他接到了国际音乐大会的通知,邀请他出席世界级的音乐盛会,他去了。在公开场合弹钢琴的时候,震惊了四座,因为他的钢琴弹得比原来还要好听,还要精彩;弹奏的技巧比他被关进监狱前还要高超很多。

于是很多人问他:“你被关了这么多年,根本没有条件练琴,你的身体不能动弹,只能露出头,为什么几年来你第一次弹钢琴,不但没有退步,反而进步了许多呢?”他说:“我在监狱的日子里,每天,我的头脑里面都有个想象的钢琴,虽然我不能动,可我的思想每天都在弹它。 ”

正是这个无形的钢琴,支撑着音乐家渡过了监狱苦闷的生活。正是这种心态潜能,这种精神力量使他顺利渡过了难关。 人的精神是一只无形的手,它能抚慰人的心灵,同时也能剥夺人活下去的勇气。

一个人的精神垮掉了,那么他的生命也无法持续。下面这个故事更能说明潜能的力量。

一位妈妈有一个9岁的女孩,因为她已经离婚了,所以,她跟她小女儿相依为命。一天,这位妈妈去买菜,当她提着满满的菜篮子回来时,一眼看到小女孩站在阳台上向自己挥手。 她被眼前的情景吓坏了,生怕女儿一不小心掉下来,于是就一边挥手,一边大声地喊:“女儿,你千万不能往下跳,快回到屋里去。 ”由于女儿没听到她妈妈说什么,也没看懂她妈妈的手势,以为妈妈让她跳下来。所以,就从高高的阳台上跳了下来。这时,她妈妈在一两秒之内竟然跑20多公尺,把女儿接住了。 这个新闻发布出来以后,立刻震惊了全世界,很多新闻界的记者采访她们,但是,所有的记者又都不相信。这位妈妈说可以再试一次,但不能拿她的女儿试,有人建议用枕头。于是,就把枕头装上一样重量的棉花,拿到四楼。当试验的人一喊开始,这位妈妈就跑。但试了几次,都是跑不到一半枕头就掉下来了,她一次也没接到过。 后来,又找到跑得最快的选手来试试看,结果一样是接不到。

心理学家如此分析:因为女孩的妈妈跟她爸爸离婚了,女儿是她这一辈子唯一的精神支柱。如果女儿再失去,她就一切都没有了。在这个时候,她看见女儿快掉下来了, 就激发了她生命中的最大潜能, 这种爆发出来的能量使她拯救了女儿。

一个人的潜能大概只开发了大约10%左右,像爱因斯坦这样聪明的人,大脑的潜能也只开发了12%左右,比我们常人多了2%。一个人如果开发了50%的潜能,那么,他可以背诵400本的百科全书,可以念完十几所大学的课程,还可以说出十七八种不同国家的语言。

潜意识的能量是惊人的。可是,我们一般人都不太清楚这一点,而且我们常常被自卑的情绪压抑,认为自己不过如此而已,已经无法再进步了,已经无法再达到极限了。其实,这是人力资源的浪费,尤其是大脑资源的浪费,这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

美国心理学家波恩崔西,他研究潜意识的结果是: 一个人潜意识的思考速度,比意识的思考速度要快三万倍。也就是说,很多时候,我们在开车时,不察觉的就会转弯;游泳时,不察觉的就会换气。这就是因为潜意识的思考速度太快了,所以让你感觉不到。因此,改变潜意识里面的想法和信念,就能改变我们的人生。

潜意识是为“变”而专门设置的一种“思想功能”,遇到突降危机,能够在不动声色的前提下,在第一时间里把事情解决在悲剧发生之前。

当然,潜意识变通能力不是与生俱来。假如你的脑子里一点变通的智慧都没有,潜意识的变通就只能带来“乱变”一气。 智慧当然是从生活经验中总结出来的。

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要养成变通的习惯。 尤其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中,更需要变通的潜意识。 因为每一个人由于家庭背景不同、受教育的程度不同、工作的状态与环境不同,周围接触的人不同,所以每一个人都是不一样的。 我们在工作生活中,无时无刻不与人交往,所以要想获得和谐的人际关系,我们一定要明白与不同的人要用不同的相处方式。这一切都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

有了变通的潜意识,就有了即时性的弹性处理问题的能力,这跟哗众取宠的滑头性格或做事没有原则的“乱变”是不相同的,而是智慧储量的一种即时反映。

哲学家讲:“你改变不了过去,但你可以改变现在;你想要改变环境,就必须改变自己。”学会变通,是做人做事之诀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