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父兄有善行,方能成就君子

父兄有善行,方能成就君子

时间:2022-12-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孩子哭闹着也要去。曾子的妻子从集市上回来后,对杀猪一事闭口不谈。曾子义正词严地表示:“和孩子是不可说着玩的。小孩子不懂事,凡事跟着父母学,听父母的教导。现在你哄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啊。”曾子的故事之所以流传至今,是因为它一直提醒我们,对待家人,抛开疼爱、关怀不谈,最重要的还是把自己的日常行为树立成标杆,这才是大爱的体现。

【原文】

父兄有善行,子弟学之或不肖;父兄有恶行,子弟学之则无不肖;可知父兄教子弟,必正其身以率子,无庸徒事言词也。君子有过行,小人嫉之不能容;君子无过行,小人嫉之亦不能容;可知君子处小人,必平其气以待之,不可稍形激切也。

【意译】

父辈或兄长行为高尚,晚辈学来可能学不像,也比不上;但是如果父辈或兄长有不良行为,晚辈倒是一学就会,没有不像的。由此可知,长辈教育晚辈,一定要先端正自己的行为来引导他们,这样晚辈才能学得好,而不是只在言辞上白费工夫,不能以身作则。道德高尚的人行为稍有过失,一些无德之人因为嫉妒,就必然不能相容。但是有德之人即使没有过失,小人们也未必能容他。由此可知,情操高尚的君子和品行卑劣的小人相处时,应当心平气和地对待他们,不能过于急切地责骂他们。

【解读】

人的本性像流动的水,靠向高处困难,靠向低处容易。父兄优良的品行子弟不一定能很好地效仿,但是如果父兄有恶劣的行为,子弟一学就会。因此,想要子弟能成为优秀人才,除了我们要付出更多的心血外,更重要的是先端正自己的品行。

论语》中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可见只有以身作则,才能为子弟树立良好的榜样,督促他们趁年少发奋勤学,成为有用的人才。

古人有云:“正己为率人之本。”如若想要成为他人的表率,首先要端正自己的行为与品德。即言必信,行必果,立得端,行得正。只有这样,自己的所作所为才能为他人效法。正如刘义庆在《世说新语》中所说:“言为士则,行为世范。”

曾子作为一代儒学大师,不但严于律己,还善于管教儿女。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孩子哭闹着也要去。于是曾子的妻子哄儿子说:“乖孩子,待在家里等娘,娘赶集回来杀猪让你吃肉。”小孩子信以为真,站在村口,翘首企盼娘能快点回来,杀猪给自己吃。

曾子的妻子从集市上回来后,对杀猪一事闭口不谈。孩子失望地蹲在门口呜呜痛哭。曾子回来后,得知了事情的始末,他一言不发,去厨房拿了刀子便捉猪来杀。

曾子的妻子连忙阻止,斥责曾子说:“我不过是跟孩子闹着玩的,你何必当真。”曾子义正词严地表示:“和孩子是不可说着玩的。小孩子不懂事,凡事跟着父母学,听父母的教导。现在你哄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啊。”

曾子的故事之所以流传至今,是因为它一直提醒我们,对待家人,抛开疼爱、关怀不谈,最重要的还是把自己的日常行为树立成标杆,这才是大爱的体现。

一个家庭的财力始终有限,父辈能留给子孙的财富也毕竟有限,而一个长辈的品德却是无限的。将无数金银财宝留给子孙,不知道自力更生的不肖子孙也会坐吃山空。与其这样,倒不如自己在有限的生命里,多做好事,多积阴德,如此子孙便也能在耳濡目染中生成敦厚之心,福分也因此得以长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