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用生命打造诗教的丰碑

用生命打造诗教的丰碑

时间:2022-12-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孙轶青先生等领导与诗人支持下,梁东同志全力以赴,投入诗教。这个报告从诗教的作用高度、理论深度与实践力度,为诗教工作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梁东同志在文丛中收入的为《林从龙同志诗词选评》所拟的“序”的标题是《用生命打造诗园的丰碑》,这是他对林从龙同志诗词及其本人的评价,我完全赞同;那么我也借用这个标题,只改一个字来评价梁东同志对诗教的贡献,也就作为我所写的“序”的标题:用生命打造诗教的丰碑。

用生命打造诗教的丰碑——《梁东论诗文丛》序

《梁东论诗文丛》出版了!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在科学春天、文艺春天、神州春天走入第二个改革开放30年时,在和风好雨的滋润下,梁东同志的《梁东论诗文丛》出版了,我由衷高兴,热烈祝贺;应邀写几句话作为“序”,是我一大快事。

梁东同志的文集《家住长江边》等出版了,诗集《好雨轩吟草》等出版了,书法集《梁东诗书咏泰宁》等出版了,今天,这本同诗几乎百分之百相关的文集《梁东论诗文丛》也出版了,这就更展现了在改革开放的春雨滋润下,梁东同志身姿风采老当益壮,思想境界老而弥高,人生体悟老而愈深,文艺创作老而更精,桑榆非晚,为霞满天,老骥伏枥,志在贡献;用他这本《梁东论诗文丛》第一篇文章题目所借用的名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读一读这本文丛,就可知确实如此。

梁东同志,用他的话讲,“自己是‘挖煤’的”,大学攻工,学采矿,工作一直在煤炭工业系统,从事过多方面的行政工作。受安徽老家桐城派渊源的深厚影响,加上他个人的天赋与勤奋,在他的“正业”工科与有关行政业务的影响与支撑下,他业余爱好的诗词、古文、书法、京剧等等文艺水平或许不亚于他的“正业”,大有“票友”之资。我同梁东同志的认识是由于“诗”,准确讲,由于“中华诗词”。1998年夏,我写了一篇文章《让中华诗词大步走入大学校园》,由我校李白超教授带到乌鲁木齐参加“中华诗词学会第十一届年会”,不料引起了学会领导孙轶青先生等与众多诗人的关注,导致了第十二届年会1999年冬在我校举行。由于筹备工作的需要,我认识了林从龙同志,认识了梁东同志,认识了学会一批人。特别是2003年5月我正在南京开会,梁东同志与孔汝煌同志受学会委托,专程赶到南京,与我商讨诗教工作,商讨成立中华诗词学会诗教委员会与诗教促进中心一事,希望我牵头。在许多场合,我一再声明,对于中华诗词,严格讲,我还是个门外汉、槛外人,这是实话,绝非客套;只是深感形势及其发展的需要,就民族文化、民族文化经典、中华诗词发表了些浅见,撰写了些论文,不料引起有关行家里手密切关心,予以青睐,我深感汗颜。后又在孙轶青先生与学会领导等的信任、鼓励与支持下,承担学会诗教委员会的牵头工作。其实,诗教工作主要是梁东同志与有关同志在学会领导与有关单位(比如,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等)大力支持下做的。

正由于诗教工作,我与梁东同志越来越熟了。我一贯认为,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基因”。一个民族失去了自己的文化,这个民族实际上不复存在。所以,民族文化要传承,经典应诵读,诗教须先行。梁东同志致力于诗教工作,一是努力耕耘,不计收获;二是尽力推动,无惧困阻;三是竭力策划,不顾疲劳。他常讲,他对诗教工作只是添砖加瓦,但能加一块,就绝不加半块;我想,还应加一句,能加一块,他就会力争加一块半。因此,可以说,这本文丛主要是由他添砖加瓦而产生的。文丛内容几乎一半篇幅都是有关诗教的,其次是诗评,再次是诗缘,其他最少,但这些中的多数也多少与诗教有关。我讲了,对于中华诗词,严格讲,我是门外汉、槛外人;所以,文丛中有关诗评、诗缘与其他我就不敢讲外行话了,主要从诗教工作来谈一下梁东同志。

在孙轶青先生等领导与诗人支持下,梁东同志全力以赴,投入诗教。他认为诗教十分重要,但这么一个“斗大的馒头”从何抓起,得找一个下口处,得找一个切入点与突破口。众人智慧能胜天,得抓建设“诗词之乡”与“诗教先进单位”的工作。他近来给我讲了一个“前度刘郎今又来”的真实故事。当然,这个刘郎不是唐代刘禹锡,故事同唐代玄都观也毫无关系,只是从形式上借用了这句诗,来表达他为诗教奔忙的程度而已。他有位姓刘的诗友,一方面一再真诚告诫他“你太疲惫”了,你70多岁了,叮嘱他要少出点差,要注意健康,多多保重;可是另一方面呢?迫于工作需要,又在给他“布置任务”,额外加码,他外出刚归,行囊未解,这位刘郎的“特快专递”已在案头,要他速去。一面叮嘱“保重”,一面直接“加码”。怎么办?还得去办!去完成任务!于是他给这位刘郎送了首诗:“天马行囊未自哀,倦游依旧上高台。暮归鸿雁窗前语:‘前度刘郎今又来。’”据我所知,他一年出差次数中,三分之二献给了诗教。更令人感动的是,他脚踏实地,深入到学校、街道、农村,深入到诗教一线,去添砖加瓦。他深入到广西苍梧县农民的东安诗社,同农民诗人交朋友,结知音;这些年来,三次亲访,四次赠诗,传为佳话。他还到过我的故乡江西湖口县,同石钟山诗词学会诗人交流心得,题词赋诗相赠,推动诗教,作用大。有人形容他,为了诗教,“奔走呼号”于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用他的话讲,为了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自己践行着“九死无悔”、此志不渝的信念。他深知诗教同中华文化、民族精神、民族振兴、国家强大、社会和谐、全面小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密切的关系。

正因为如此,在诗教工作中,他与有关诗人、诗教工作者对诗教逐步有了更深更广的认识与体悟,在“诗教”这部分中,他在有关诗教会议的主题报告或讲演中所展现的思想与观点,就是明证。特别是在淮安现场经验交流会议上的报告,我的印象尤深。报告明确提出诗教五大作用:启智,立德,健心,育美,燃情。讲得多么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美有情,诗之根本。而且,这个报告的题目是《诗教,建设共有精神家园》;这同党的十七大的精神高度一致,将诗教的作用提到了一个应有的高度。这个报告从诗教的作用高度、理论深度与实践力度,为诗教工作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梁东同志在文丛中收入的为《林从龙同志诗词选评》所拟的“序”的标题是《用生命打造诗园的丰碑》,这是他对林从龙同志诗词及其本人的评价,我完全赞同;那么我也借用这个标题,只改一个字来评价梁东同志对诗教的贡献,也就作为我所写的“序”的标题:用生命打造诗教的丰碑。

为了表达我与梁东同志、我与众多诗人之间的友谊,感谢梁东同志与众多诗人对我这个门外汉、槛外人的指点,特将两首诗放在“序”的收尾,表达我的一片真诚。2005年8月在黑龙江望奎召开一次诗教经验交流会议,我因病临时请假未去,梁东同志回北京后,8月24日给了我一封信,信中还有一首诗《致杨叔子院士》:“一往情深路几千?暮云芳草不成眠。清风松嫩高贤聚,暑气江川客梦牵。通肯新连黄鹤水,呼兰续写黑龙篇。杏园无尽春消息,聊共沂歌五十弦。”我读了信,读了诗,很感动。病愈后,9月29日,步韵和诗一首,寄给了他,后来他与孔汝煌同志对这首诗提了一些修改建议,改后的和诗如下:“彩笺歌吟动大千,乘空我欲伴云眠。京畿妙句意深撼,汉尾拙诗情细传。知己天涯同入梦,相邻海内共谋篇。高山流水今多在,曲曲翻新奏舜弦。”

谨为之序。

2008年12月28日武昌瑜园(梁东著,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年10月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