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度重视戏曲教育,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高度重视戏曲教育,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时间:2022-12-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举国高校为全面贯彻与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弘扬中华文化,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中,我热烈祝贺《中国戏曲美学》这本教材的出版。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充分证明了文化对于民族的重要性。加强民族传统文化的教学与实践也已经成为广大师生的迫切要求。戏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显著形态,在许多人心目中,它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代表。

高度重视戏曲教育,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中国戏曲美学》序言

在举国高校为全面贯彻与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弘扬中华文化,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中,我热烈祝贺《中国戏曲美学》这本教材的出版。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一个民族的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本,丢掉了自己传统文化的民族,所剩下的不过是一个种族而已;一个民族能够持续发展,最终凭借的是该民族的优秀文化,而不是其他。生物界的存在与演化靠的是基因的遗传与变异,人类社会的延续与发展靠的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文化,它是人类社会的基因;民族文化,它是民族的基因。社会的一切活动都会过去,成为历史,凝为文化。《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序言”就明确指出: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集中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品格。

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充分证明了文化对于民族的重要性。中华民族之所以能作为世界至今存在的唯一的文明古国,之所以有着连续而未中断的五千年的文明史,虽然在近现代饱受外国列强的欺侮与侵略,但经过前赴后继的顽强战斗,毕竟坚强不屈地站立了起来,又在短短的改革开放三十年中,覆地翻天,一改贫穷落后的面貌,大步走向富强,并成功举办了第29届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敬重。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优秀的民族文化。所以,“序言”进一步深刻指出,“五千年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国脉相承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面临挑战以及各种复杂环境屹立不倒、历经劫难而百折不挠的力量源泉。”党的十七大号召我们,要“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一个民族是由其一个个成员构成的,而一个民族的文化也是由其民族的成员承载着的。一个民族文化的兴衰存亡,是出其民族成员对待文化的态度所决定的。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所以绵延不息并不断发扬光大,就是因为数千年来,上至精英下至平民的民族成员用实际行动传承与弘扬着传统文化的精神,他们忠于国家,热爱乡土,勇于开拓,不甘落后,行侠仗义,尊老爱幼,孝亲睦邻,抚孤恤寡,包容万象,以和为贵。于是社会总是光明多于黑暗,和谐化解矛盾,统一战胜分裂,正气压倒邪气,进步打败落后。

然而,我记得,在20世纪80年代初,几位知名美籍华人教授十分忧虑地对我讲:“中国大陆教育有问题,出国的留学生中,有些人的ABC(外语)很好,XYZ(科学技术)很好,懂得美元、英镑(个人经济算盘),却对长江黄河(祖国的地理)知之甚少,对文天祥、史可法(民族的历史及精神)知之甚少,对《史记》、《资治通鉴》、《四书》、《老子》蕴涵着传统文化精神的经典著作几乎一无所知。他们将来能为中国、中华民族服务吗?”这种现象,现在又是如何呢?这不能不令人警惕!胡锦涛同志一而再、再而三地郑重提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主题。培养什么人与怎样培养人,两者不可分割。民族文化的教育在科技高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尤为重要。我一再认为,特别在当今世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先进科技,一打就垮;而没有自己的文化,不打自垮。

令人高兴的是,中央领导与社会上的有识之士清醒地看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高度重视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有关领导部门要求高校开设系列的以传承与弘扬传统优秀民族文化为宗旨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经过这几年的努力,人文素质教育已成了大学素质教育的有机的组成部分。人文素质教育,其锋芒,是针对忽视人文教育,解决做人的问题;其重点,是加强民族文化教育,解决做中国人的问题;其核心,是交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解决做现代中国人的问题。加强民族传统文化的教学与实践也已经成为广大师生的迫切要求。而在人文素质教育诸课程中,戏曲教育则是突出且重要的一门。

戏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显著形态,在许多人心目中,它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代表。因其综合性的艺术特征,戏曲融入了民族传统的人生观、道德观、伦理观、价值观,与传统的文学、风俗、音乐、舞蹈、服装、绘画、雕塑、园林等,以神似胜于形似而体现了写意的美学特征,反映了民族的审美心理。可以说,它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晶,饱含了民族传统文化哲理,展现了多种形式的民族艺术。

戏曲的剧目数以千计,大多数的内容是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从先秦到近现代,戏曲都有所反映,通过它们,可以纵览历史的风云,从而加深对历史的认识。戏曲舞台上有着无数鲜活深刻的正面人物形象,这些形象已成了中华民族的道德楷模,例如精忠报国的岳飞、忠义满门的杨家将、以公为重的蔺相如与廉颇、公正清廉的包拯、不屈于黑暗势力的窦娥、孝顺克己的赵五娘、执著追求爱情的白素贞、正气凌云而又智慧超群的杨子荣和阿庆嫂,等等,这些人物形象无疑能陶冶我们的情操,活跃我们的思维,升华我们的精神境界。传统戏曲的曲词大都是由诗的语言构成的,如《西厢记》的“长亭送别”中的[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那美妙的意境、深厚的情感、雅致的词句、抑扬顿挫的节奏,都能给人以不可名状的美感。又如《桃花扇》的“哀江南”中的[离亭燕带歇拍煞]:“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风流觉,将五十年兴亡看饱。”感人肺腑的语言,余音不绝的韵律,深沉而鲜活的历史感,多么发人深省!反复咀嚼,余味难尽!

我国戏曲的演唱与起源于欧洲的歌剧、舞剧、话剧等完全不同,它将唱、念、做、打熔于一炉,凝于一体。每一个剧种的唱腔都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或高亢激越,或深沉隽永,或纡徐缠绵,这与唱腔音乐源于当地的民歌有着直接的关系。那种带有乡土语音的歌唱与念白会使观众心酣耳热,油然生起浓郁的乡情。传统戏曲的表演动作,都是程式化、舞蹈化的,所谓“无动不舞”,它们从生活动作中将最本质的特征提炼出来而加以美化,几乎每一个动作都是那样的优美而深刻,动人而难忘。如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所演的京剧《贵妃醉酒》,让人百看不厌,常看常新,那“衔杯下腰”、“卧鱼闻花”、“醉步”等一系列的表演动作将一位久居深宫、心情压抑、仅在醉后才能暴露出真我的妃子的复杂心态,表现得如此淋漓尽致!

总之,戏曲既是我们民族艺术的瑰宝,能让我们产生赏心悦目的美感,能教我们留下思而愈新的感悟,也是传统优秀文化的载体,能提供给我们丰富的精神营养,能提升我们高尚的人生境界,同时,还能给我们深刻的哲理启示,实中有虚,虚中有实,真中有假,假中有真,今中有古,古中有今,“舞台小世界,世界大舞台”。

正是出于这样的认识,长期从事于戏曲与有关方面的研究与教学的朱恒夫教授,多年来为大学生开设了“戏曲欣赏”、“戏曲美学”等课程,还组织大学生昆曲社,请专业的戏曲演员教习曲唱、排演剧目,在戏曲教育方面取得了令人称赞的好成绩。

现在,他又组织了十多所名牌高校的专家编写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戏曲美学》,来解决非专业的戏曲教育长期以来缺乏教材的大问题。

没有美,就没有和谐。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文化中,美学的教育占有重要位置。本教材以欧洲戏剧为参照,背靠中华文化,面向我国实际,立足中国特点,致力于从美学的角度审视中国的戏曲,清晰地勾勒了戏曲的发展线索,深刻地揭示了戏曲的艺术特征,详细地介绍了我国主要剧种的历史与艺术形态,评述了戏曲中家喻户晓的典型人物形象,尤其对悲剧与喜剧的美学特征作了独到而深刻的阐述。

通过本教材的教学,学生可以比较了解戏曲的发展历史、艺术特征与重要的剧目,会认识到戏曲艺术的价值,会受到戏曲中所蕴涵的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甚至会由此迷恋上戏曲,为振兴戏曲事业、为弘扬中华文化而发挥积极的作用。

本教材的问世还有一个重要的意义,就是有利于中小学从事戏曲教育的师资培养,以落实教育部在中小学实施戏曲教育的指示精神。

鉴于本教材这样的价值,鉴于我校与兄弟高校十余年有关京剧教学的成功实践,我乐意向各普通高校、师范院校以及一些专科学校对本教材予以推荐。我怀有与编著者相近的心情,衷心希望读者对本教材不妥、不足、不确切之处,提出批评建议。谨为之序。

2008年9月(朱恒夫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11月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