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我只读了一年小学说起

从我只读了一年小学说起

时间:2022-12-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在小学只读了一年,就跳到初中去了。当时,我的数学水平很差很差,加法的进位,减法的借位,也没弄得太清楚。再一想,不能问,因为孔子讲“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我没学到思路上,怎么能问?“别人念了四年初小,我念了四年多古文;别人做了四年多的算术题,我写了四年多的大字嘛!”

从我只读了一年小学说起

我在小学只读了一年,就跳到初中去了。照说,这同《小学学什么》一书的立意可能不太相符,但从如何育人、如何培育少儿这一根本点上看,或许还可提供一些参考。

抗日战争中,我家一直在逃难,安定不下来,只能由父亲教念一些我国传统的经典著作,《唐诗三百首》、《诗经》、《论语》、《大学》等等,并讲解做人、爱国的道理。这样,持续了好几年,我姐姐常对父亲讲:“弟弟科学知识太差了,连钟都不会看,时针、分针、秒钟都弄不清楚,不上小学不行!”父亲讲:“上什么小学?天天逃难!”后来逃到江西黎川,局势稍微稳定一些,九岁就将我送进现在的日峰镇第一小学。当时,初小四年,高小二年;高一上,先将初小课程有关内容快速复习一下,再讲新内容。我进几年级呢?当时,我的数学(当时叫“算术”)水平很差很差,加法的进位,减法的借位,也没弄得太清楚。进初一?年纪太大,9岁了;特别是语文课本,我认为太浅了,没有什么可读。怎么办?姐姐讲:“进高一,高一上算术从最简单的开始,弟弟不笨,赶得上!”一下就进了高一上。

一进校,考试,语文、历史呱呱叫,地理死记硬背,也不错,就是数学太差。但我从不作弊,混个及格。因为孔子讲:“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作弊就是非礼,非礼是小人干的。小人者,卑鄙、无耻、龌龊、下流!我要当君子,不干作弊这个非礼!作业,做不出,但绝不抄袭别人的,抄袭就是非礼;一定要弄懂了,才去做。不懂,总可问吧!学就得问,孔子还讲“不耻下问”呢!我想去问老师:“二十九除以七,为什么上四?”再一想,不能问,因为孔子讲“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我没学到思路上,怎么能问?作弊,不行;问,也不行!怎么办?孔子又讲:“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是一条。还有一条,《中庸》上讲:“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别人能学会,我怎么不能学会?

我记得高一的语文课第一篇的题目叫做《咱们都是中国人》,读着这个课文,听着老师讲解,接受着老师在各课程中谈到抗日救国的思想与情感,高唱着“工农兵学商,一起来救亡……”,“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想着自己家庭在逃难中所遭受的折磨,记起在日寇飞机狂轰滥炸中侥幸逃脱的悲惨景象,加之传统经典中的爱国情结与民族气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而且“幼而学,长而行”这类教诲,耳濡目染,激励着自己一定要努力学习,长大了驱逐日寇,建设强大的中国。那时,早上,有朝会,唱“朝会歌”;放学,有夕会,唱“夕会歌”;师生间,同学间,彼此融洽,全校亲密无间。“明朝会,好朋友!”校舍简陋,设备落后,但大家“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思想感情一致,对明天充满了希望。

那时,1942年,我毕竟只有9岁。俗语讲:“八岁九岁狗都嫌。”男孩八九岁时,什么都新鲜,都好奇,十分调皮,甚至有些“恶作剧”,我也不例外。秋天,最有趣的是斗蟋蟀。蟋蟀哪里的好?野外的好,坟里的好,坟越老蟋蟀越好。几个调皮同学一起,打算到学校后面的山上去挖老坟,掏蟋蟀。但我一想,不行,因为《聊斋志异》我看过,“《聊斋志异》讲古墓里有狐狸精,把狐狸精惹毛了,不好办!”尽管我一边想掏蟋蟀,在调皮,但一边还在孜孜不倦地弄清数学的道理。

大约过了一个月,山区晚上盖被子了。有个晚上,我突然从梦中觉醒,将被子一掀,坐了起来,讲:“想通了!”哥哥问我:“想通了什么?”“想通了加减乘除!”“想通了加减乘除的什么?”“加减乘不用讲了,除法有什么了不起!你看,二十九除以七,先上一,有多;再上二,上三,再上四,还有多;上五,不够减了;所以,上四,剩一。除法只不过是试试看!”“为什么别人会试试看,而你不会?”“别人念了四年初小,我念了四年多古文;别人做了四年多的算术题,我写了四年多的大字嘛!”我又讲:“拿除法讲,就是试试看,问题是聪明的试试看,还是愚蠢的试试看!”这是一个“大觉大悟”。长大了,我才知道,除法就是一种“求逆”,“求逆”就是从“结果”找“原因”,从“现象”识“本质”,看病如此,探矿如此,方案不能唯一而定,结论可能多个,往往要反复试探才成。聪明的试试看,是排除一切不可能的方案后,再去试试看,而愚蠢的试试看则恰反。一悟百悟,数学很快进步了,念完高一,就跳入初中了。

跳入初中,绝不是我特别聪明。我的天资比平均的高些,自我评价是中偏上,最多是上偏下吧!能跳,因为有个强大的学习动力!后来我总结我的成长有四条经验,最根本的经验就是:“理想崇高,自强不息。”这是我成长的灵魂和核心所在。民族文化的熏陶,家庭爱国情感的影响,抗日逃难与日寇残暴的亲历,让我知道:要爱国,要国家强大,无国何以有家?无家何以栖身?一个理想,为国献身的理想;一种精神,自强不息的精神。有了这些,就有了取之不竭的前进动力。正因为如此,所以才有了其他三条经验,特别是其中的“人生在勤,贵在坚持”,这是最为基础的经验。

小时,父亲就告诉过我,东汉张衡讲得很对:“人生在勤,不索何获?”人生要成功,能为国家作些贡献,最基础的在于勤奋;不勤,不去求索,不去探索,不去奋斗,哪能有什么收获?我肯勤学、勤思、勤做。第一是勤学:上课用心听讲,下课专心复习,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也绝不以不知为已知。记得在中学念到清代彭端淑的《为学一首示子侄》一文时,深感共鸣,特别是“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这段话,就好像讲自己一样。第二是勤思。孔子讲:“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课堂学的东西,就得弄个明白、透彻。我的确肯想问题。小学时,别人讲:“一只鸡加一只鸡,等于两只鸡;一只鸭加一只鸭,等于两只鸭。一只鸡不能加一只鸭。”我想:“怎么不能加?把鸡看成家禽,把鸭看成家禽,不就是一只家禽加一只家禽了吗?不就是两只家禽了吗?”别人讲的不错,我想的就更深入了。当时,我当然不懂哲学,不懂得人们看见的都是特殊的、具体的,关键在于能不能想到一般的、抽象的,但我的确这么做了。第三是勤做。学的,思的,要去做,要去实践,才能感悟。我从小学到大学,一切作业都是我自己做的,从不抄别人的,也从不请人代庖。我到了60岁后,把这三个“勤”概括为:学习是基础,思考是关键,实践是根本,结合出人才。当然,要做到这三个“勤”,就有一点必须做到:“贵在坚持”。不坚持,一曝十寒,那就不行。回首过去,有一点可以无愧于心,那就是我从没偷过懒。我常讲:“与其明天的被动,不如今天主动的被动;今天主动的被动,就会转化成明天的主动。”我想,这一切同幼小时所听到的道理大为相关:“水滴石穿”,“有恒心,事竟成”,“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儿教育,最主要的就是要为做好人、做好中国人打下德的牢固基础。少儿,好奇心强,记忆力强,模仿力强,而理解力差,阅历极少,对人往往是先入为主。因此,我们要用优秀文化、民族文化熏陶少儿,以模范的言行影响少儿,以正确规范养成少儿,正面引导少儿如何做好人、做好中国人,遵守最基本的道德行为规范,培养热爱祖国、热爱集体、关心他人、孝敬父母、维护公共利益的深厚情感。特别是要讲诚信,在日常的基本言行中,知道什么对、什么错,什么好、什么坏,什么光荣、什么耻辱,什么该学习、什么该反对。栽什么苗,结什么果,这是我国优良教育传统的最基本的经验。忽视乃至无视做人、立德对少儿起的最基础最深远的作用,而把主要精力乃至全部精力用于为少儿培“优”、培养才能的方面,很可能培养出来的不是“优”才,而是“忧”才,或成不了才,或成了呆才,乃至成了“只顾一己之私,抛弃基本道德”的坏才、害才。这种教训难道还少吗?不是不要才,而是怎样去培养才。司马光论述得极为精辟:“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要以才来体现德,以做事来体现做人;要以德统率才,以做人统率做事;德才兼备,德为先;做人做事相融,做人为先。何况,少儿正处于开始认识世界时期,好似一张白纸,立德做人的教育自然更是重中之重的了。

(原载《小学学什么——英才是这样炼成的》,2009年3月11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