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行己有耻有感观于八荣

行己有耻有感观于八荣

时间:2022-12-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3月4日,胡锦涛同志看望了出席全国政协会议的委员,提出了“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八个为荣、八个为耻,是非经纬,不可不分。耻是行为的准则。对可耻的事而不感到耻,就是无耻。其实,“荣”、“耻”作为思想、感情、言语、行为的准则,早已深入民心,凝为共识。教化、廉耻、风俗,其关系如此,事关国家存亡、民族兴衰。“行己有耻”,“八荣八耻”,于己、于人、于社会、于国家、于民族,则利在当代、功被千秋。

行己有耻——有感于“八荣八耻”

3月4日,胡锦涛同志看望了出席全国政协会议的委员,提出了“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太好了!太及时了!太重要了!

我们正处于建设前无古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中,在这个社会大发展大转型的时期,我们必须划清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应当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旗帜鲜明,毫不含糊。这事关社会风气的好坏、民族素质的高低、国家基础的强弱,事关全局,事关长远。八个为荣、八个为耻,是非经纬,不可不分。

观今宜鉴古,建议读一读明末清初大思想家顾炎武所著《日知录》第十三卷《廉耻》篇。这篇一开始就引用了战国大政治家管仲的论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接着说,“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接着,又明确提出:“然而四者之中,耻尤为要。”并解释说:“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人而无耻,不知其可也。顾炎武怕没讲够,又引用了大圣人孔子孟子对耻的论述。孔子曰:“行己有耻。”讲得多精炼!个人做事处世,必须有耻。耻是行为的准则。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讲得多深刻!对可耻的事而不感到耻,就是无耻。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讲得多尖锐!对那些搞诡计、耍花招、自以为聪明的狡猾之徒,是谈不上“耻”字的。顾炎武还怕没讲够,又举了好几个实例。其实,“荣”、“耻”作为思想、感情、言语、行为的准则,早已深入民心,凝为共识。国人痛斥卑鄙言行,曰:“可耻!”国人痛斥卑鄙之人,曰:“无耻之徒!”用通俗的话讲,贬时曰“死不要脸”,即无耻;褒时曰“有骨气”,即光荣。顾炎武为了讲明荣、耻之重要,进一步引用了北宋名儒罗仲素的话:“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美节;风俗者,天下之大事。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教化、廉耻、风俗,其关系如此,事关国家存亡、民族兴衰。顾炎武在文中特别强调了士人(知识分子)、士大夫(国家干部)要重视耻,指出:“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这值得深思!

荣辱观,这是一个人情感的体现、责任感的体现与价值观的体现,是三者的有机融合。人是情感的动物,荣辱观,即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是人的情感的直接反映,是人的素质的直接表现。“性相近,习相远”,“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什么样的环境,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所处的环境,决定着人的情感。人还是理性的动物,荣辱观,即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深一层讲,此即对什么负责就是光荣,对什么不负责就是耻辱,这就是责任感。人生活在社会中,生活在世界上,人应该怎样来对待周围的事物,应怎样尽到一己之责。人更是有精神境界的动物,荣辱观,责任感,归根结底,就是价值观,就是对人生的意义的看法,就是对人生价值的取向,重于泰山就是光荣,轻于鸿毛就是耻辱。当然,人的世界观不同,人生观不同,价值取向就不同,泰山、光荣、鸿毛、耻辱,在其心目中,在其灵魂深处也就相异了。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数千年来所形成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同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所澎湃的时代潮流的紧密结合,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有机交融,反映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体现着我国社会所应具有的民风世俗。它最为核心的是爱国、为民,它最为基础的是守信、守法,它最富有生气的是崇尚科学,它最具力量的是团结、勤俭、奋斗。它是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所必然得出的无比珍贵的结论。“行己有耻”,“八荣八耻”,于己、于人、于社会、于国家、于民族,则利在当代、功被千秋。

(原载《华中科技大学周报》,2006年4月10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