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失踪的大陆

失踪的大陆

时间:2022-12-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天边有几片风帆,可能是驶往圣克罗角的船,在等候顺风,以便绕过好望角。几分钟后,热身活动做完了,我们便往三百米深的大西洋底走去。海水一片漆黑,但尼摩艇长给我指了指远处有一团暗红的亮光,一片微微的光亮,距鹦鹉螺号有两海里远。平坦的海底在不知不觉地逐渐升高。在大西洋底那纵横交错的石头迷宫中,尼摩艇长毫不疑虑地在往前走。

第二天,2月19日早晨,加拿大人走进我的房间,一脸的沮丧失望。我正等着他的到来。

“怎么样,先生?”他问我道。

“喏,内德,昨天是机缘不巧呀。”

“是啊!那个该死的艇长早不停艇晚不停艇,偏偏在我们要准备行动时,把艇给停下来了。”

“内德,艇长是因为有事,他得上他的银行去。”

“他的银行!”

“或者说是他的钱庄吧。我是说,他把自己的财产存放在大海里,比存在国库里还要保险。”

于是,我便把头天夜晚所发生的事情,从头到尾地对加拿大人详细叙述了一遍,我是想通过我这么一说,他能改变初衷,打消离开艇长而去的念头。可是,内德听我说完之后,感到懊恼不已,遗憾自己没能亲自前往维哥湾的古战场去走一遭。

“其实,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还是大有希望的,”他说道,“只不过这一渔叉叉空了而已!下一次我们一定会马到成功的,必要的话,今晚就……”

“您知道鹦鹉螺号是往哪个方向行驶吗?”我问道。

“我不知道。”内德回答。

“那好,等中午,我们去看看它是什么方位。”

然后,加拿大人便回孔塞伊那儿去了。我穿好衣服,走进客厅。罗盘上显示的航向让人看了心里不踏实。鹦鹉螺号的航向是西南偏南方向,正在背向欧洲行驶。

我心里有点焦急地在等着看航海图上标出的航行方位。十一点半钟光景,储水舱里已把水排空,鹦鹉螺号浮上水面来。我快步奔向艇顶平台。内德·兰德已经先我上了平台了。

放眼望去,大海茫茫,不见陆地的影子。天边有几片风帆,可能是驶往圣克罗角的船,在等候顺风,以便绕过好望角。天色阴沉,正在酝酿着一场风暴。

内德狂躁不安,盼着透过蒙蒙雾气能看到一块心向神往的陆地来。

中午时分,太阳露了一下脸。大副趁着这一丝阳光上来测量了一下太阳的高度。不一会儿,海上波涛更加汹涌,我们赶忙走下平台。舱盖随即关上了。

一小时过后,我查看了地图,鹦鹉螺号在图上的位置标在西经16度17分,北纬33度22分,离最近的海岸有一百五十里:看来想逃走的希望是十分地渺茫了。当我把船的方位情况告诉加拿大人的时候,他的愤怒是不言而喻的了。

至于我自己,倒也并不怎么懊丧,反倒是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所以我又可以怀着较为平静的心态重又继续我平时所做的工作了。

晚上,将近十一点钟,尼摩艇长突然前来造访,我颇感意外。他十分和蔼地问我昨晚熬了一整夜是否觉得累。我回答他说不累。

“这样的话,阿罗纳克斯先生,我倒想建议您做一次有趣的游览。”

“您说吧,艇长,去哪儿?”

“您只是在白日里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参观过海底世界,您愿意不愿意在黑夜里下去看看呀?”

“当然愿意。”

“不过,我先得提醒您一句,跑这一趟可是非常累的呀,得走很久很久,还得翻一座山,路也不太好走。”

“艇长,您这么一说,反而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来了。我准备好跟您走一趟。”

“那好,教授先生,既然如此,那咱们就走吧。先去换潜水服。”

到了更衣室我发现,这次海底漫步我的同伴们或艇上的艇员全都不去。尼摩艇长甚至都没向我提一句,是否要带内德·兰德和孔塞伊去。

不一会儿,我们便换好了潜水服,有人帮我们把储气罐背在背上,但却没预备电灯。我提醒了艇长一句。

“用不着电灯。”他回答我说。

我觉得好像没有听清他的话似的,但又不好再问他一声,而且问也来不及了,因为他的脑袋已经被金属头盔罩住了。我也把头盔给罩在脑袋上了。我觉得有人往我手上塞了一根铁棍。几分钟后,热身活动做完了,我们便往三百米深的大西洋底走去。

此刻已是午夜时分。海水一片漆黑,但尼摩艇长给我指了指远处有一团暗红的亮光,一片微微的光亮,距鹦鹉螺号有两海里远。那是什么亮光?是什么物质发出的光?在海水中怎么不会熄灭?这一切我都弄不明白。不管怎么说,反正它的存在还是能为我们照一点儿亮的,只不过光线太弱了点儿,但我很快便适应了这种独特的暗淡,而且,我也知道了,在这种情况之下,鲁姆科夫灯是派不上用场的。

尼摩艇长和我紧挨着径直朝着那个光亮处走去。平坦的海底在不知不觉地逐渐升高。我们拄着铁棍跨着大步往前,但总的来说,我们走得很慢,因为脚老是往长满海藻和尽是扁平石块的淤泥中陷下去。

走着走着,我便听到头顶上方传来连续不断的噼里啪啦的声响。不一会儿,我便知道是怎么回事了。那是雨点猛烈地击打水面所发出来的声响。我下意识地感到,我会淋成个落汤鸡的!在水中被淋成个落汤鸡!这古怪的想法让自己也忍不住扑哧地笑了起来。说实在的,穿着厚厚的潜水服,根本就感觉不到自己是身处水中,只不过是觉得自己是待在一层比陆地上的空气密度要大一些的空气里而已。

走了一个半钟头之后,只觉得自己的脚尽踩着碎石头了。水母、微小的甲壳类动物,以及刺胞亚门腔肠动物,以自身的磷光在微微地照亮着这片碎石路。我模模糊糊地瞅见一堆一堆的石头,上面长满了植虫动物和乱糟糟的海藻。我的脚总是在一片黏糊糊的海藻“地毯”上滑来滑去,要是没带那根铁棍的话,恐怕是老得摔跟斗了。我不时地回头望去,只见鹦鹉螺号的舷灯是离得越来越远了,灯光越来越暗淡了。

我刚刚所说的那一堆一堆的石头,是有规有矩地排列着的,对此,我解释不清其原因何在。我还发现一条条很大的海沟,伸向黑暗之中,不见尽头,无法估计它们到底会有多长。另外,我还发现其他一些特别之处。我觉得自己沉重的铅靴好像是踩在了一层枯骨上,发出嘎巴嘎巴的响声来。我所走的这片海底平地究竟是什么地方?我本想问问尼摩艇长来着,可是,他与他的同伴们在海底探索时彼此间所用的手语,我既不会也不懂。

这时候,指引着我们的那片暗红的光亮,变得更亮了,把远处都给照得红彤彤的了。在水下发现这么一个光源,令我顿感惊奇。那是一种放电现象吗?还是一种陆地上的学者们尚不知晓的自然现象?要不就是——这一想法突然从我脑子里一闪——人为的?是人点的火?我难道会在这大海深处碰到尼摩艇长的同伴和朋友?他们也过着同他一样的海底生活?尼摩艇长是专程前来拜访他们的?难道我在这里会见到一群厌倦了陆地上的苦难生活,跑到这海洋深处来寻求并找到了自己的一片独立自主的天地的逃亡者?这种种的疯狂而难以言表的想法缠绕在我的脑海之中,而且眼前又不断地出现一些奇观异景,令我兴奋不已,处于这种状态之下的我,就算是在海底深处遇上一座尼摩艇长魂牵梦绕的海底城市,我也绝对不会感到惊诧的。

我们往前走的路被照得愈发地亮堂了。变白了的光是从一座高约八百尺的山顶上射出来的。但我所看见的是经过海水过滤过了的光亮。而光源,那个发出这种无法解释的光的光源,则是在山的另一侧。

在大西洋底那纵横交错的石头迷宫中,尼摩艇长毫不疑虑地在往前走。看来他似乎非常熟悉这条昏暗的道路。他肯定是经常到这里来,所以不会迷路的。我对他满怀信心,所以毫不迟疑地在跟着他走。我觉得他仿佛是海底的一个精灵。他走在我前面时,他那高大的黑色身影映在远处明亮的海底上面,让我钦羡不已。

已经是凌晨一点了。我们来到第一道山坡脚下。若是要爬上这道山坡,就必须冒险穿过一片宽阔的矮林,林中小径,崎岖狭窄,非常难走。

是的!这是一片死了的森林,树木没有树叶,没有树枝,全都是因海水的作用而炭化了的树干。林中偶尔也可见零零星星的高大松树,挺拔地兀立着。这儿简直就是一座煤矿,由深入海底的树根支撑着,而树的枝杈则像精巧的黑色剪纸,清晰地映在水做的天花板上。我不由得想起了哈尔茨山[1]山腰上的那片森林,只是这儿的森林是沉没在海水中。崎岖狭窄的小径上满是海藻和墨角藻,一群群的甲壳类动物在其间蠕动着。我往前走着,攀上岩石,跨过横在地上的树干,扯断树与树之间的海生藤本植物,惊走了在树枝间游来游去的鱼群。我兴致极高,一点儿也不觉得累。我紧紧地跟随着我的那位永不知疲倦的向导在往前走。

啊!多美丽的景色啊!简直难以言表!水中的树木与岩石,下面阴森吓人,上面却绚丽多彩,在被海水的反射作用增强了的光的照射之下,显现出各种各样的红色来,让人叹为观止!被我们攀爬过的岩石,有的会大块大块地发生坍塌,发出阵阵的轰鸣声,好似雪崩一般。往左边或右边望过去,到处是深不见底的沟壑,而脚下,出现了一片一片的空地,像是经人手开拓的,因此,我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会不会突然冒出几个海底地区的居民来,立在我的面前?

尼摩艇长则是继续在往上爬着。我也不甘落后,大胆地跟着他往前走去。铁棍可没少帮我的忙,因为小径两旁尽是一些深渊,一不小心,踏空一步,小命休矣。但我却脚步坚定地往前迈着,没有一点儿的头晕目眩的感觉。有时候,我们跳过一道裂隙,那裂隙之深,若是换到陆地上的冰川裂缝,我一定会望而却步的;有时候,我壮起胆子走过横卧在深渊上、摇摇晃晃的树干,眼睛看着前方那苍茫景色,不往脚下看。前方,是一些巨大的岩石,斜倾在形状不规则的地基上,仿佛在向平衡法则进行挑战。岩石间,有一些树木以惊人的生命力顽强地生长着,相互支撑着。还有一些天然的塔形岩石,一些宽宽的、陡峭的、形似两座城堡之间的护墙似的岩石,其倾斜度,是陆地上的万有引力定律所不容许的。

我对这种由于海水的高密度所产生的压力差难道没有感觉吗?我虽说是穿着厚重的潜水服,头戴铜制头盔,脚穿铅底靴,但在攀爬那些陡峭得几乎无法爬得上去的陡坡时,不也是一跃而过,如比利牛斯的岩羚羊一般轻捷吗?

当我把此次海底漫步当作故事讲的时候,我仍然觉得那似乎不像是真的似的!可我确实是那些表面上看似不可能、实则却是不容置疑的真情实况的亲历者和见证者。我并没有在做梦,所有的一切全都是我亲眼所见、亲身所历的。

离开鹦鹉螺号已经有两小时了,我们穿过矮树林,来到山脚下;在我们头顶上方,一百尺的地方,一座峭壁突兀耸立,对面的强光把这山峰的影子投到了水中来。一些石化了的灌木形状怪异,歪歪扭扭地东倒西歪着。我们脚步踏过,一群群的鱼儿,像受惊的鸟儿似的,一哄而起。岩石上坑坑洼洼,有些洞孔深不可测,里面有一些可怕的东西在蠕动,发出一些响声来,清晰可辨。每当我发现一根巨大的触角挡着去路,或者听见漆黑的洞穴中有吓人的大螯的咯嚓声时,我便吓得心会停止了跳动似的。在那片漆黑的海水中,有无数的亮点在闪烁着,那是藏匿在窝里的巨型甲壳类动物的眼睛。大龙虾宛如持戟兵丁似的立在那儿,挥舞着大爪,发出金属般的声响;大海蟹形同一门门架在炮座上的加农炮;丑陋不堪、令人发怵的大章鱼,触须扭动,活脱一条条蠕动着的大蛇

我尚不了解的这个超常的世界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世界呀?这些把岩石当作是自己第二层盔甲的节肢动物属于哪一目?大自然是从何处发现了它们的植物性生存的秘密的?它们如此这般地在海洋深处都生活了多少个世纪了?

我在思索着,但脚步却并未停下来。尼摩艇长对这些可怕的动物已经非常了解,所以并不怎么在意它们。这时,我们已经上到了第一个平台,那里还有其他一些意想不到的东西在等着我。那里,屹立着一些别有情趣的遗迹,不难看出,那是人工造成,而非造物主的杰作。从那些成堆的石块中,可以依稀辨出城堡和庙宇的模糊轮廓来。石块已为一层犹如花饰般的植虫动物所覆盖。海藻和墨角藻取代了常春藤,给这成堆的石块披上了一件厚厚的植物大衣。

可是,因地震而沉入海底的地球这个部分原先是在哪里?是谁把这些岩石和石块摆成有如史前的石棚?我现在身处何处?尼摩艇长一时心血来潮带我来的究竟是什么地方?

我想问问尼摩艇长。可我却不会手语,只好拉住他的胳膊,让他停下脚步。但是他却摇了摇头,指着山峰,像是在对我说:“走吧!继续走!不要停!”

我只好鼓起劲儿来,跟着他往上走去。几分钟之后,我爬上了一座比那些岩石堆高出十多米的山峰。

我往下看了一眼我刚才爬上来的那一侧。山高也就七八百尺,再看另一侧,山的高度超过一倍,因为大西洋那边的海水要深得多。我抬眼向远方望去,只见那远远的地方有一片被强光照亮着的地方。其实,这座山是一座火山。在这山峰峭壁之下五十尺处,在石块和熔岩渣如雨点般散落的地方,是一个很大的火山口,在喷发着岩浆,那岩浆是火的瀑布,消散在海水之中。这座火山处于这样的一个位置,宛如一支巨大的火炬,照耀着整个海底,一直照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我刚才所说的是,海底火山口中喷出的是岩浆,而非火焰。火焰必须要有空气中所含的氧气,所以在水下是不可能出现火焰的,但是,岩浆本身具有白炽的可能,可以达到白热化的程度,与海水相撞,产生激烈的反应,使海水汽化,变成蒸气。蒸气的气流带着瓦斯迅速消散,而岩浆则一直流到山脚下去,如同维苏威火山喷出来的岩浆流到托雷·德尔格雷科港[2]一样。

我眼前呈现的确确实实是一座被摧毁了的城市,建筑物东倒西歪,七零八落,屋顶坍塌,庙宇被毁,门拱散架,石柱倒卧,但是,依然可以感觉到托斯卡纳式建筑的雄伟壮观。远处有一条引水渠的遗迹;近处是一座像帕特农神庙[3]卫城那加高了的城基;那边是码头的遗址,宛如一座古代的港口,曾在一个消失了的大洋边上庇护过商船和战舰;更远处,是一道道长长的城墙,一条条毁损无人的街道,尼摩艇长带我来看的简直是一座沉入海底的庞贝城!

我到底是在什么地方?我究竟是在什么地方?我真的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弄清楚。我想说话,我想把罩在我头上的铜头盔摘下,但是,尼摩艇长向我走过来,用手势制止住了我。然后,他捡起一块白垩质石块,朝着一块黑色玄武岩走过去,在上面写下了这么几个字:

亚特兰蒂斯[4]

我突然茅塞顿开,一下子全明白了!亚特兰蒂斯,泰奥庞波斯[5]笔下那座梅罗比德古城!柏拉图笔下的大西洋城!奥利金[6]、鲍尔菲利奥斯[7]、让-布里科斯[8]、德·安维尔[9]、马尔特·布朗[10]、洪堡等人所不承认的那片大陆!他们都认为那只是一种传说。但是,承认它存在的也不乏其人:波塞多尼奥斯[11]、老普林尼、安密阿纽斯·马塞卢斯[12]、德尔图里安[13]、恩格尔、谢雷[14]、图尔讷福尔[15]、布丰[16]、德·阿弗扎克等人,都相信它是的确存在过。现在,这座城市就呈现在我的面前,它遭受的那场灾难的确凿证据就摆在这儿!这就说明,这块沉没了的陆地确实存在过,它不在欧洲,不在亚洲,不在利比亚,而是位于离海格里斯擎天柱[17]不远的地方,那儿曾经生活过亚特兰蒂斯人,古希腊的头几场战争就是冲着他们打的。

历史学家柏拉图本人就曾把这个英雄时代的史迹写进自己的书中去了。他的《泰迈奥斯与克利迪阿斯对话录》可以说是受到诗人兼立法者梭伦[18]的启发写成的。

据说,有一天,梭伦与萨伊城——一座古城,根据刻在城内神庙圣墙上的年表,该城当时已经历经八百年了——的几位睿智长者聊天,其中的一位更加年长的老者讲述了一座比萨伊城的历史早上一千年的城市,说它是雅典最早建成的城市,已经有九百年的历史了,说它曾经遭受过亚特兰蒂斯人的入侵,部分地受到了破坏。这位老者还说,亚特兰蒂斯人占据着一个比非洲和亚洲加在一起还要大的陆地,其面积大到跨越南纬12度至北纬40度。其统治的区域甚至到达埃及。他们还想让希腊人就范,俯首称臣,但是,却遭受到英勇不屈的希腊人的顽强抵抗,不得不撤退。几个世纪以后,地壳突然发生剧变,洪水、地震接踵而来,一昼夜之间,亚特兰蒂斯便沉入海底,不见了踪影,最后只剩下几座最高的山峰,即今天的马代拉群岛、亚速尔群岛、加那利群岛和佛得角群岛,尚露在海面上。

尼摩艇长所写下的那几个字令我振奋不已。我稀里糊涂地竟然来到了这个消失的陆地的一个山头上!我竟然能够用手去抚摸这十几万年前的地质时期的废墟!我甚至能够在先民曾经走过的地方行走!我脚上那沉重的铅靴踩碎了传说时代的动物的骸骨,而那些现已炭化了的树木,当年曾经为这些动物遮阳避雨!

啊!为何我没有足够的时间!我真想沿着这座山的陡峭山坡走到底下去,走遍这个可能连接着非、美两大陆的广袤陆地,去参观一下那挪亚时代的宏伟城市。在那里,映入我的眼帘的,可能就是尚武的马基莫斯城邦和虔诚的优西比乌斯城邦,它们的居民一个个身强力壮,在那儿生活了几个世纪,并且搬来巨石,筑起城堡,抵御海水的侵蚀。我想,也许会有这么一天,地壳发生某种上升作用,使得这个沉没于海底的废墟重新浮出水面!据说,在大西洋的这部分海域,有无数的海底火山,很多船只在这片动荡不定的海面上,经常会感觉到一阵阵剧烈的震动。还有一些船上的人听到过预示着海洋深处正在相互挤压碰撞的沉闷声响,有的人甚至还收集到了喷出水面的火山灰。这一片海域,一直延伸至赤道地区,至今仍然受到地下火山活动的影响。在遥远的未来的某一时刻,由于火山喷发和岩浆不断地堆积,说不定一些不断增高的山峰就会冒出水面来!

我在这么浮想联翩,并准备把这些壮观景色都详详细细地牢记在心中时,尼摩艇长却倚在一块满是青苔的石头上,一动不动地闭目沉思,犹如一座雕像。他是不是在缅怀那些消失了的先人?是不是在思考人类命运的秘密?他这个不想过现代人的生活的古怪的人,是不是想到这里来重温古代历史,想象古人的生活?我真想壮起胆子走上前去与他一起探讨,了解他的所思所想!

我们就这样在这儿待了整整一个小时,眼睛凝视着这片被火山岩浆映照着的土地;火山的喷发剧烈,有时剧烈得令人惊恐。地球内部的沸腾不时地使山体表层发生一次次的震颤。沉闷的隆隆声响,经海水的传播,发出一阵阵响亮的回音。

这时候,月亮出来了。刹那间,月光穿过海面,向沉睡在海底的那块陆地投下几缕淡淡的光线。这一丝的月光,竟然产生了无法形容的效果。艇长站直了身子,向这个海底平原投去了最后一道目光。然后,他便朝我做了一个手势,让我跟着他走。

我们很快下了山。当我们再次经过那片矿化了的矮树林的时候,我便看到了鹦鹉螺号上的舷灯像一颗星星似的在远处闪烁。尼摩艇长径直地走向那颗闪烁的星星。黎明的第一道曙光洒向海面时,我们便回到了艇上。

[1]德国的一座小山,矿产特别丰富。

[2]托雷·德尔格雷科港系意大利的一座港口城市,多次遭受地震和火山的破坏。

[3]帕特农神庙,古代雅典的著名建筑。

[4]亚特兰蒂斯,传说中沉入大海中的一个大岛屿,位于直布罗陀以西的大西洋中。

[5]泰奥庞波斯,古希腊历史学家。

[6]奥利金(185—254),古希腊,基督教早期的著名卫道士。

[7]鲍尔菲利奥斯(233—304),新柏拉图派哲学家。

[8]让-布里科斯,公元4世纪的新柏拉图派哲学家。

[9]德·安维尔(1697—1782),法国地理学家。

[10]马尔特·布朗(1775—1826),丹麦地理学家。

[11]波塞多尼奥斯(公元前135—前51),古希腊斯多噶派哲学家。

[12]安密阿纽斯·马塞卢斯(330—400),希腊历史学家。

[13]德尔图里安(160—240),迦太基基督教神学家。

[14]谢雷(1747—1804),法国将军。

[15]图尔讷福尔(1656—1708),法国植物学家。

[16]布丰(1707—1788),法国博物学家。

[17]系指直布罗陀海峡两岸的两座山。

[18]梭伦(公元前640—前558),雅典立法者,希腊七贤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