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惠慕道士及僧正惠偘

惠慕道士及僧正惠偘

时间:2022-12-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逯钦立先生辑校的《梁诗》卷三十释氏部分还收录有两位诗僧——惠慕道士及僧正惠偘的诗歌。然而慧慕道士及僧正惠偘二人的生平,在其他史籍和僧传中并未见任何记载,今只得从他们流传的诗歌中获取一鳞半爪。今从逯钦立所辑,以其为惠慕道士所作立论。则惠慕道人当为诗僧无疑。可见《梁词人丽句》所载较为可信,则僧正惠偘为梁时僧官,生平不详。称侯方儿为寇,殆惠偘在豫章一带。

逯钦立先生辑校的《梁诗》卷三十释氏部分还收录有两位诗僧——惠慕道士及僧正惠偘的诗歌。而这三首诗歌,据《诗纪》言,是从《梁词人丽句》中辑录出来的。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五著录《梁词人丽句》一卷,云:“唐李商隐,集梁明帝萧岿而下十五人诗,并鬼诗、童谣。”萧岿,字仁远(542年生,卒于585年五月)是南北朝时期后梁的第二位君主。后梁是萧梁的一个分裂王朝,它的地盘主要在今天湖北襄阳、荆州地区。萧岿的父亲萧詧与梁元帝萧绎不和,萧绎继梁帝位后,萧詧便投靠西魏,西魏皇帝封其为梁王,在他的统治地盘内自称皇帝,但实际上后梁的“皇帝”在他们的领土上并没有真正的主权。萧詧年号大定(555—562)。萧詧死后萧岿继位。萧岿在位二十四年,年号天保(562—585)。他继承其父的政策,联合北周来抵抗南朝陈的威胁。所以《梁词人丽句》所录作品仅限依附北周而仅占江陵三州之地的后梁时期的诗作。该书今散佚,存世较早的残本见南宋陈应行《吟窗杂录》卷十四。然而慧慕道士及僧正惠偘二人的生平,在其他史籍和僧传中并未见任何记载,今只得从他们流传的诗歌中获取一鳞半爪。

一、惠慕道士《犯虏将逃作》诗

今《梁诗》卷三十收惠慕道士《犯虏将逃作》诗一首,为五言八句。诗曰:

客子倦艰辛,夜出小平津。马色迷关吏,鸡鸣起戍人。

露鲜花敛影,月照宝刀新。问我将何去,北海就孙宾。

今按,此诗作者一直有疑。《文苑英华》卷二百八十九引此诗,题为颜之推《从周入齐夜渡砥柱》诗,而《梁词人丽句》题为惠慕道士作。又《文镜秘府论》东册亦引此诗,文云:“今江东文人作诗,头尾多有不对,如‘侠客倦艰辛……北海就孙宾’。”可见作者佚名,只知是江东文人。今从逯钦立所辑,以其为惠慕道士所作立论。

又按,魏晋南北朝时期,僧人多被称为道人,然亦有称为道士者,今以《高僧传》中所见二三例证明。如卷四《朱士行传》:“又有无罗叉比丘,西域道士,稽古多学。”卷五《释道安传》:“习凿齿与谢安书云:‘来此见释道安,故是远胜,非常道士,师徒数百,斋讲不倦。’”又卷六《慧远传》:“有沙门昙翼,每给(慧远)以灯烛之费。安公闻而喜曰:‘道士诚知人矣。’”又卷十《史宗传》:“史宗者,不知何许人。常着麻衣,或重之为纳,故世号麻衣道士。”是僧人亦可称为道士。又惠慕,即慧慕之意,智慧为佛家“六度”之一,由其名义亦可推知其为僧人。则惠慕道人当为诗僧无疑。

对于其诗的内容前人亦有研究。清人张玉榖《古诗赏析》卷二十一指出孙宾为何人:“《后汉书·赵岐传》:‘中常侍唐衡兄唐玹尽杀赵岐家属,岐逃难江湖间,匿名卖饼。时孙嵩察岐非常人,曰:“我北海孙宾石,阖门百口,势能相济。”遂俱归,藏岐复壁中,数年,诸唐后灭,岐因赦得免。’”按,孙宾即孙宾石,割裂人名为文,乃六朝习惯用法。《古诗赏析》二十一评诗歌内容曰:“诗因避难而作。首二,提清避难,破题总领;三四,顶次句,写乘夜偷渡之景如画;后四,月露仍带夜来,而佩剑刀以就孙嵩,则与起句应。但孙宾押韵,未免割裂。”[80]

二、僧正惠偘

僧正惠偘,今存有《咏独杵捣衣》和《侯方儿来寇》两首诗歌。其诗最早见于《梁词人丽句》,逯钦立《梁诗》卷三十全录。既题其职为僧正,惠偘当颇为知名,然僧传、史传中却不见记载。需要辨明的是,清人编《全唐诗》,将此二首诗归在隋蒋州大归善寺释惠偘名下。今按,《续高僧传》卷二十五有《隋蒋州大归善寺释惠偘传》,云“释慧偘,姓汤,晋陵典河人也。……以大业元年(605),终于蒋州大归善寺,春秋八十有二。”[81]则惠偘生于524年,即梁武帝普通五年。然而查《续高僧传》所载,传文不言其曾为僧正,且归善寺惠偘所以显名者,源于其神异。故,此僧正惠偘当非彼归善寺慧偘,《全唐诗》卷八〇八收录殆为失考。可见《梁词人丽句》所载较为可信,则僧正惠偘为梁时僧官,生平不详。

僧正惠偘所传世两首诗歌,均为五言诗歌。如《咏独杵捣衣》诗:

非是无人助,意欲自鸣砧。照月敛孤影,乘风送回音。

言捣双丝练,似奏一弦琴。令君闻独杵,知妾有专心。

按,以捣衣为题材的文学作品,由今天尚能见到的资料看,东晋曹毗的《夜听捣衣》大约是最早的一首捣衣诗。南北朝时,刘宋的谢惠连,齐梁时的萧衍、柳恽、王僧孺和北朝的庾信、温子升等人,都曾以捣衣为题写作诗篇,且都是闺怨诗。相比起南北朝这些文人所作的篇幅较长的诗歌,僧正惠偘的这首《咏独杵捣衣》诗显得精巧、灵动而又意味深长。

这是一首怀人诗,代思妇立言,抒发对征人的深切思念。月光照耀下的闺中人形单影只,她正在用独杵捣衣。她为何不用双杵呢?原来她是想借月夜的风力,把这与双杵捣衣迥然不同的声音传送到心上人的耳边,让他知道自己对他的思恋犹如一弦琴弹奏出的音调一般纯真而专一。“令君闻独杵,知妾有专心”,再次点明闺中人对征人的一片忠贞痴心和思恋之情。这首诗刻画了一个形象丰满、感人至深的女主人公形象。

从艺术表现手法上来看,此诗学习和借鉴了南朝乐府民歌的特色,除运用比喻、对仗等常见手法外,更是大量使用了谐音双关语,如砧(贞)、丝练(思念)、琴(情)等,含蓄而又恰当地表达了闺中人的绵绵情思。全诗格调清新婉转,在浮艳文风弥漫的南朝显得难能可贵。

此外,僧正惠偘还有一首《闻侯方儿来寇》诗,更多地体现了惠偘关心民生、反抗侵略的思想,说明惠偘是一位具有以人间为佛事品质的僧人。

按,侯方儿,史书中有其简单的记载。《陈书》卷九《侯瑱传》中写道:

绍泰二年(556),(侯瑱)以本号加开府仪同三司,余并如故。是时,瑱据中流,兵甚强盛,又以本事王僧辩,虽外示臣节,未有入朝意。初,余孝顷为豫章太守,及瑱镇豫章,乃于新吴县别立城栅,与瑱相拒。瑱留军人妻子于豫章,令从弟奫知后事,悉众以攻孝顷。自夏及冬,弗能克,乃长围守之,尽收其禾稼。奫与其部下侯方儿不协,方儿怒,率所部攻奫,虏掠瑱军府妓妾金玉,归于高祖(陈武帝)。瑱既失根本,兵众皆溃,轻归豫章,豫章人拒之,乃趋湓城,投其将焦僧度。僧度劝瑱投齐,瑱以高祖有大量,必能容己,乃诣阙请罪,高祖复其爵位。[82](《南史》卷六十六《侯瑱传》记事同)

《陈书》卷三十五《熊昙朗传》中亦提到侯方儿的事迹:

及侯瑱镇豫章,昙朗外示服从,阴欲图瑱。侯方儿之反瑱也,昙朗为之谋主。[83](《南史》卷七十《熊昙朗传》文字全同)

可知侯方儿曾为侯瑱从弟侯奫的部下,侯奫镇守豫章。因侯方儿与侯奫不合,侯方儿后来率兵反攻侯奫,掠夺豫章城内侯瑱的“妓妾金玉”,作为归顺陈武帝的见面礼。史书中关于侯方儿的记载仅此二条。则所谓的“侯方儿来寇”,当指侯方儿反侯奫攻打豫章之事。称侯方儿为寇,殆惠偘在豫章一带。

侯方儿反侯瑱,时在陈绍泰二年(556)。在时间上,与《直斋书录解题》中所言《梁词人丽句》“集梁明帝萧岿”时期的诗歌相符合,则僧正惠偘很可能是后梁时期的僧正,其《闻侯方儿来寇》诗云:

羊皮赎去士,马革敛还尸。天下方无事,孝廉非哭时!

这一首简短的五言诗,使用了三个有名的历史典故。第一句“羊皮赎去士”,典出《史记·秦本纪》:“(秦缪公)五年,晋献公灭虞、虢,虏虞君与其大夫百里傒,以璧马赂于虞故也。既虏百里傒,以为秦缪公夫人媵于秦。百里傒亡秦走宛,楚鄙人执之。缪公闻百里傒贤,欲重赎之,恐楚人不与,乃使人谓楚曰:‘吾媵臣百里傒在焉,请以五羖羊皮赎之。’楚人遂许与之。当是时,百里傒年已七十余。缪公释其囚,与语国事。谢曰:‘臣亡国之臣,何足问!’缪公曰:‘虞君不用子,故亡,非子罪也。’固问,语三日,缪公大说,授之国政,号曰五羖大夫。”第二句“马革敛还尸”,典出《后汉书·马援传》:“援曰:‘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故人盟冀曰:‘谅为烈士,当如此也。’”而第四句“孝廉非哭时”,典出《三国志·吴书·吴主传》:“孙权字仲谋。兄策既定诸郡,时权年十五,以为阳羡长。郡察孝廉,州举茂才,行奉义校尉。……(建安)五年,策薨,以事授权,权哭未及息。策长史张昭谓权曰:‘孝廉,此宁哭时邪?且周公立法而伯禽不师,非违父,时不得行也。况今奸宄竞逐,豺狼满道,乃欲哀亲戚,顾礼制,是犹开门而揖盗,未可以为仁也。’乃改易权服,扶令上马,使出巡军。”三个典故依次排列,但语气前后连贯,浑然一体。

“羊皮赎去士”,暗含寻求治国之贤士之意。“马革敛还尸”,思得治理边疆之良将。贼人来寇,灾难当头,急需人才来迎敌,保国安民。现在天下正是有事之时,统治者就应该像孙权一样,擦去眼泪,讨伐贼人。僧正惠偘以他慈悲的佛心,不忍普通百姓受到战争之苦,故希望有人挺身而出制止这场灾难。

通过对这两首诗的简单分析,我们看到,僧正惠偘诗风多变。既可以写作凄美的江南民歌题材诗歌,也可以有豪气万丈的保家卫国内容的诗作。爱情与战争在其笔下并存,描写爱情凄婉动人,描写战争则使人慷慨激奋,两首诗歌面目迥异,又各具特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