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先问自己能做什么

先问自己能做什么

时间:2022-12-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都是在这种互惠原则下进行的,所以,求职之前,或者和别人交往之前,你应先问自己“我能为对方做什么?”有的弟子捡柴火,有的弟子去打水,穆圣起来问道:“我能做什么?”把奉献放在第一位,就是先问自己能做什么,这便是对自己事业全身心付出的心态,是一种大爱,也是自尊自重的基础。

先问自己能做什么

我为他们而制服牲畜,以一部分供他们骑,一部分供他们吃。

——《古兰经》(36:72)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认为他对于你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你所得到的东西必然是你所付出的东西交换而来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都是在这种互惠原则下进行的,所以,求职之前,或者和别人交往之前,你应先问自己“我能为对方做什么?”而不是别人能给你什么。只有让别人觉得你有价值,你才有可能会被别人接纳。

《古兰经》里真主对人们说:“我为他们而制服牲畜,以一部分供他们骑,一部分供他们吃。”(36:72)想想看,真主先给人们给予了无限的福利,后来才说到要人们礼拜,这就教给我们这样一个做人的道理,你要先给别人好处,别人才能承认你,感谢你,接纳你。中国穆斯林深受这一教诲的影响,自古以来,出现了许多具有奉献精神的豪杰志士。天文学家扎马伦丁发明七种天文仪象和万年历;造炮匠阿老瓦丁,建筑家黑迭儿丁奉命修筑燕京宫阙(北京故宫);政治家赛典赤·詹思丁开拓云南、造福人民;明朝有海瑞为民请命,刚正不阿;外交兼航海家郑和七次下西洋,沟通中西水上交通;军事家常遇春、胡大海、沐英为明朝的开国元勋;甲午战争时期为抵抗日军、保卫平壤而殉难的左保贵将军,总之,他们都为了祖国的统一和富强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一个成功的人,大到为祖国做贡献,中到为企业尽职,小到结朋交友,都与这个心态有很大的关系。试问:一个不想自己为国家能做什么,而一心只想端国家铁饭碗的人,会有多大的出息?一个只问自己的工资待遇,不考虑自己能为这个企业带来多少利润的员工,会在职场上取得多大成就?即便是在最普通的人际关系中,那些只想沾别人的光却不想付出的人,有谁会喜欢和他交朋友呢?

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霍曼斯提出,人际交往在本质上是一个社会交换的过程,相互给予彼此所需要的。有的人把这种交换叫做人际交往的互惠原则。尽管你可能会认为把人际交往和需求交换联系在一起庸俗,或是亵渎了你与朋友间真挚的友情,但是这种交换的作用却是不能否定的。我们所说的这种交换,并不是像市场上的买卖关系一样,是物质的交换,它同时也包含了非物质的交换,比如情感、信息、服务等各方面的交换,也就是我们说的“好处”。可见,一个人能为他人做什么,是他价值的具体体现。

穆罕默德B一次和他的弟子们外出,大家在荒郊休息,并准备午餐。有的弟子捡柴火,有的弟子去打水,穆圣起来问道:“我能做什么?”大家都说:“老师啊,你坐下休息吧,干这点活,我们的人数足够了。”穆圣说:“那不行,我不能搞特殊。”可见贵为圣人的他,和别人交往,哪怕是自己的学生,都会首先思考:“我能为他们做些什么?”都想让自己“有用”,而并不是向他们索取,更不是考虑让别人如何尊重自己。正因为如此,历代的贤达们无一例外地受到了世人们的敬仰。

从圣贤的故事中,我们得到了许多启发,例如: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怎样活着才算有意义?也许这才是我们每个人都要认真考虑的问题。“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一曲《爱的奉献》之所以能久唱不衰,并不仅仅是因为其音乐旋律好听,而是因为它唱出了大家共同的心声。奉献与索取是一对矛盾体,一心索取的人,贪欲永远得不到满足,更何况,如果没有别人的奉献,自己又能索取到什么呢?

把奉献放在第一位,就是先问自己能做什么,这便是对自己事业全身心付出的心态,是一种大爱,也是自尊自重的基础。对个人而言,就是要在这份爱的召唤下,把本职工作当成一项事业来热爱,认真做好每一件事、认真善待每一个人、认真把握好每一次机遇,只有那些只管付出,不问收获的人,最终的收获才是最大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