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有刻石记文的传统

我国有刻石记文的传统

时间:2022-12-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是一组刻凿在10只鼓形石坯上的刻石文字,每只石鼓上,都刻有一首四言诗。因为多次变迁,其中一只石鼓上的文字已经全部漫灭。七经共刻成48块石碑,立于洛阳的太学门外,人称“熹平石经”。清光绪二十一年,在洛阳龙虎滩,发现了三国魏正始年间所刻的儒家经典,人称“正始石经”。民国十一年,在洛阳东大郊朱古墩又出土了两块经石,有230余字,亦为“正始石经”。

一、我国有刻石记文的传统

img108

泰山刻石(图108)

img109

琅琊台刻石(图109)

其实,刻石记文并非佛教的专利,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现存最早的石刻文献,当推周宣王时的《石鼓文》,内容系记秦公游猎之事。这是一组刻凿在10只鼓形石坯上的刻石文字,每只石鼓上,都刻有一首四言诗。因为这批石鼓在初唐时于陕西三畴原陈仓出土,所以亦称“陈仓十碣”。因为多次变迁,其中一只石鼓上的文字已经全部漫灭。

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多次东巡郡县,以抚按各地政事。当时任丞相的李斯,亲笔书写了颂扬秦德之辞,这便有了《泰山刻石》(图108)、《琅琊台刻石》(图109)、《峄山刻石》(图110)、《会稽刻石》(图111)等诸山刻石。

东汉熹平四年(175年),蔡邕与学者堂溪典等人,看到传抄的儒家经典常有错讹,影响学术研究质量,建议订正经文,刻石存世。在朝廷的授权下,一批学者校订了《鲁诗》、《尚书》、《周易》、《春秋》、《公羊传》、《仪礼》、《论语》等七经,并由蔡邕书丹上石。七经共刻成48块石碑,立于洛阳的太学门外,人称“熹平石经”。据说石经竖立后最初一段日子,前来观看和摹写者络绎不绝,每天要超过1000辆车乘,将交通要道堵塞得水泄不通。后来由于屡经兵火战乱,原石荡然无存,只有一些零星残石可觅。

img110

峄山刻石(图110)

img111

会稽刻石(图111)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在洛阳龙虎滩,发现了三国魏正始年间所刻的儒家经典,人称“正始石经”(图112)。出土时,仅存百余字。民国十一年(1922年),在洛阳东大郊朱古墩又出土了两块经石,有230余字,亦为“正始石经”。

img112

正始石经(图11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