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巴利语系大藏经的形成

巴利语系大藏经的形成

时间:2022-12-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到了大约公元前1世纪,斯里兰卡佛教徒将口头流传的巴利语佛典,在铜片或贝叶上记录下来(图62),从而形成了南传大藏经最初的雏形。这时,用巴利语传播的佛经,数量逐渐增多,内容日益丰富,故而到了4、5世纪,编纂成了较为完备的南传大藏经(图63),它与现在的形态已相差无几了。

二、巴利语系大藏经的形成

img62

巴利文《贝叶经》(图62)

摩哂陀长老在斯里兰卡传教,很受当时国王的欢迎,国王不久便皈依了佛教。他利用手中的王权,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行佛教,并建大寺供养僧人,由此而逐渐确立了上座部佛教正统派——“大寺派”的独尊地位。

到了大约公元前1世纪,斯里兰卡佛教徒将口头流传的巴利语佛典,在铜片或贝叶上记录下来(图62),从而形成了南传大藏经最初的雏形。这时,“大寺派”中又分裂出由摩诃帝沙创建的“无畏山寺派”。后者不像“大寺派”那样以正统自居而趋于保守,能够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与佛教策源地印度的各派佛教积极交流,因此发展较快,影响较大,持续较久。

4世纪初,“无畏山寺派”也开始分裂,出现了一个“海派”。“海派”不属于小乘佛教部派,专奉大乘的中观学派教义。这时,用巴利语传播的佛经,数量逐渐增多,内容日益丰富,故而到了4、5世纪,编纂成了较为完备的南传大藏经(图63),它与现在的形态已相差无几了。

印度部派佛教时期,在同一时空,大约并存20个左右部派。这些部派,分别传承自己的典籍。但随着佛教在印度的消亡,各部派的典籍大多亦随之散佚,保存下来的极为稀少。只有说一切有部的部分典籍,由于被译成汉文保留在汉语系大藏经中;还有就是斯里兰卡南传上座部的佛典,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这就是巴利语系大藏经的珍贵价值。

img63

《南传大藏经》(图6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