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十二部经”包括哪十二类

“十二部经”包括哪十二类

时间:2022-12-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九部经”之后,印度佛教典籍又出现了一种分类形式,称作“十二部经”,亦称“十二品经”、“十二分教”或“十二分圣教”。此后,印度佛教典籍又出现了经、律、论“三藏”的分类方法,“十二部经”必须相应被纳入经藏、律藏或论藏之中。《四分律》干脆主张,“十二部经”都归入杂藏。分为“十二部经”的印度佛教典籍,并没有完全传入我国,但它作为一种专有名称,在中土早已广泛流传。

三、“十二部经”包括哪十二类

在“九部经”之后,印度佛教典籍又出现了一种分类形式,称作“十二部经”,亦称“十二品经”、“十二分教”或“十二分圣教”。

“十二部经”是在“九部经”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不仅有《法华经》的“九部经”,而且还加上了《涅槃经》中所述大乘特有的三类佛典,合成如下十二类:

一曰“修多罗”,即“契经”。

二曰“耆夜”,即“应颂”。

三曰“和伽罗那”,即“授记”。

四曰“伽陀”,即“讽颂”。

五曰“优陀那”,即“自说”。

六曰“尼陀那”,即“因缘”。

七曰“阿波陀那”即“譬喻”。

八曰“伊帝日多伽”,即“本事”。

九曰“阇陀伽”,即“本生”。

十曰“毗佛略”,即“方广”。

十一曰“阿浮陀达磨”,即“希有法”。

十二曰“优波提舍”,即“论议”。

显然,“十二部经”产生于小乘佛教向大乘佛教的转化时期,所以它既有小乘典籍,也有大乘典籍。至于哪几类属于小乘,哪几类属于大乘,不同的佛教派别有不同的看法,但大多都将“授记”、“自说”和“方广”看作是大乘经典。

此后,印度佛教典籍又出现了经、律、论“三藏”的分类方法,“十二部经”必须相应被纳入经藏、律藏或论藏之中。于是,分歧又出现了——

《大乘阿毗达磨集论》认为:“契经”、“应颂”、“授记”、“讽颂”、“自说”、“方广”、“希有法”等七类属于经藏,“因缘”、“譬喻”、“本事”、“本生”等四类属于律藏,“论议”这一类属于论藏。而每一藏中,又各有大、小乘之分,如“方广”、“希有法”属于大乘经藏。

《瑜伽师地论》认为:“契经”、“应颂”、“授记”、“讽颂”、“自说”、“譬喻”、“本事”、“本生”、“方广”、“希有法”等十类属于经藏,“因缘”属于律藏,“论议”属于论藏。

佛经在结集过程中,又出现了“杂藏”这一门类。《增一阿含经·序品》指出:“契经一藏,律二藏,阿毗昙经为三藏;方等大乘义玄邃,及诸契经为杂藏。”《分别功德论》解释道:“杂藏者,非一人说。或佛所说,或弟子说,或诸天颂,或说宿缘三阿僧祇菩萨所生。文义非一,多于三藏,故曰‘杂藏’。”《四分律》干脆主张,“十二部经”都归入杂藏。

分为“十二部经”的印度佛教典籍,并没有完全传入我国,但它作为一种专有名称,在中土早已广泛流传。比如,南朝梁代僧祐就说过:“自我师能仁之出世也,鹿苑唱其初言,金河穷其后说,契经以诱小学,方典以劝大心。妙轮区别,十二唯部;法聚总要,八万其门。”《大佛名经》规定在念诵经名时,都要念“次礼十二部经大藏法轮”这一程式化的句子。隋代高僧静琬发起在房山云居寺刊刻石经,最初计划刻十二部经,就是想借用这个名称来指代全部佛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