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传统文化思维与法律思维的共通与交融

传统文化思维与法律思维的共通与交融

时间:2022-12-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8]可见传统文化思维对法律思维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抽象的原则上,也体现在具体的制度中。传统文化思想通过对法律思维的吸收借鉴以改造自身,与时俱进地顺应世界潮流和适应现代社会生活。传统文化思维作为东方哲学的代表,与法律思维这一汲取西方哲学思想的思维体系在价值取向上有许多共通之处,殊途同归。只不过在途径上,法律思维侧重依法裁判,明确权利义务;而传统思维侧重进行教化,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来消除矛盾纠纷。

(一)法律思维中需要借助传统文化思维来得出结论

法律思维在一定情形下需要借助传统文化思维来得出结论,传统民法的基本原则就有公序良俗原则。而我国《民法通则》第7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究竟什么是“维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的一般道德”?各国传统文化差异很大,故而必须结合传统文化思维对其进行解释才能正确界定其内涵,指导法律的适用。其次,法律中的一些用语和概念也必须借助传统文化思维才能确定,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在法律的制定和适用上都十分重视本国的民事习惯。[16]而认定一种行为是不是习惯必须结合传统文化思维进行判断。[17]这是因为认定习惯存在与否,关键是看人们是否普遍认为它是正确的并能够接受。[18]可见传统文化思维对法律思维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抽象的原则上,也体现在具体的制度中。

(二)传统文化思维吸收法律思维适应现代社会生活

中国传统文化思维历来注重吸取外来的优秀思维成果,具有很强的包容性。近代以来,传统文化思维从仅仅注重对西方器物、技术学习的“中体西用”思想到对包括法律思维在内的整个西方文明思想的借鉴吸收。其中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中国传统文化思维对法律思维中的平等观念尤其是男女平等观念的吸收:传统文化思维中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观念和三纲五常中的男女不平等的观念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宪法第33条)和“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婚姻法第2条)的法律思维所取代。传统文化思想通过对法律思维的吸收借鉴以改造自身,与时俱进地顺应世界潮流和适应现代社会生活。

(三)传统文化思维与法律思维在价值取向上有许多共通之处,互相借鉴发展

传统文化思维作为东方哲学的代表,与法律思维这一汲取西方哲学思想的思维体系在价值取向上有许多共通之处,殊途同归。法律人追求能够依靠法律实现正义。具体而言,既能够通过掌握法学知识,遵循法律思维,解决争议,协助建立、维护一个公平和谐的社会秩序。借助法律思维运用法律,小者能够保障人权,大者能够经国济世。[19]这与中国传统文化思维中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和强烈的使命感在价值取向上何其相似。并且,这两种思维都追求构建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能够定纷止争,解决矛盾。只不过在途径上,法律思维侧重依法裁判,明确权利义务;而传统思维侧重进行教化,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来消除矛盾纠纷。另一方面,法律思维强调对法律不应调整的社会关系(例如属于道德调整的)不应该强加调整和干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