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理解哲学上的价值和价值评价

如何理解哲学上的价值和价值评价

时间:2022-12-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价值存在及其影响的广泛性,价值问题成为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有人认为,完整的哲学包含价值论,不包含价值论的哲学不是完整的哲学。有的学者认为,哲学价值与价值哲学的含义是不同的。如果用价值的观点构建哲学体系,用价值的观点认识哲学,形成价值哲学,并与哲学价值相区别,那么,哲学就会被分解,也就不存在了。所以,我们讨论的是哲学价值,是关于价值的哲学,而不是以价值的观点构建哲学体系。

一、哲学价值的含义

哲学价值就是以哲学的观点看待价值问题,研究一切客观事物有没有普遍的价值存在。

1.哲学。

哲学一词译自希腊文Philo-Sophia。Philo是“爱”,Sophia是“智”,合起来是“爱智”,即“爱慕智慧”之意。(1)中文的“哲”字的意义就是智慧。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哲,知也。”(2)古代的“知”和“智”是通用的,哲学也就是智慧学。

哲学是研究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普遍规律的科学。世界是由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构成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有无规律性?人能不能认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人的思维有无规律性?或者说,世界到底是什么?人能不能认识世界?人是怎么认识世界的?构成世界的事物的相互关系是什么,对人有什么意义?人们如何看待这些问题和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形成了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系统化,便成为哲学。简要地说,哲学是研究世界是什么和对人有什么意义两个根本问题的知识体系,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世界观包括世界本原观(又称哲学本体论)、发展观、实践观、真理观(认识论)、历史观和价值观等基本观点。

过去人们多认为真正的哲学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腊。不过,从哲学研究的对象看,既然哲学要研究世界是什么、世界怎么样、世界为何是这样、对人有什么意义的问题,那么,中国早在公元前11世纪成书的《易经》,就阐述了世界由阴阳二气生成,并相互对立、相互转化,阴阳二气生成世界万物。这无疑就是人对世界的认识,是关于哲学研究内容的基本观点,并充满了对立统一和相互转化的辩证法。因此,《易经》毫无疑问是一部哲学著作。有人说,《易经》是一部算卦的书,书中的迷信色彩太浓,不能算哲学著作。其实,在古代,哲学、科学、宗教、神话是一回事。古代的生产力水平低下,文化不发达,对许多自然和社会现象多用神话的、宗教的唯心主义方法进行解释,其中也夹杂有科学的唯物主义方法,是用多种方法解释。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文化积累和认识水平的提高,神话中的唯物主义科学成分被分离出来,发展为现在的各门科学学科。神话中的唯心主义成分或发展为宗教,或堕落为迷信。正因为如此,物理学、数学、化学等现在被认为是自然科学的一些学科,原来都是包含在哲学之中的。例如牛顿阐述他的力学和天文学观点的著作就叫《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随着人们对世界认识的加深,学科划分越来越细,并分别以其研究的内容命名,哲学才以其宏观研究世界总体事物的规律性为特征与其他学科相区别。

在欧洲,“哲学”一词在公元前4~3世纪已经出现,如柏拉图就曾说过:“哲学是人的思想的本性。”(3)在中国,“哲学”一词直到19世纪末才由严复等人在翻译西方哲学著作时引进。

2.哲学价值。

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文化的发展,虽然研究具体事物的科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但是,任何一种具体的科学,都不是孤立的,都是与其他事物联系着的,所以,以研究世界总体规律性为特征的哲学始终处于重要的地位。任何一门具体的科学,都可以用哲学的观点去看待,用哲学的方法去研究。当我们用哲学的观点去看待和研究价值问题时,就形成关于价值的哲学,或称价值学。由于价值存在及其影响的广泛性,价值问题成为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有人认为,完整的哲学包含价值论,不包含价值论的哲学不是完整的哲学。(4)我国还有很多学者认为,目前,人们不仅以价值为中心构建了哲学体系,形成了价值哲学,而且还研究了精神文化价值与物质价值的转化问题,形成了新的学科。所以有人提出要把价值科学包括价值哲学、价值学、价值转化学、价值转化工程与价值学学科体系作为一大部门,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数学科学、系统科学思维科学、人体科学、军事科学、行为科学、文艺理论、地理科学并列,成为十一大部门的体系。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称“这是一个新思想”。北京大学著名学者张岱年说:“这是一项新的创造。”(5)说明价值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深入地研究价值问题,非常必要,非常重要。

有的学者认为,哲学价值与价值哲学的含义是不同的。他们说,如果用价值的观点构建哲学体系时,这个哲学体系就是价值哲学。

我认为,把价值哲学理解为哲学价值是正确的。正如有的学者所说:“价值哲学是哲学基本原理在价值领域的运用和体现。”(6)因为哲学就是从宏观上、从人对世界的普遍联系及其规律上、从人对世界的总体认识上把握世界的,是从人的思维方法方面把握人的思维规律的,对价值的认识只是人对客观存在的认识内容之一。如果用价值的观点构建哲学体系,用价值的观点认识哲学,形成价值哲学,并与哲学价值相区别,那么,哲学就会被分解,也就不存在了。哲学是人对世界认识的理论,是人对世界认识思维方法的理论,而价值则是客观存在,是人认识的对象,它只能被人所认识,而不能认识人。正如有的学者所说:“‘哲学’是‘人’的哲学,上帝不需要哲学,物质世界不懂哲学。”(7)因此,在这里,我们要从哲学的观点出发,把价值从经济领域扩展到其他领域,把价值与有形的、无形的、物质的、精神的等等事物联系起来,从宏观上把握价值问题,探讨价值的本质、形态、创造、转化以及人与价值的关系。所以,我们讨论的是哲学价值,是关于价值的哲学,而不是以价值的观点构建哲学体系。不过,我认为,如果人们认为区别价值哲学和哲学价值有助于研究价值问题,也可以按各自的理解进行研究,通过不同角度的研究经过争论达成共识,这也是一种可行的研究路径。

从人类几千年的发展史看,人们在对价值问题的看法上,常常注重经济实用性的物质,轻视精神性的非物质,所以,经济价值一直成为价值研究领域的主导。日本第一任创价学会会长牧口常三郎说,哲学价值早在亚里士多德时代已被看作一门学问。(8)但把价值作为哲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时间并不很长。

哲学价值究竟包含着怎样的意义?雅典伊壁鸠鲁(公元前341年—公元前270年)学派认为,至善或最高理想是快乐或幸福,这是唯一有价值的目的。其余的东西,如果能够带来快乐,成为幸福的手段,才有价值。斯多葛学派则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不是幸福,而是品格、德性、律己、职责,以个人的利益服从全局的目的。(9)因为幸福、快乐、善,都很难用经济实用性的事物来衡量,所以,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说:“凡是可欲的皆是值得追求的,凡是值得追求的皆是有价值的。”(10)可见,价值是人所追求的某种适合人的需要的对象。

在西方,认为哲学体系建立在价值判断基础上的价值哲学创始人是德国哲学家威廉·文德尔班(公元1848年—1915年)和亨利·李凯尔特(公元1863年—1936年)。他们认为,哲学就是研究普遍有效的价值的科学,价值哲学就是哲学。文德尔班说:“每种价值首先意味着满足某种需要或引起某种快感的东西。”(11)我国有的学者认为:“‘价值’这个概念所肯定的内容,是指客体的存在、作用以及它们的变化对于一定主体需要及其发展的某种适合、接近或一致。”(12)“‘价值’是对主客体相互关系的一种主体性描述,它代表着客体主体化过程的性质和程度。”(13)也有的学者简单明了地说:“价值是标志主客体之间意义、效应和状态的范畴。”(14)有的学者说得更为具体:“从通常意义上说,价值就是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积极效应;或者说,价值就是在主客体对象性活动中的客体主体化,客体对主体的积极效应,促进主体生存发展完善,主要是促进主体发展完善,使主体特别是使人类社会更美好。正因为如此,人们才珍惜价值,追求价值,努力创造价值,实现价值。”(15)

3.使用价值与哲学价值。

目前我国学者对哲学价值的研究不断深入,虽然对有些问题还不断争论,但以下几点是多数学者所认可的:价值是人对客观存在的某种属性的概括,是一种抽象;人对某些客观存在的需求,使这些客观存在有了某种特定的意义,即这些客观存在以其使用价值,获得了价值性;价值反映的是主客体之间的关系。

价值的客体是什么?是客观存在着的事物。价值的主体是什么?是人,包括个人、人群、社会。客体只有满足人的某种需要,才能使人判断它对人的意义,才能获得价值性。价值是人对能够满足人的愿望的事物某种属性的抽象性概括。客体之所以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是因为它具有使用价值。如果事物没有用,人们就会认为它没有价值。可见,哲学价值与经济价值一样,是与使用价值相统一的。

世界上的客观事物千千万万,当哲学在使用“价值”概念时,就把世界上万事万物都纳入了人的需要的价值衡量体系。客观存在的自然状态并不都能满足人的需要,只有进入人的需要视野的客观存在才被人视为有价值,才成为价值客体。没有进入人的有用视野的客观存在虽然暂时不能获得价值性,但并不等于它永远不能获得价值性,可能是由于人的认识的局限性,其潜在价值暂时还没有被发现。

人有改变事物的形态使之适合人使用的能力。如果客观事物的自然状态不能被人使用,人就会对自然客体进行改造,使之适合被人利用,这时,自然客体就获得了价值性。如果这种价值性被并入人的劳动过程,哲学价值就与经济价值合二而一

人有各种各样的愿望和需求,客观事物可以用其五彩缤纷的多样性来满足人的无限性的愿望和需求,人也可以依人对自然的认识,无限制地改造自然,把多样性的自然改造为人所需要的人工自然。人类社会就是在这种不断发现、不断创造中发展进步的。

研究哲学价值可以采用研究经济价值的方法。这是因为:经济价值本身就包含在哲学价值中,人们是从经济角度加深对哲学价值的认识的。因为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人们可使用之物数量增多、范围扩大,人们才发现了价值的广泛存在;人类的一切都可用价值来衡量,包括人的行为、精神、欲望、情绪等等;人们关注价值,评判价值,首先是从有用性的角度进行的,也就是从使用价值的角度进行的。效应也是使用价值被使用所产生的;哲学价值不是使用价值。哲学价值是一般,使用价值是具体,哲学价值与使用价值是一般和具体的统一。

财富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当我们说某一事物有价值时,其实说的就是这一事物有使用价值,这一事物就是财富。如果任何事物都有价值,毫无疑问,任何事物都有使用价值,都是财富。只要事物有使用价值,无论这种使用价值是由自然界提供的,还是由人通过劳动对自然客体的改造获得的,都是可以用一定标准衡量的。哲学价值像经济价值一样,也可以用来衡量使用价值的多或少。与经济价值不同的是,经济价值多适用于有形物质,哲学价值不仅适用于有形物质,也适用于无形物质与非物质;经济价值因为交换而被发现,哲学价值因为其形态多样,很多无法用于交换,增加了人们研究的困难。

虽然人们关注的是事物使用价值的使用所产生的一定效用,但产生一定效应的事物的使用价值是有一定数量界限的,这个数量界限是需要量度的。人要量度所需使用价值的多或少,要有一个公认的标准。这个标准应该是能够量度以各种形态存在的使用价值的同一性

人的需求是无限的,所以人改造自然事物,使其不能被利用的使用价值可被人所利用。但人在改造自然时,自然也影响人,人总是受到自然的制约。所以,人对有使用价值的自然或人工自然的需要的满足是相对的,是在相互比较中获得的。因此,人们在追求满足人的需求的事物的过程中,会以某一标准来衡量有用事物使用价值的多或少。例如,在没有汽车的年代,相对于步行来说,人们只要有了马骑,就很满足了。有了汽车,相对于骑马来说,人们感到只有坐汽车才能满足。这种满足与不满足,显然是用了同一标准进行衡量的结果——省力、快捷和时间缩短。

有时,人们还会把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例如,信用就是良心与良心交换的结果。

可见,哲学价值如同经济价值一样,是不同使用价值的同一性,它可以衡量不同使用价值的多或少,是使用价值的量的反映。不论交换与否,哲学价值都是衡量不同使用价值多或少的具有可比性的同一性,它与使用价值统一于某一具体事物中。因此,我们说,价值是量度事物使用价值的同一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