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墨家思想道德教育潮的兴起

墨家思想道德教育潮的兴起

时间:2022-12-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墨子思想源于对儒学的不满。墨子作为那个时代的风云人物,他的思想风靡一个时代,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很有理论建树,是一个很有社会影响的思想家。在春秋时期同为显学的儒、墨到了汉朝却遭遇冷热两重天,墨家思想教育已日趋衰微,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在社会生活中逐步失去它的光泽,但作为一种思想道德教育理论的影响却留存在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理论体系之中。

第一节 墨家思想道德教育潮的兴起

一、墨家平民代言人角色的形成

墨子,名翟,《史记》以之为宋国人,生活于大约公元前468年到前376年之间。墨子自己承认是“贱人”,是通过自身的努力,从一个普通的手工劳动者进入到士阶层中去的。他是多才多艺的,博古通今的,并能躬行实践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不仅对社会动荡、时代转型有很多政治思考,具有自己清晰的治国思路,而且他在建筑、兵器方面也有相当的技术水平。他从平民视角观察社会,关注人生,具有对“圣王既没,天下失义”的时代的清醒。墨子眼中的社会是,“国与国之相攻,家与家之相篡,人与人之相贼”(《墨子·兼爱中》),他深切地理解并同情民生之艰难,一方面“民有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墨子·非乐上》),另一方面贵族“厚作敛于百姓,暴夺民衣食之财”(《墨子·辞过》),墨子对此深为不满,他把揭露与批判的矛头直指“当今之主”,直指贵族。墨子一心想救世之乱、济民之贫,他致力于寻找走出思想混乱的出路,此心至死不泯。墨子在对贵族社会的政治黑暗的清醒认识与无情批判中,形成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和学术见解,始终没有离开他的平民本色,他代表的是农与工肆之人,关注的是天下匹夫徒步之士,并善于到社会实践中去传播自己的思想,在后人心目中他始终是“北方之鄙人”、“布衣之士”,是一个活泼泼的平民思想家。

二、墨家思想教育风潮的显学地位的凸现

墨子思想源于对儒学的不满。墨子从学孔开始,却因为不满意儒学思想而自创一个学派,是一个有思想、有志气的学者。据《淮南子·要略》载:“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以为其礼烦扰而不悦,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可见墨子已敏感地意识到,周朝开创的、儒家推崇的礼制礼教太繁琐,约束太多,靡财太甚,有伤民生,因此他意识到需要开创一个新的思想道德教育理论体系以补其不足。

据史载,墨子一生倡教劝善,为了宣传自己的思想,推销自己的主张,曾去过齐、卫、楚、郢等地。他一生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思想旗帜,“上说下教”(《庄子·天下》),致力于思想宣传与教育,追随他的人很多。《淮南子·泰族训》说,“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伏火蹈刃,死不旋踵。化之所致也”,可见墨子教育之成功,追随者之忠诚与执著。墨子作为那个时代的风云人物,他的思想风靡一个时代,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很有理论建树,是一个很有社会影响的思想家。当时能与儒学并立的只有墨家之学,与儒学被并誉为时代的“显学”(1)。所谓显学,即思想家的社会声望高,其思想的大众接受面广,社会文化影响深。

三、墨家教育思想地位的后续演变

墨家学说虽为统治者所疑忌,却为平民层所欢迎,受社会广泛关注,造成“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孟子·滕文公下》)的盛况。《吕氏春秋·当染》中说:“此二士(孔、墨)者,无爵位以显人,无赏禄以利人,举天下之显荣者,必称此二士也。皆死久矣,从属弥众,弟子弥丰,充满天下,……孔墨之后学显荣于天下者众矣,不可胜数。”这说明墨家思想追随者很多,社会扩散力很强。但墨子死后,“墨离为三”。他们都认为自己代表墨家真传,《庄子·天下》说,墨家后学“俱诵墨经而背谲不同”,大体上分为两派,一是注重名辩研究的墨辩派,一是注重社会活动的墨侠派,即重理论、重践行两派。禽滑厘等是墨家思想的忠实信徒。在春秋时期同为显学的儒、墨到了汉朝却遭遇冷热两重天,墨家思想教育已日趋衰微,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在社会生活中逐步失去它的光泽,但作为一种思想道德教育理论的影响却留存在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理论体系之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